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围绕戒毒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综合保障能力和水平,始终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2018年,四川省戒毒管理局创新提出“三个融入”(融入脱贫攻坚、融入社会治理、融入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理念,在五年多的实践中,“三个融入”逐渐演化成一个动态的概念,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融入脱贫攻坚”演变成“融入乡村振兴”。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离不开教育,教育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且乡村教育事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经 ”。因此,四川省成都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一大队在持续做好吸毒人员管理、教育和转化工作的基础上,创新开展“情暖高墙护苗成长”项目,深度聚焦凉山戒毒贫困群体,以及失学、失助、失管的戒毒人员未成年子女,强化帮扶救助措施,通过助学助贫,把戒毒工作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以高质量的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一)因毒致孤失学失管,结对帮扶落实就学
小哈马(化名),是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在读学生,幼年时父亲因吸毒死亡,母亲坠崖身亡,爷爷卧病在床,一无所有,家徒四壁,身世悲惨。四川省成都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一大队通过凉山州布拖县“爱之家”禁毒防艾法律服务工作站了解到困难学生小哈马的遭遇后,立即召开党员大会,会上通报小哈马的悲惨身世和家庭具体情况,与会党员纷纷表示要尽全力帮扶,于是一大队党支部决定结对帮扶该学生。但眼下一个棘手的问题是:小哈马失学失管,为保护小哈马的合法权益,警官们深入大凉山实地走访当地司法局、村社等,联系到小哈马叔父,在一大队所有民警的努力下,通过多方联动和持续跟进,最终落实小哈马由其叔父进行监护和照管。落实监护问题后,警官们走访小哈马所在的学校,与学校领导和老师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交流,协调处理小哈马的就学问题,小哈马重返学校。一大队民警为小哈马幼小的心灵点燃了希望的火花。
(二)因“毒”致贫生活困难,爱心帮扶助力成长
因“毒”致贫是凉山州地区脱贫攻坚的主要阻碍,涉毒家庭使原本应享受父母之爱的儿童流离失所,无形中增加了脱贫攻坚的难度,也让乡村振兴工作举步维艰。小哈马叔父家庭拮据,需要照顾多个子女,无法为小哈马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同时小哈马爷爷体弱多病经常吃药,小哈马既要做家务劳动还需要照顾爷爷,身心备受煎熬。一大队积极发挥“党员先锋队”的模范作用,结合党员特长,组建学习、生活、劳动小组,以结对子的方式对小哈马给予全面帮助。通过实地走访发现,与小蛤马家境相似的因毒致贫吸毒人员未成年子女不在少数,为此,一大队组织全体民警为凉山州布拖县困难儿童进行爱心捐款,并号召社会爱心人士参与捐助,为这些家庭提供了力所能及的物质帮助。
(三)因“毒”失志心灰意冷,扶志助学追逐梦想
小哈马从小失去双亲,缺失父母关爱,寄人篱下,叔父忙于生计无法给予他父母一样的关怀,小哈马精神空虚,对生活失去热情,出现自闭等潜在心理问题。一大队一直很关注小哈马的心理健康状况,针对小哈马的具体情况,通过性格测试量表和心理画像,发现他有些悲观消极,“警官妈妈”们便针对性引导其敞开心扉进行倾诉,并多次对其进行心理辅导,正面引导,帮助其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一大队全体民警的教育熏陶下,小哈马勤奋好学,深知知识才能改变命运。2019年国庆节,结对帮扶的民警们带着小哈马到成都等地游学,“警官妈妈”们带着他坐了地铁,看了城市的繁华,也参观了戒毒所,帮助他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在“警官妈妈”的培养和影响下,小哈马被备受感动和鼓舞,对人民警察肃然起敬,十分崇拜,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并下决心为梦想努力学习。2021年,小哈马正处在“初升高”关键期,“警官妈妈”们利用休息时间收集复习资料、远程辅导作业,为他量身定制了“一对一”学习提升方案,助其考上心目中的理想学校。近两年,“警官妈妈”们一直和小哈马在保持联系,持续给与爱心帮扶,小哈马为梦想努力学习,顽强拼搏的精神影响到了其他同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他们立志通过读书改变命运,通过教育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现状,让家乡振兴,走上富裕之路。
1.毒品让很多家庭支离破碎,使原本应在校园接受教育的儿童失学失管,也让“教育脱贫”工作难以落实。为解决涉毒家庭子女失学失管问题,助力“教育脱贫”,进而助力乡村振兴,一大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戒毒工作融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深入大凉山实地走访当地司法局、学校、村社等,以结对帮扶的方式落实涉毒家庭未成年子女就学工作。为帮助更多像小哈马一样的涉毒家庭未成年子女,一大队启动“情暖高墙护苗成长”计划,通过爱心帮扶、心理干预、校园助学和法律援助等形式对失学、失助、失管的戒毒人员未成年子女进行暖心帮扶。活动开展以来,已累计帮扶20多个家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戒毒工作要紧跟国家发展战略,融入乡村振兴。精神贫瘠是乡村振兴的最大阻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于戒毒人员未成年子女,既要为其提供物质保障,又要弥补精神创伤,这样才能为乡村人才振兴、文化振兴营造良好环境,逐步提高乡村精神风貌,焕发乡村文明气象。在戒毒工作新形势下,要打破高墙思维,积极拓宽服务领域,拓展融合路径,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延伸社会化帮扶。持续以“结对帮扶”的方式,为涉毒家庭未成年子女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通过教育扶贫助力乡村教育事业发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进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