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以“三个坚持”深化“三个服务” 助力市域治理现代化

以“三个坚持”深化“三个服务” 助力市域治理现代化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四川省成都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省成都二戒所)收治对象为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近年来,省成都二戒所坚定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在省司法厅、省戒毒管理局正确领导下,深刻把握新形势、勇于担当新使命、积极履行新职能,紧扣“三个融入”,始终秉持“规范化执法、人文化管理、专业化戒毒、社会化矫治”理念,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创新开展驻地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指导,坚持整合力量、坚持拓宽领域、坚持促进自立,积极推进服务社会治理、服务乡村振兴、服务经济发展“三个服务”,助力市域治理现代化,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案例基本情况】

一、坚持整合力量,积极服务社会治理

坚持发挥专业优势,调配专业力量,积极推进戒毒工作向所外延伸,形成常态化内外联动工作格局。一是跟踪帮扶回归人员。把提高戒断率作为戒毒工作的关键环节,与禁毒办、街道、社区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采取电话回访、上门走访、邀请座谈等形式,联动协作跟踪帮扶回归人员,切实解决回归人员“管控难、戒断难、回归难”等问题。3年来,开展988人次调查回访,操守保持率82.4%,打通了后续照管最后一公里。二是积极开展禁毒宣传。把提升社会公众识毒防毒拒毒意识作为禁毒工作的基础环节。组织所内教师、心理咨询师、社会体育指导员、社会工作师4支专业力量,成立禁毒宣讲团,定期不定期走进学校、企业、社区、机关单位、娱乐场所等讲授毒品知识,剖析戒毒案例,宣传禁毒法律,进一步筑牢远离毒品思想防线。推动宣传教育“融媒化”,与四川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合作,打造交通广播新型毒品知识普及专题节目,累计在线收听近200万人。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VOLG、抖音直播间等媒介,从传统的线下课堂式宣讲向线上线下互动式宣传转变,打破传统模式,推动禁毒工作阵地前移,营造禁毒浓厚氛围。三是筑牢联合防毒战线。把“所地联合”“所校合作”作为禁毒工作的重要环节。与成都市青白江区禁毒办、检察院分别签订执法协作协议,强化信息高效互通,合力开展执法协作“云监督”,提升戒毒执法规范化水平。与青白江区教育局签订校所合作协议,强化教学资源共享利用,提升场所教育矫治科学化水平。

二、坚持拓宽领域,积极服务乡村振兴

按照积极融入乡村振兴的安排部署,对驻地乡镇,甘孜州、凉山州贫困地区开展支援支持,积极促进当地乡村发展。一是促进产业发展。重点在甘孜州白玉县开展对口扶贫工作,通过以购代捐、产业扶贫等形式帮助当地群众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累计投入资金60.5万元,积极促进农牧产品应销尽销,不断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二是实施爱心帮扶。通过凉山州布拖县“爱之家”禁毒防艾法律服务工作站,与当地困难学生结对帮扶,成立“警察妈妈团”开展走访慰问、校园助学、法律援助等工作。对驻地乡镇失学、失助、失管的未成年儿童,开展爱心帮扶、心理干预、校园助学和法律援助,避免因家庭困难或无人照管导致失学辍学,流离失所,甚至违法犯罪。三是提供智力支持。组织民警走进驻地乡镇中小学,开设传统文化、声乐美育、手工创作、心理成长等课程,丰富乡村文化教育实践,起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辐射作用。

三、坚持促进自立,积极服务经济发展

为实现戒毒人员出所有人接管、就业有人扶持、创业有人帮助、困难有人救助的目标,积极帮助戒毒人员做好出所再就业准备,成为社会有益人群。一是开展职业培训。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根据女性戒毒人员身心特点,开展家政服务、养老护理、手工制作、健康养生等技能培训,通过考试发放国家认可的职业技能资格证,帮助戒毒人员掌握顺利回归社会的一技之长。二是拓宽就业渠道。每年开展1—2次戒毒人员就业推介会,邀请电子加工、网络科技等关联性强的安置企业来所发布岗位需求,为戒毒人员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三是扶持自主创业。协调驻地民政局、街道办、社区、社工组织等部门机构,提前开展就业意向调查,做实做细回归人员就业推荐,有效提高回归人员就业创业精准度,鼓励参与投资少、见效快、稳定性强的社区物流、自助式摊贩等项目,帮助多名戒毒人员成功创立物流公司,顺利实现回归社会。

【案例思考】

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司法行政系统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既坚持刚性管控,又开展柔性服务。省成都二戒所在深刻把握自身角色定位和专业优势基础上,积极推进多元参与、共建共治共享,把工作职责深度融入市域社会治理,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平安法治社会建设积极贡献“戒毒”力量。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