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雄山藏蓝”品牌 全力提升浙江省禁毒法治宣传教育质效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雄山”是指戒毒场所地位良渚文化核心区域,“藏蓝”是指禁毒法治宣传讲师团,意为全力发挥场所戒毒资源、专业及人才优势,全面融入毒品社会治理工作大局。浙江省余杭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余杭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司法部局关于全国司法行政戒毒系统“一体两翼”工作部署要求,擦亮鲜明标识,创建“雄山藏蓝”禁毒法治宣传教育讲师团,围绕“三个聚焦”“三个突出”“三个第一”“三个触角”,集中打造司法行政戒毒工作禁毒法治宣传教育“金名片”,为浙江省毒品治理“前端预防”提供病残专所经验。
【案例基本情况】
(一)雄山藏蓝以“三个聚焦”为导向,助力地方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大局
1.聚焦重点区域。秉承“立足区位、辐射周边、带动全域”原则,依托区级社区戒毒(康复)指导中心及10个站点,以戒毒康复、心理治疗中心、法律服务为重要依托,形成着眼全区域禁毒法治宣传覆盖面,制定毒品预防教育年度计划,突出对重点区域进行戒毒戒毒法治宣传,实现毒品预防教育关口迁移,营造健康和谐社会环境。
2.聚焦重点时段。聚焦6.26国际禁毒日、亚运会(亚残运会)、国庆、世界艾滋病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禁毒宣传、社工培训、卫生宣教、义诊等形式,打造集宣传、培训、预警、服务为一体,具有余杭所辨识度的禁毒宣传方案,在亚运会(亚残会期间)累计开展30余场次,完成余杭、临平两区3000余名在册吸毒人员信息核查,为社会综合治理贡献戒毒力量。
3.聚焦重点人群。余杭所“雄山藏蓝”禁毒法治宣传讲师团立足“青少年”群体,发挥场所禁毒宣传资源优势,加强禁毒教育基地建设,配强禁毒法治宣传教育讲师团,优化10余个版本教育课件,提升禁毒宣教综合能力,助力禁毒法治教育雏鹰护航行动;创新“爱心助学”“趣味问答”“定向比赛”等新形式,激发青少年对毒品问题的关注程度,帮助青少年提升毒品防范能力。
(二)以“三个突出”为抓手,打响“雄山藏蓝”品牌影响力
1.突出专业优势力度。加强与禁毒办、司法局、街道、学校的协作共建,在具备进行毒瘾评估、心理治疗的办公地点,精准输出“毒瘾及情绪心理测评”“沙盘治疗体验”“VR体检”“心理宣泄辅导”等优势戒毒技术,打通“雄山藏蓝”讲师团心理专业民警的工作辐射面,在沉浸式体验中传达禁毒戒毒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升全民防范毒品意识。
2.突出法治教育广度。持续放大具备法律资格证书的专业民警作用,大力宣传禁毒法律法规,以禁毒知识普及和易制毒化学品企业为重点,通过禁毒讲座、仿真毒品模型展示、宣传册发放、传染病防治宣传、义诊等形式,让社会群众更近距离辨别毒品、防范毒品;同时打造“老娘舅法律咨询室”,积极融入地方线上法律宣教、矛盾纠纷调解,促进地方健康和谐发展。共同营造“有毒必肃、吸毒必戒”的法治浓厚氛围。
3.突出禁毒宣传程度。“雄山藏蓝”禁毒法治宣传讲师团,充分应用“浙江经视”“浙江法治报”“浙江戒毒”等政府信息平台,持续推送禁毒法治宣传教育内容;在6·26国际禁毒日、12·1世界艾滋病日,与民盟、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等组织协作共建,在“搜狐新闻”“凤凰新闻”“今日头条”“潮新闻”等社会媒体进行推送,在2天内浏览量就破50万+,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三)以“三个第一”为目标,拓宽病残专所禁毒法治宣教
渠道
1.“开学第一课”进校园。与余杭区禁毒办、余杭区教育局联合签订禁毒戒毒法治宣传教育合作共建协议,建立民警兼任法治副校长机制,场所被设为余杭区青少年禁毒法治教育基地;“藏蓝哥哥”法治教育宣讲团,深入小学、初高中及大学开展禁毒戒毒“开学第一课”宣讲以及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相关工作经验在部局官网、浙江戒毒等媒体平台刊发。
