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开展“防范新型毒品对青少年危害”题禁毒宣传提升群众满意度的案例

开展“防范新型毒品对青少年危害”题禁毒宣传提升群众满意度的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新型毒品对青少年危害的重要指示精神,向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广泛宣传新型毒品危害,全面普及识毒、防毒、拒毒知识,为青少年成长营造无毒、阳光、健康的环境,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决抵制毒品,积极参与到禁毒斗争中来,2021年以来,陕西省榆林强制隔离戒毒所站在毒品问题治理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的高度,将禁毒宣传和毒品预防警示教育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深入学校、乡村、高考考点等,扎实推进防范新型毒品对青少年危害宣传教育工作,有效帮助青少年形成了“健康人生、无毒青春”的共识,提升了群众对司法行政戒毒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司法行政戒毒工作的社会影响力,积极推动新型毒品问题有效治理格局。

【案例基本情况】

(一)进高校,面向大学生群体进行禁毒宣传

6月22日,在第34个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省榆林戒毒所组织禁毒宣传队走进榆林学院,针对大学生群体开展禁毒宣传系列活动。活动得到了戒毒所和榆林学院双方领导的高度重视,榆林所党委书记、所长高宝清,榆林学院宣传部部长李锦锋,教务处处长马亚军,学生处处长、学工部部长李卫星,团委副书记高博,政法学院院长白炜、副院长赵勇宾等领导共同出席了活动。

此次禁毒宣传活动,通过发放防范新型毒品宣传手册、陈列禁毒知识展板、展示仿真毒品模型、主题讲座、戒毒人员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进行。活动过程中,榆林戒毒所民警张佳骏以《远离毒品、筑梦青春》为题,从党领导下的百年禁毒史讲起,向大学生详细介绍了毒品对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的严重危害,号召广大青年大学生要胸怀报国志,从国家发展的视角看待毒品问题。并且向大学生详细介绍了毒品的种类、吸食毒品的诱因和危害,以及如何预防毒品等知识。戒毒人员杨某以现身说法的形式,自愿讲述了自己在大学时代因交友不慎染上吸毒恶习、最终毁掉美好青春的悲痛心路历程,使在场大学生接受了一次零距离的毒品警示教育,内心受到了强烈震撼,现场有10名大学生自愿报名加入“禁毒宣传青年志愿者”团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双方一致决定,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协作,不断深化对青少年的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并决定将榆林戒毒所作为“榆林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将榆林学院作为“榆林强制隔离戒毒所禁毒宣传教育基地”,通过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常态化开展面向大学生的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将防范新型毒品对青少年危害工作持续深入推进。

(二)进乡村,面向留守儿童进行禁毒宣传

5月11日,由省戒毒系统队伍教育整顿第三指导组成员张庆伟、省榆林强制隔离戒毒所党委书记、所长高宝清及部分民警组成了禁毒宣传队,走进榆林市榆阳区上盐湾九年义务制学校,开展“防范新型毒品为青少年危害”主题教育暨送温暖活动。

上盐湾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地处榆林城区南部35公里处,学生多为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相对缺失,加之地处城乡结合部的缘故,很多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偏差,存在较大的涉毒风险。活动中,张庆伟为同学们上了一堂“学会保护自己,远离毒品危害”的法治教育课。他从青少年如何遵纪守法、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及怎样规划自身的健康成长路线等三个方面,通过以案释法的形式,普及法律知识和毒品预防知识,教育引导学生们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建设,远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学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好自己,做到慎交友、立大志、善慎独。

禁毒宣传队还通过在学校操场设立宣传展板、摆放仿真毒品等互动方式,向留守儿童宣传毒品违法犯罪的新特点、新型毒品的种类,并通过提问解答的方式与学生交流互动,教育孩子们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强化了孩子们的防毒拒毒意识,达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三)进乡村,面向戒毒人员子女开展禁毒宣传

6月17日,由榆林所党委委员、副所长刘海军带队,教育科、戒毒大队民警共同组成了禁毒宣传暨关爱困难戒毒人员子女慰问队,走进到榆林市绥德县田庄镇某村,走访慰问困难戒毒人员子女,并以他们为载体开展面向乡村的禁毒宣传活动。活动过程中,民警为困难戒毒人员的孩子“毛娃”(化名)带去了书籍、学习用品,禁毒宣传手册、青少年毒品预防知识等,以及《归途拾光》等励志书籍。引导“毛娃”要深刻吸取其父亲吸毒导致家庭破裂的教训,一方面,要绝对远离毒品,享受健康无毒的童年,另一方面,要积极向周围的同学传播毒品危害知识,帮助同学们远离毒品。

