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让“映山红”之花开满校园禁毒宣传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近年来,青少年毒品犯罪比例逐年增长。根据江西省禁毒办统计,自2023年10月1日依托咪酯列管后,全省查处吸毒人员中吸食依托咪酯人员占89%。其中18岁至35岁,占69%;18岁以下占25%;年龄最小的仅有13岁。江西省永桥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省永桥所”)通过对近5年新入所戒毒人员家庭基本情况、年龄结构组成、接受教育程度等情况进行系统化分析,发现目前吸毒人员已经呈现年轻化趋势,全所戒毒人员平均年龄从2019年底的47.3岁降至2023年底的39.5岁,最小戒毒人员的年龄仅为19岁,并且青少年戒毒人员中吸食新型毒品人数占比达到93.3%。
通过走访青少年毒品犯罪人员的学校、社区、家庭得出青少年毒品犯罪群体特点:一是教育程度低。大多数涉毒青少年在辍学后提前步入社会,心智发育不成熟、法治观念淡薄,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二是家庭教育少。部分涉毒青少年源自单亲家庭,部分自小是留守儿童或事实无人抚养未成年子女,他们皆缺乏家人的关心和呵护,容易经他人的诱骗从而违法犯罪。三是生活贫穷化。有一部分青少年家庭条件贫穷,又缺乏相应的技能和收入来源,看见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等毒品犯罪来钱快,便铤而走险,步入犯罪深渊。
针对这个群体的属性和特点,省永桥所坚决贯彻落实禁毒宗旨,坚持“宣教一体、所地联动、派驻管理、巡回服务”的工作原则,以禁毒宣传教育、社会延伸帮扶、亲情融合帮教等方法做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在省戒毒局组建的江西“映山红”戒毒服务团指导下,成立省永桥所“映山红”戒毒服务小分队,下设禁毒宣传组、戒毒康复组、教育培训组、关爱帮扶组“四个”服务组,建立“派驻+巡回”的服务模式,不断提升“映山红”戒毒服务质效。
【案例基本情况】
(一)抓好“一个点”,筑牢特殊青少年群体毒品预防教育“防火墙”。为做好问题家庭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省永桥所在原有的“映山红”戒毒服务小分队基础上,成立一支“爱心妈妈”团队,她们利用“母亲”的身份优势,自愿担负起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的重任,为青少年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2024年6月4日,省永桥所“爱心妈妈”小分队成员为8名未成年社矫对象开展了心理健康讲座、禁毒公益劳动等活动,帮助未成年社矫对象提高毒品防范意识。
(二)搭好“两座桥”,开辟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特色化新路径。省永桥所充分发挥场所专业优势和主阵地作用,结合新时代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主旋律,搭好“线上+线下”两座桥,开辟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新路径。
“线下”:一是更新禁毒宣传教育载体。结合依托咪脂、美托咪脂、笑气等涉麻精成瘾性物质,对禁毒宣传手册内容进行多层次、立体化设计,使其成为青少年群体容易接受的毒品预防知识。目前,已设计禁毒宣传手册3版,社戒社康服务手册1版。二是打造现代化毒品预防教育基地。省永桥所在场所内打造一个禁毒教育基地,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社会背景的人群,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互动体验等先进技术,创造出更加逼真、生动的禁毒教育场景,将禁毒知识以更加直观、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给公众。
“线上”:一是打造毒品预防教育“永桥IP”。省永桥所以“永桥戒毒”公众号、视频号为载体,根据不同年龄段分别拍摄毒品预防教育视频,打造出具有永桥特色的“小桥警官帮帮帮”禁毒宣传品牌。截止目前,已发布视频6期。二是搭建“十百千万”资源共享平台。省永桥所“映山红”戒毒服务小分队搭建起“十名禁毒讲师、百篇禁毒课件、千次禁毒宣传活动、万名禁毒教育受众”的资源共享平台,已收集课件资源40余篇,实现毒品预防教育资源共建、共治、共享。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十百千万”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努力打造成具有影响力的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品牌。
(三)走好“三段路”,推动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实现全覆盖。为全面深入开展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省永桥所走好小学中学大学“三段路”,与35个学校共同签订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共建协议,建立了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基地,在地域和教育领域上均实现了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全覆盖。截止目前,省永桥所“映山红”戒毒服务小分队开展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活动60余次,累计受众达到5000余人次。接下来,我们将以“全民共治 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全民禁毒宣传月主题系列活动为契机,一步一个脚印践行戒毒使命,努力让毒品预防教育服务每一名青少年成长。
(四)讲好“四堂课”,多层次多维度形成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合力。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共同守护他们的未来和希望。省永桥所坚持讲好“四堂课”,多层次多维度形成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合力。
一是讲好“精品课”。大力推动双师型民警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兼职教师专业优势,在场所内组织开展精品课比赛活动,要求结合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主题,不断提高禁毒宣传组讲师开展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讲好“专业课”。为持续做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省永桥所多次与收治地区禁毒职能部门沟通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向,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授课模式,帮助禁毒社工提升业务技能和履职水平。下一步,省永桥所将持续深化“所地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映山红”戒毒服务小分队职能作用,努力推动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
三是讲好“家教课”。在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中,家庭教育既是第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省永桥所致力于打通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的“第一公里”,通过开展青少年毒品预防“进社区”“进家庭”等多样性活动,以共绘一幅手抄报、一幅宣传画、观看一部禁毒电影、发放《禁毒宣传教育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搭建起家长和孩子之间沟通的“桥梁”,不断做实家庭禁毒教育,让家长和孩子在陪伴中、在游戏中、在专注中潜移默化接受毒品知识教育,筑牢青少年毒品预防家庭教育的防线。
四是讲好“师生课”。省永桥所通过讲好“师生课”,帮助老师提高自身毒品预防教育知识与技能,为做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夯实基础。首先,“映山红”小分队教育培训组成员定期前往共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基地与学校,为老师送上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专题课,帮助老师提高做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的能力。其次,省永桥所“映山红”戒毒服务小分队分别受到学校委托,11名成员担任学校法治副校长职务。最后,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与进贤县钟陵中学、衙前小学等学校合作,把毒品预防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确保每年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不少于2课时,印制发放《青少年禁毒知识应知应会手册》、《禁毒宣传手册》等毒品预防教育读本,进一步增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的广泛性、普及性、渗透力和影响力。
【案例思考】
一是完善教育体系,持续稳定发力,推动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制度系统化建设。省永桥所将构建系统化的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体系,将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纳入教育矫治工作计划,为青少年群体构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二是告别大水漫灌,实现精准滴灌,分层分级做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加减法”。我们将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教育层级的人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告别“大水漫灌”的思路,采取“精准滴灌”的措施,既整合全社会各方力量,又高效能节省资源,形成“所+地+校+家”四责协同的毒品预防教育新模式。
三是创新宣传形式,坚持长效机制,全力推动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走深走实。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要坚持创新与长效并举,跟随毒品发展形势不断更新内容、宣传方式,把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坚持不懈的开展下去,才能营造出良好的毒品预防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