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从亲友劝酒追责看民事赔偿

从亲友劝酒追责看民事赔偿

分享
案例内容
【案情简介】

赵某的儿子经过十余年寒窗苦读,去年7月被西安一所大学录取。为表达心中喜悦,在开学前的一天中午,赵某在饭店摆下状元宴,好友在一起喝酒庆祝。当天下午,赵某又留下几位好友在自己家中吃晚饭,继续喝酒庆贺。其间,由于好友许某送了上千礼金,加上二人关系甚密,所以赵某对平时酒量不大的许某劝酒格外殷勤,后来干脆猜拳喝酒。最后,许某喝得手脚瘫软、喘气不匀、趴在了桌上。大家发现不对劲赶紧拨打120,但许某却不幸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经法医鉴定,许某血液中酒精含量极高,系急性酒精中毒死亡。许某家属以赵某明知许某酒量小却恶意劝酒为由,请求法院判令赵某赔偿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28万元。但赵某及其代理律师认为,许某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其饮酒行为是完全自愿的,也应当预见喝酒后可能产生的风险,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赵某没有害死许某的故意,也没有过失,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调查与处理】

法院审理后认为,许某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具备预见自身行为后果并可以控制的能力,却放任对自身的控制,对产生的损害后果应负主要责任。而赵某明知许某酒量小,明知过量饮酒会损害许某身体健康,以致危及生命,却不顾后果一再劝酒,造成许某饮酒过量、酒精中毒死亡,也应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判决赵某承担30%的赔偿责任。

【法律分析】

(一)赵某殷勤劝酒,主观上存在轻信可以避免损害发生的过错。本案中赵某的心态符合过失要件:赵某应当预见许某不胜酒力可能导致损害身体的后果,却轻信不会有事,以致发生赵某死亡的后果。

(二)赵某违反了先行行为义务。赵某让酒量小的许某喝酒就是一种先前行为,这一行为发生后,赵某便有善意提醒、不让其过量饮酒,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义务。赵某显然没有这样做,构成对自己先行行为义务的违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6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第11条规定:“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每个人的侵权行为都足以造成全部损害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第12条规定:“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能够确定责任大小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此外,根据《民法通则》第132条的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也就是说,在劝酒引发的伤害案件中,即使劝酒者没有过错,也应从公平原则的精神出发,要求其给予受害者适当的经济补偿。

(三)饮酒者在劝酒时要讲酒德酒风,防止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和责任。在以下四种情形中,“酒友”是必须担责的:一是强迫性劝酒。若果在饮酒过程中有明显的强迫性劝酒行为,如故意灌酒、用话要挟、刺激对方、不喝酒就不依不挠等,此时对于损害发生的后果,酒友应当承担一定的过错责任。二是未将醉酒者送到安全地方。即明知对方喝醉已经失去或即将失去控制能力,在无人照顾的情况下会存在危险,清醒酒友未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三是酒后实施不法行为而未加劝阻的。比如对于醉酒者,清醒酒友应当劝阻其不得驾车,否则醉酒者一旦出事,清醒酒友就要担责。四是明知对方不能喝酒。明知对方喝酒会诱发心脏病等疾病或者在对方已经喝醉、神志不清的情况下,仍然继续劝酒的,劝酒者需要承担部分责任;若不知对方病情,因劝了少量酒而导致对方诱发疾病的,无需承担过错责任。

【典型意义】

尽管喝酒喝出人命,最后闹上法庭,是近年来才出现,但绝非说这种劝酒风险是近年来才上升的。以往更多时候,喝酒即便误事甚至要命,其责任追究往往都被礼仪和礼节淡化。且劝酒之事又多发生在亲人、朋友之间,就更加模糊了法律和责任的界限。商南县司法局运用“法治商南”微信公众号向公众阐释有关法律问题,特别是对具体法律风险的解释,以此进一步让人们自觉改变这种酒桌上的劝酒文化。该案典型意义在于:

一是有针对性地运用好以案释法方式开展普法宣传。本案就其法律适用而言,争议焦点在于亲友的劝酒行为是否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商南县司法局运用“法治商南”微信公众号结合案情形象地阐述了先行行为义务、过错侵权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等法律知识。二是充分发挥“两微一端一网”等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作用。在这桩劝酒案中,媒体的几篇微信文章阅读数均达到2万以上。在舆论热议的关口,商南县司法局通过官网官微密集发声,并邀请律师对案件法律问题深层次解读,并由“法治商南”等微信公众号、网站、微博及时向社会公众解答法律疑问。这些新媒体手段的运用,增强了法治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使公众对劝酒追责及相关法律问题有了更理性的认识。

这个案例将劝酒致命的法律风险作了现实的诠释,希望借由一次次悲剧的案例,能够提醒更多的人,喝酒过量伤身,劝酒也当适可而止。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