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康复训练个案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康复训练教育是兰州市司法局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称兰州市所)“三四五一”戒毒模式中“五化”教育机制身心康复医院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吸毒人员因长期吸食毒品,身体机能遭受破坏,普遍体弱多病,抵抗力差。通过开展康复训练教育,帮助戒毒人员学习和掌握适宜身心康复的练习方法,可以达到培养良好习惯、逐步恢复体质、改善生理机能、促进身心有效康复的目的。
根据戒毒人员在戒毒所不同戒治期段,兰州市所充分考虑戒毒人员身心特点,按照人人必学、人人必会、人人必练、全员受益的原则,合理安排康复训练项目。在教育矫治期(入所教育阶段),以队列训练、歌咏训练、广播体操为体能恢复重点;在矫治康复期,以眼保健操、俯卧撑、仰卧起坐、八段锦、太极拳为身心康复为重点;在康复巩固期,以引体向上、跳绳、25米往返跑为身心康复巩固重点,将中医按摩戒毒技术贯穿于戒毒人员戒治全过程。同时建立科学考核标准,稳固提升了戒毒人员的身心健康。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兰州市所根据戒毒人员不同体质和戒治期段开展的“八段锦、中医按摩戒毒技术、太极拳、广播操”等康复训练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案例从长期习练“八段锦”获益的戒毒人员中选取2名作为样本,说明其效果。
一、戒毒人员基本情况
戒毒人员任某,男,45岁,初中文化程度,精神萎靡,不善言谈,对个人以外的事情漠不关心,不能很好适应环境。经医学检查身体正常,但仍以牙疼、浑身疼为由经常就诊,自述吃完药浑身就舒服了。
戒毒人员李某,男,39岁,初中文化程度,性格偏执、脾气暴躁、易激惹,多次与其它戒毒人员发生争执。
【方案制定】
二、制定康复训练计划
为使戒毒人员达到康复身心、帮助戒除毒瘾之目的,使其身体得到恢复,调节改善不良心理状态,在本案例中,康复训练项目采用传统医疗保健方法“八段锦”。该方法讲究“调身”、“调息”、“调心”三者一致,一动一静、动静交替,具有容易掌握、动作舒缓、对场地和器材要求不高等特点,适合戒毒人员习练。长期习练,可以使人精力充沛,有强身健体之功效,生理上增强体质,心理上缓解焦虑紧张情绪。俯卧撑、仰卧起坐、引体向上、跳绳、25米往返跑等康复训练项目虽然可以提高戒毒人员的身体素质,但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任某、李某来说存在一定的风险,容易造成运动性损伤,为了规避这些风险,将“八段锦”作为这些康复项目训练前热身运动和结束后放松运动。
【实施情况】
三、康复训练方法与措施
(一)模仿式教学
第一个过程是全面示范,把“八段锦”的动作给戒毒人员任某和李某以全面展示;第二个过程是分解动作,要求戒毒人员任某和李某进行分解动作学习,掌握要领达到熟练的效果。民警对动作名称、动作要领、易犯的毛病、怎样克服纠正这些毛病逐一进行示范讲解。在此阶段,民警对练习“八段锦”的意义及每个动作的功效不予解读,目的是在渗透性解读阶段让戒毒人员深刻理解“八段锦”的功效。
(二)渗透式解读
模仿式教学后,戒毒人员任某和李某并不理解“八段锦”其内涵。待其动作熟练规范之后,再讲解“八段锦”内涵及每个动作功效,让任某和李某知道八段锦是一项有氧运动,长期习练可以调整心态,增强耐力和自控能力,从而达到身心康复目的。
(三)针对性辅导
1.针对戒毒人员任某的特点,在习练前进行心理辅导,通过心理辅导激发其主观能动性,调整到积极的情绪状态,让其活跃起来,逐步开始关心他人;针对戒毒人员李某的特点,进行放松练习,使其气息平和,以宁神静气的状态进入“八段锦”的习练。
2.在习练过程中,针对戒毒人员任某、李某认为“八段锦”的效果不如西医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效果来得快的观念和所出现,抵触、烦燥情绪,不能按标准坚持习练的现象,及时开展了情绪控制、人际交往专题心理辅导,通过讨论和交流,促进戒毒人员悦纳自我,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体验式感悟
在任某和李某熟练掌握“八段锦”动作要领后,让其进行自我思考和感悟。在民警与其两人交流谈心的过程中,任某反映:自从接触“八段锦”后,从以往的抵触到接受,后到喜欢,休息时自己心里也常在考虑每一节动作要领,每一节动作对自身部位的放松和锻炼,感觉到心静了,身体舒服了,浑身有力气了,不想着看病吃药了,脾气变得温和了,与其他戒毒人员的关系也没有以前紧张了。