民警还仔细询问了家属在帮助吸毒人员抗拒复吸诱惑、有效保持操守方面存在的困惑,解答了他们关于对戒毒人员如何有效进行家庭管理的问题。同时,依托陕西省戒毒工作协会与北京明伦公益基金会开展的“小海豚关系成长计划”,为“毛娃”申请了2000元的公益救助资金。此项活动,在将禁毒知识送到了戒毒人员未成年子女身边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爱心企业对吸毒人员家庭的关怀和温暖,激发了他们拥护党、社会社会的情感。

(四)进高考考点,面向即将“离家”的准大学生开展禁毒宣传

6月8日下午,省榆林戒毒所联合榆林市榆阳区禁毒办、榆阳公安禁毒大队、航宇路派出所,组成禁毒知识宣传队,利用高考期间学生和家长相对集中的契机,在榆林市第七中学考点门口设立禁毒宣传台,向高考学生广泛宣传新型毒品滥用危害,普及毒品防范知识。向考生家长传授教育引导孩子抵制诱惑、远离毒品的方法和技巧。

活动现场,民警通过发放禁毒宣传手册、防范新型毒品宣传彩页、识毒拒毒知识折扇、展示仿真毒品模型、现场讲解毒品危害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禁毒知识,传播禁毒声音,呼吁广大家长和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到禁毒斗争中。在把毒品防范宣传册送到考生和家长手中的同时,民警还给广大考生送上了一封精心写的公开信。这封信用青少年学生喜欢的“网言网语”形式,对他们进行了深情的防毒拒毒忠告。

“公开信”中有一段话这样写到:“考试结束了,经历了一番苦战的你们,肯定会与同学、与好友、与亲人,各种Party,各种欢聚。但是,有些Party是坚决不能去的!朋友聚会中,花花绿绿的小包等神秘物体坚决不碰,因为它们很可能是包裹着华丽外表的毒品;收到录取通知书狂欢时,千万要小心‘朋友’祝福背后暗藏的陷阱哦……”

现场有多为考生家长表示,这封信不仅及时,而且写到了考生及家长的心坎上,解决了他们的愁心事。原本他们很担心孩子在远离了父母监督的大学生活中,会因为交友不慎沾染上吸毒等不良习气,这次禁毒宣传活动,解决了困扰在他们心中的难题,为家长和孩子们办了一件实事、好事。多为考生家长表示,经过这次禁毒宣传后,要和孩子共同学习防范新型毒品这门“新学科”,帮助他们切实树立了防范毒品的坚定信念,享有无毒健康青春。

榆林戒毒所开展的以“防范新型毒品对青少年危害”为主题的禁毒宣传暨毒品预防警示教育活动,通过多种渠道、多种载体、多样的形式,全面向青少年群体深刻揭露了新型毒品的伪装形式和滥用新型毒品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帮助广大青少年掌握了识毒、防毒、拒毒意识,树立了远离毒品的坚定信念,普遍增强了青少年防范、抵御新型毒品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青少年群体、家长以及社会人士的广泛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提升了司法行政戒毒工作的群众满意度,也扩大了司法行政戒毒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案例思考】

当前,我国新型毒品问题总体可控,没有形成规模滥用,但受全球毒品形势影响,制贩、滥用新型毒品问题增多,特别是新型毒品的伪装性、迷惑性特点,极易给青少年带来诱惑和危害。相对于成年人,青少年缺乏警惕意识,自控能力差、心智不成熟,很容易因交友不慎误入“毒圈”,从而毁了青春,毁了一生。因此,做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做好青少年的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应坚持以下几点。

一是要打好主动仗,下好先手棋。司法行政戒毒系统要充分结合自身主责主业,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积极主动作为,不等不靠地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坚持从毒品预防教育抓起,深入开展禁毒宣传和毒品预防警示教育活动,为孩子和成人一起“扫盲”,引导青少年群体远离新型毒品危害。

二是要强化沟通协作,扩大覆盖面。要广泛与地方党委政府、公安、教育部门沟通协作,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形式,深入到学校、乡村、社区全面开展禁毒宣传,推进防范新型毒品对青少年危害宣传教育全覆盖,消除新型毒品危害宣传教育盲区。要深入广泛地开展社会面普及宣传,切实加大公共场所防范新型毒品危害宣传力度,普遍增强广大青少年防范、抵御新型毒品的意识和能力。

三是要重点攻坚,解决实际问题。要强化重点人群针对性宣传教育,重点面向失学辍学青少年、农村留守儿童、社区矫正青少年等重点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防范新型毒品危害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和对毒品的防范意识,全面筑牢“无毒”防线。

四是要创新宣教形式,提升工作实效。要积极运用青少年经常使用的新媒体平台,拍摄制作防范新型毒品宣传片、公益广告、短视频,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刻揭露新型毒品的伪装形式和滥用新型毒品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确保“无毒”健康理念能深入到青少年心中,最终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 带动整个社会”的良好效果。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