2.“开季第一讲”进社区。持续加强与属地街道社区衔接共建,根据居民身心特点及健康需求,在季节变化时组织开展禁毒戒毒宣教、身体指标检测、防诈防骗教育等活动。同时融入地方禁毒“零种植”行动,运用真实案例、普及种植危害、讲好身边禁毒戒毒故事、乡村禁毒“小摊位”等形式,与各单位合作开展禁毒戒毒宣传教育活动,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3.“开工第一训”进企业。与杭州市各类易制毒企业、生物科技类公司、退役军人就业服务站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针对新入职员工、返乡就业退伍军人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新型毒品甄别识别、麻精药品使用管理等宣传教育,已惠及万余人次,推动戒毒工作链条不断向社会延伸。
(四)以“三个触角”为延伸,激发人民群众关心关注戒毒工作
1.延伸研学基地建设“触角”。充分发挥禁毒教育基地的作用,与杭州市各学校建立禁毒法治宣传教育合作计划,广泛吸引学校师生来所研学,形成“雄山漫道戒治文化参观”→“微电影观看”→“禁毒课程”→“法治长廊教育”→“禁毒知识定向竞赛”研学主线路,以实用性、趣味性,沉浸式体验禁毒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深入体悟戒毒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激发更多的人民群众关注禁毒戒毒,筑牢绿色无毒屏障。
2.延伸培训中心工作“触角”。与浙勤集团、浙江警官职业学院达成战略合作意向,整合场所“独具魅力的生态环境优势、得天独厚的地域人文优势、功能齐备的硬件优势以及最具活力的民警队伍优势”四大优势资源,积极融入培训中心筹建计划“培训第一课”;同时在浙警院禁毒法治宣传教育研学、“小班化”禁毒宣教、院所禁毒教育特色项目上持续发力,提升禁毒讲师团社会知名度。
3.延伸公益组织协作“触角”。与中国民主同盟杭州市委员会建立合作关系,深度参与民盟“黄丝带”公益帮教项目,借助民盟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法律以及心理等方面人才和资源优势,提升社会各群体对禁毒法治宣传教育的关注程度,主动对接将禁毒宣教融入特殊服务群体,助力民盟参与社会公益服务工作,在各项活动中融入禁毒法治宣传教育,有效推动社会公益服务及禁毒法治教育有机结合。
【案例思考】
(一)不可千篇一律,要注重宣教“个性化”。禁毒法治宣传教育针对不同群体,应当由不同的宣教计划。如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每个阶段不尽相同,小学更乐忠于提问毒品问题;初中生较为喜欢禁毒知识定向比赛;而高中生则对禁毒微电影是以什么案例为背景更感兴趣。本案例中,余杭所不仅成立了“雄山藏蓝”禁毒法治宣传教育讲师团,更分类形成“小学”“初中”“高中”等专门讲师,定制个性化教学方案,突出禁毒宣传效果。
(二)不可埋头苦干,要善于运用“组合拳”。禁毒法治宣传教育是社会各界都较为关注的内容,属地禁毒办、教育局、司法局均是这项民生活动重要组成部门,要充分借用多部门的力量在社会面扩大影响力。“雄山藏蓝”禁毒法治宣传讲师团联合了司法局、禁毒办、教育局、乡镇街道,成立地方禁毒教育基地,同时与社会公益组织、医院紧密结合,将禁毒法治宣教延伸到各个环节。
(三)不可偏居一偶,要巧用媒体“影响力”。“雄山藏蓝”禁毒法治宣传讲师团注重每一项场所活动宣传面,甚至在宪法宣传日、童心向党夏令营、反邪教等活动中均融入禁毒法治宣传教育,在各种公众号、社会媒体宣传中注入禁毒教育元素,潜移默化中让禁毒知识入脑入心;利用社会媒体人民群众的关注度,全面植入禁毒法治宣传教育,以“一个契机”扩大全市区域宣教影响力。禁毒法治宣教教育工作任重道远,随着新精神活性物质成瘾人群的不断上升,提升人民群众防范意识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