彭水自治县广泛开展“全民反诈”法治宣传
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为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态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彭水自治县根据市上“全民反诈”总体部署,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打响全民反诈攻坚战,努力实现“全民反诈、全民识诈、全县无诈”目标。
2021年1月份,全县共推送反诈宣传教育专刊56期,张贴宣传海报12100张,发放宣传单324000份,接受群众咨询8200余人次,悬挂宣传标语1750幅,召开院坝会、座谈会414场次。
【重点宣传内容】
在全民反诈宣传活动中,彭水自治县充分发挥电子显示屏、微信、横幅、专栏、广播、新媒体等宣传平台优势,大力开展全民反诈法治宣传,提升宣传的广度;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法律明白人、普法志愿者、法律讲师团等普法力量,深入村社,面对面给群众讲解反诈常识,以案释法,以案普法,提升宣传的力度;充分发挥村社小组会、院坝会等宣传阵地作用,为群众讲反诈案例、讲诈骗伎俩,讲防诈技能,提升宣传的深度。全民反诈宣传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开展:
一是讲解电信网络诈骗的概念以及犯罪后果
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通常以冒充他人及仿冒、伪造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的方式达到欺骗的目的,如冒充公检法、商家公司厂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等各类机构工作人员,伪造和冒充招工、刷单、贷款、手机定位和招嫖等形式进行诈骗。2016年12月20日,最高法等三部门发布《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再度明确,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诈骗公私财物价值3000元以上的可判刑,诈骗公私财物价值50万元以上的,最高可判无期徒刑。
二是曝光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及防范措施
方式一:以“法院传票、信息泄露、涉及洗钱”等为由,冒充警察、检察官、法官实施诈骗。防范措施:警方不会通过110电话号码直接拨打用户,绝不会通过电话远程做笔录方式办案,更不会要求受访者提供个人的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同时根本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因此,遇到公检法要求提供银行卡号和密码以及将钱转到“安全账户”等情况时,切勿相信。
方式二:通过QQ、短信等方式向用户发送中奖提示信息,并利用在互联网上设置的虚假网站诱导事主误入中奖陷阱,以让事主缴纳税费、公证费、手续费等各种名目实施诈骗。防范措施:收到类似的可疑短信时,不要轻易回复或者轻易按照可疑短信的内容操作,可以登录机构官方门户网站或拨打官方热线电话了解相关情况。在对方要求汇款时,要多方查证、核实情况或多同亲朋好友商议,不要轻易汇款。
方式三:犯罪分子获取受害者的电话号码和机主姓名后,打电话给受害者,让其“猜猜我是谁”,随后根据受害者的描述冒充熟人身份,并声称要来看望受害者。随后,编造其被“治安拘留”等理由,向受害者借钱,很多受害者没有仔细核实就把钱打入犯罪分子提供的银行卡内。防范措施:要注意保存好个人信息,为防止信息泄露,要慎重在公共场所电脑及QQ、微博、微信等留下自己及朋友的真实信息。如果接到陌生来电,自称是好友时,应尽快与好友取得联系,多方面核实真假。
方式四:不法分子通过短信提醒手机用户,称该用户银行卡在某地(如商场、酒店)刷卡消费等,如用户有疑问,可电话咨询。在用户回电话后,其同伙冒充银行客服谎称该银行卡可能被复制盗用,利用受害人的恐慌心理,要求用户到银行ATM机上进行加密操作,逐步将受害人卡内的款项转到犯罪分子指定的账户,达到诈骗的目的。防范措施:接到此类诈骗短信时,应及时拨打银行的官方查询电话进行核实,不要拨打诈骗短信中提供的咨询电话进行核实。
方式五:犯罪分子以某某证券公司名义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等方式散布虚假个股内幕信息及走势,获取事主信任后,又引导在其自身搭建的虚假交易平台上进行理财,从而骗取事主资金。防范措施:此类假平台正是不法分子搭建的虚拟投资网站,打着理财的幌子,以小赚为利益诱饵,致使事主上当。在选择投资理财时,应确认该平台的所属地、性质、资金流向、过往历史等资料,做足功课后再进行投资。
方式六:通过引诱事主主动点击短信的链接或诱使事主扫描带有木马病毒网站的二维码,进而向事主手机等电子设备植入木马程序,获取事主手机的通讯录、短信、银行卡、支付宝等信息实施诈骗。防范措施:收到带有链接的短信时应高度警惕,不要随便点击陌生网址,更不要轻易安装可疑的客户端。同时不要见“码”就扫,小心二维码扫描诈骗。
三是宣传电信网络诈骗的处理方式
在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后,要尽快做到以下三步:一是准确记录骗子的账号、账户姓名;二是尽快拨打110或者到最近的公安机关、反诈办报案;三是及时准确将骗子的账号和账户姓名提供给民警和办理人员,由公安机关进行紧急止付。
【活动特点和效果】
一是通过反诈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了提高了群众的识诈常识。通过广播、专栏、集中宣传、专题培训等宣传平台,普及了电信网络诈骗常识、防范措施和处理方法,增加了群众对网络诈骗的了解,提高了群众法治意识和警觉意识。
二是通过反诈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防诈能力。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营造了“全民反诈”浓厚氛围,形成了“六不三问”,即不轻信,不汇款、不透漏、不扫码、不点击链接、不接听转接电话;遇到情况,主动问本地警察,主动问银行,主动问当事人。
三是通过反诈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保障了群众的财产安全。通过全面地深入地反诈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有效地杜绝了诈骗案件的发生,有效地保护了群众的财产安全。目前,全县电信网络诈骗案发率呈逐步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