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运动应用到戒毒康复训练的教学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篮球运动具有集体性、对抗性、转换性等特点,对场地要求低,利于在戒毒所内开展。篮球运动可以培养戒毒人员的团结意识,能全面、有效、综合的促进身体素质和人体机能的康复。戒毒人员长期吸食毒品,体质较弱,缺乏斗志,心胸狭隘,孤僻自我,而运动康复的综合性能够改变上述现状。安徽滨湖戒毒所在戒毒人员康复训练工作中将“运动戒毒”贯彻其中,突出康复训练的“康复性”“趣味性”“凝聚性”,利用场所现有的运动设施及专业人才的 配备,以“兴趣班”的形式开展受众广泛的篮球运动,康复戒毒人员身心,培养他们文明自律、拼搏团结、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案例基本情况】
(一)篮球基础技术教学
1. 教学内容
(1)基础技术:持球、运球、传球、防守、抢篮板、投篮,戒毒人员在开展篮球运动时首先要掌握基本的运球方法,通过左右手原地拍球和交换手绕场运球,掌握篮球基本盘运球技术,培养戒毒人员的“球性”,掌握篮球运球的基本技巧。
(2)团队游戏:通过团队运球接力比赛的方式,进行接力运球比赛和团体拓展运球游戏。在这个过程中,戒毒人员在游戏中开展训练,掌握熟练的运球技术。
(3)篮球知识教学:通过观看篮球比赛视频、NBA职业联赛、讲授篮球明星励志经历等方式,强化戒毒人员篮球知识、篮球文化教育。
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基本技术教学,让戒毒人员初步学习篮球的基本运球技术,明确运球、传接球、行进间上篮、跳投的基本技术,尝试简单的团队分组比赛,建立快乐篮球的概念,了解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篮球技术的运动要领,提高指、掌触球、手腕压、转、翻等动作,提高控球能力,为学习传、接、运奠定基础,发展戒毒人员奔跑、投篮、跳跃的能力,使70-80%的戒毒人员初步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同时通过平时的教学,提高戒毒人员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爆发力。
(3)情感目标:让戒毒人员感受体验篮球运动的乐趣,培养戒毒人员相互交流、反复练习的学习习惯和积极进取、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发展戒毒人员的个性和心理素质。
3. 篮球教学的重点
掌握基本的运球、投篮、传球技术及组合动作,学练基本技术在比赛中的配合及运用,初步了解篮球竞赛的基本规则,掌握安全的运动方法。
4. 篮球运动的难点
引导戒毒人员初步掌握篮球的团队配合技术,篮球运动的基本功在实战教学中的应用。
(二)建立体能康复档案
1. 心理诊断评估测试
通过阶段性的训练,开展心理健康分析,通过心理健康综合指数的分析,掌握戒毒人员通过体能训练带来的心理指数变化。
2. 体适能诊断
通过场所专业的体能测试仪器,对戒毒人员形态、身体机能的测试,稽延性症状数据分析,综合考量篮球训练人员身体素质测试。
3. 风险评估
通过心理诊断、体适能诊断,SCL90、SAS指数等科学数据分析,对戒毒人员篮球训练风险进行评级预警,划分戒毒人员参与篮球运动的对抗等级。
4. 运动处方
阶段性训练后,体能康复中心开展体能训练,掌握参与训练的戒毒人员体质数据,对戒毒人员的体重、肺活量、握力、纵跳等参数指标进行测试,出具运动处方,参照处方开展科学训练。
5. 运动效果评估
通过问卷调查,掌握戒毒人员对篮球训练的感受,通过自我评价、运动情绪评价、睡眠情况、饮食情况,身体状态等方面,开展康复运动的评估效果。
(三)组织训练
组织戒毒人员开展基本技术学习,掌握运球、传接球、持球、突破、投篮、共同战术,锻炼基本的配合能力,这个阶段主要开展球性练习,例如:分腿交叉街球绕8字、背后左右手接球、抛球击掌接球等练习;开展脚步练习。如交叉步、后转身步伐、前后移动步伐;开展运球训练,如全场障碍物运球、全场8字型运球、胯下原地运球。