(五)激励式同伴教育
任某、李某经过3个月的练习,动作已基本规范,但出现了应付差使的现象,不能达到使其身心得到充分锻炼的效果。对此,我们挑选其他戒毒人员,由任某、李某担任“八段锦”示范员,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任某、李某通过自身的感受交流分享了“八段锦”给其自身带来的积极效果,达到了现身说法的作用,促进了任某、李某的自我提高、自我管理,强身健体、调适心理的目的,同时也带动了其他戒毒学员学习“八段锦”的热度。教与学活动不仅克服了任某、李某出现的应付差事的现象,还提高了与其他戒毒人员沟通的能力。
【案例思考】
四、康复训练效果
(一)在慢中求变化,在稳中寻成效
1.通过长期坚持习练,任某精神饱满,能大胆的与其他戒毒人员交流,责任感、戒毒意愿进一步增强,他在周记中写到“刚开始习练八段锦的时候,每次都是满头大汗,慢慢的出汗少了,现在只是微微出点汗;以前早操跑一圈半就上不来气了,现在跑三四圈也不觉得累了”。
2.李某莽撞、心直口快的性格有所改变,待人接物能力有所提升,与其他戒毒人员再未发生争执。在与李某班组成员谈话了解到:有一天李某在洗漱时,旁边一名戒毒人员错拿了他的毛巾,李某没吭声,而是一把夺过毛巾,瞪大眼睛,握紧双拳,眼看着一场打架事件就要发生。当我准备劝架时,只见他笑了一下,紧握的拳头松开了,转身走开了,我们当时还纳闷他咋“软”了。事后在与李某交谈时,李某说当时他脑子突然蹦出了习练八段锦放松的画面,随后就放松了下来,要是过去我非打他一顿。随后我们查看了监控录像证实了他的说法,就这样一场打架事件悄然化解了。
表一 习练前后体能对比表
|
俯卧撑 |
仰卧起坐 |
引体向上 |
跳绳 |
25米往返 |
|
任某 |
习练前 |
10/分钟 |
8/分钟 |
1/分钟 |
26/分钟 |
15"56 |
习练后 |
21/分钟 |
16/分钟 |
3/分钟 |
34/分钟 |
12"60 |
|
李某 |
习练前 |
10/分钟 |
6/分钟 |
0/分钟 |
27/分钟 |
15"12 |
习练后 |
18/分钟 |
10/分钟 |
2/分钟 |
38/分钟 |
12"48 |
表二 习练前后心理状态对比表
|
入睡时间 |
睡眠质量 |
发怒次数 |
人际关系 |
寻求支持 |
|
任某 |
习练前 |
23:00后 |
每晚醒3、4次 |
无 |
回避 |
自暴自弃 |
习练后 |
22:30前 |
凌晨5:00醒1次 |
无 |
正常交往 |
争取接纳 |
|
李某 |
习练前 |
22:30左右 |
做梦多 |
频繁 |
紧张 |
不报希望 |
习练后 |
22:30左右 |
做梦减少 |
能控制 |
缓和 |
沟通、倾诉 |
(二)以少数为抓手,以典型树榜样
让任某、李某担任“八段锦”练习示范员后,大队对其他戒毒人员按性格进行分组,由任某、李某带领练习。在大队民警的引导下,戒毒人员普遍掀起了练习“八段锦”的高潮,形成了戒毒人员之间互相切磋、彼此纠正、互相鼓励的新风气。戒毒人员的精神面貌、行为养成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有所增强,戒断毒瘾的信念空前提高。
表三 习练戒毒人员前后体能平均值对比表
|
俯卧撑 |
仰卧起坐 |
引体向上 |
跳绳 |
25米往返 |
|
平均值 |
习练前 |
11/分钟 |
9/分钟 |
1/分钟 |
27/分钟 |
15"30 |
习练后 |
19/分钟 |
14/分钟 |
2/分钟 |
32/分钟 |
13"60 |
五、思考
一是要有“订单式”式的康复训练教育方案。要根据戒毒人员身体状况、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认知方式、行为模式,量体裁衣制定“个案化”训练方案,增强针对性。
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八段锦”康复训练工作。要消除制约康复训练教育工作不利因素,如专业力量缺乏、硬件设施不完善、民警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三是要进一步推进“八段锦”康复训练工作。为解决康复训练专业化水平不高、教学方式不灵活、针对性不强的问题,首先要在民警自身下功夫,需要民警用耐力、爱心来给予戒毒人员精神支撑,其次是聘请心理咨询和康复训练专家,在前期戒毒人员抵触过程中进行心理干预,指导康复训练工作,帮助民警提高工作中的综合应用能力,取得康复训练的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