1. 基本教学设计
(1)课时安排:周二、周五下午,康复运动训练时间,每次2课时,一课时45分钟。
(2)人员安排:民警、专业体能训练师、外聘篮球教练、戒毒人员。
(3)场地安排:体能康复训练中心篮球场。
(4)器材安排:篮球、运动测试手环、运动服、哨子、障碍筒。
(5)训练方法:讲解示范法、完整分解法、预防纠正错误法、领做式教学法、个别指导法、分组教学法、友伴群体教学法。
(6)学习方法:重复练习法、变换练习法、循环练习法、游戏练习法、比赛法。
(7)练习密度;根据不同戒毒人员的分区情况合理设置运动量。康复巩固区戒毒人员最大靶心率控制在80-100次/每分钟左右;回归区戒毒人员最大靶心率控制在100-120次/每分钟左右。
2. 教学内容
(1)篮球基本姿势:滑步移动,变速、变相跑,侧身跑;身体素质练习。
(2)传球:双手胸前传球、接球;原地持球同侧步、交叉步突破技术,身体素质练习。
(3)投篮: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基本技术,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基本技术,低手投篮技术,行进间抛投技术;身体素质练习。
(4)防守与进攻:学习抢、打、断球技术;学习切入与摆脱技术。
(5)进攻与防守战术:篮球快攻战术、二打一快攻战术、跑位战术。学习人盯人防守战术;学习2-1-2联防战术,学习2-3联防战术。
(6)学习篮球裁判规则。
3. 注意事项:
进行编排课程,做好教学设计;做好安全防护,课前热身,课后放松训练,做好安全文明教育,避免运动中出现戒毒人员之间摩擦;控制运动量,分不同康复时期的戒毒人员开展不同程度的运动量,确保符合戒毒人员运动规律;做好运动后的运动数据采集,收集好运动数据,利用计算机分析,形成可视化运动结果,掌握训练开展的效果;适时调整方案,把握课堂的接受率,控制教学进度。
(四)训练效果评价
1. 踊跃参与,快乐运动。在篮球技能教学训练过程中,戒毒人员踊跃参与篮球兴趣班,场所篮球氛围浓烈。通过篮球运动的学习,缓解戒毒人员压力、缓解戒毒人员在场所焦躁、压抑的性情绪。
2. 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戒毒人员通过对抗性的篮球训练,体质增强明显。测量分析结果显示,经常参加篮球运动的戒毒人员心肺、呼吸功能明显增强,肺活量、纵跳、台阶试验等指标明显提升。
3. 康复身心,缓解压力。学习篮球的过程中,场所心理咨询师对戒毒人进行SCL-90表测量,戒毒人员的焦虑、敌对、偏执等测试指标都呈现下降趋势;通过艾森克心理量表的测量,戒毒人员的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等指标都呈现上升趋势,精神指标状态明显提升,戒毒人员抵触、消极情绪减弱,戒治状态明显提升。
4. 纪律严明,团结友善。民警在篮球文化教学中向戒毒人员传输“拼搏”“团结”“合作”等理念,戒毒人员的组织纪律性提高,反应能力、集体协作意识加强。戒毒人员在人际交往中敌对意识、猜疑心理减弱,有助于戒毒人员更好接受场所的所规队纪,建立良好的同戒关系。
【案例思考】
康复训练的有效开展是贯彻落实全国统一戒毒模式的重要内容,在丰富戒毒人员戒治生活的同时,帮助戒毒人员克服对毒品的心理、生理依赖。同时开办篮球兴趣班,需要始终牢记戒毒人员的“病人”属性,结合个别谈话、医疗保健等全方位制定康复运动计划。
不足之处:一是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周二、周五特定时间运动时间,不足以满足运动需求,在今后的篮球康复训练开展争取更多的训练时间,保障康复效果巩固。二是篮球运动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在训练中戒毒人员可能会出现运动损伤,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戒毒人员因身体因素不能参与其中,影响篮球运动的受众和参与度。三是运动项目单一,篮球运动在戒毒所开展普遍,但是运动项目缺乏多样性,使得康复训练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