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间歇性有氧运动恢复戒毒人员体能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当前我国毒品问题依然严峻,如何帮助毒品成瘾者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戒除毒瘾是当下亟需进行深入研究的课题。近年,运动康复训练在毒瘾戒治当中的作用开始显现,运动康复训练方式、方法也不断更新,有氧运动在运动康复戒毒中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得到广泛的认同。间歇性有氧运动相较于普通的有氧运动强度要稍大,对训练者的心肺功能提升效果更加明显,训练更加个性化,开展也更加方便。
【方案制定】
周期 | 频次 | 强度 | 时间 |
第一周~第三周 | 每周3次 | 每次三组动作,强度等级5-7(以俯卧撑、深蹲、原地跑为主) | 每次19分钟(包括热身和放松) |
第四周~第六周 | 每周4次 | 每次四组动作,强度等级5-8(以俯卧撑、深蹲、原地跑为主) | 每次22分钟(包括热身和放松) |
第七周~第九周 | 每周4次 | 每次四组动作,强度等级6-8(以俯卧撑、深蹲、原地跑、俯卧登山为主) | 每次25分钟(包括热身和放松) |
第十周~第十二周 | 每周5次 | 每次五组动作,强度等级6-8(以俯卧撑、深蹲、原地跑、俯卧登山为主) | 每次28分钟(包括热身和放松) |
【实施情况】
项目 | 组别 | 干预前 | 干预后 |
握力 | 干预组 | 2±0.88 | 3.43±0.75 |
对照组 | 2.2±1.4 | 3.45±1.23 | |
座位体前屈 | 干预组 | 2.6±1.45 | 3.6±0.84 |
对照组 | 3.1±1.23 | 4.35±0.88 | |
选择反应时 | 干预组 | 1.37±1.34 | 2.29±1.07 |
对照组 | 2.55±1.19 | 1.55±1.0 | |
闭目单足立 | 干预组 | 2.14±1.46 | 3.57±1.02 |
对照组 | 2.55±1.32 | 3.4±1.23 | |
台阶测试 | 干预组 | 3.14±1.03 | 3.71±1.20 |
对照组 | 3.2±1.01 | 2.8±1.4 | |
肺活量测试 | 干预组 | 2.5±1.09 | 3.85±0.86 |
对照组 | 3.55±1.0 | 3.5±1.0 |
项目 | 组别 | 干预前 | 干预后 |
RIDA总分 | 干预组 | 2.14±0.99 | 1.80±0.0.64 |
对照组 | 2.34±0.40 | 2.27±0.66 | |
生理唤醒 | 干预组 | 2.70±0.5 | 2.56±0.96 |
对照组 | 2.45±0.42 | 2.44±0.52 | |
戒毒行动 | 干预组 | 1.96±0.96 | 2.33±1.09 |
对照组 | 2.48±0.56 | 1.98±0.79 | |
家庭关系 | 干预组 | 2.27±0.50 | 2.27±1.07 |
对照组 | 2.19±0.56 | 2.1±0.58 | |
情绪管理 | 干预组 | 2.45±0.50 | 2.09±0.44 |
对照组 | 2.06±0.53 | 2.13±0.64 | |
戒毒效能 | 干预组 | 2.83±0.61 | 2.27±0.49 |
对照组 | 2.91±0.66 | 2.82±0.75 |
【案例基本情况】
【方案制定】
(一)选取戒治对象
采取填写志愿书自愿报名形式,选取在所强戒人员32名,均为男性,年龄在23-40岁之间,身体无重大疾病,能正常参与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结合日常表现分为两组,每组16人,一组为运动干预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2*2混合设计,组间有两个水平,分别为运动干预组和无运动干预组,组内变量为间歇性运动干预前和运动干预十二周后。因变量为体适能测试得分(包括BMI、握力、肺活量、坐位体前屈、选择反应时、闭目单足立、台阶测试)和药物成瘾者复吸倾向性量表得分。
(二)制定训练方案
依据间歇性有氧运动规律,结合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下简称强戒人员)身体恢复规律,以三周训练为一个节点,对强戒人员进行运动干预。
周期 |
频次 |
强度 |
时间 |
第一周~第三周 |
每周3次 |
每次三组动作,强度等级5-7(以俯卧撑、深蹲、原地跑为主) |
每次19分钟(包括热身和放松) |
第四周~第六周 |
每周4次 |
每次四组动作,强度等级5-8(以俯卧撑、深蹲、原地跑为主) |
每次22分钟(包括热身和放松) |
第七周~第九周 |
每周4次 |
每次四组动作,强度等级6-8(以俯卧撑、深蹲、原地跑、俯卧登山为主) |
每次25分钟(包括热身和放松) |
第十周~第十二周 |
每周5次 |
每次五组动作,强度等级6-8(以俯卧撑、深蹲、原地跑、俯卧登山为主) |
每次28分钟(包括热身和放松) |
三、测试内容和工具
测试内容包括BMI(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握力测试、肺活量测试、座位体前屈测试、反应时测试、闭目单组力测试、台阶测试等七项测试内容,对照《国民体质监测标准》,根据测试者各项测试成绩进行评分,从而对测试者耐力、力量、灵敏、平衡、柔韧素质进行评估。
采用《戒毒人员复吸倾向性量表》对参与者进行前后测,该量表为2012年由北京市戒毒管理局自主研发,专用于对戒毒人员的复吸倾向性进行评定的量表。该量表为五级自评式量表,包括生理唤醒、戒毒行动、家庭关系、情绪管理、戒毒效能感五个维度,得分越高证明复吸倾向性越高。该量表已在戒毒所应用多年,实践证明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实施情况】
(一)实施步骤
1.分组:在同一大队选取自愿报名的32名男性强戒人员,进行随机分组后,分别填写知情同意书;
2.前测:两组人员在开始实验前,分别进行体适能测试并进行复吸倾向性量表测试,测试数据存档保存;
3.运动干预:在运动康复教练指导下进行间歇性有氧训练,训练强度频次根据参与者个人情况开展,对照组不参加间歇性有氧训练,正常参加所内组织的集体戒治活动;
4.后测:运动干预十二周后,分别对两组人员进行体适能测试和复吸倾向性量表测试,数据存档保。
(二)数据分析
参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完成体适能前后测之后,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删除无效数据得出如表一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一运动干预对体适能的影响(M±SD)
项目 |
组别 |
干预前 |
干预后 |
握力 |
干预组 |
2±0.88 |
3.43±0.75 |
对照组 |
2.2±1.4 |
3.45±1.23 |
|
座位体前屈 |
干预组 |
2.6±1.45 |
3.6±0.84 |
对照组 |
3.1±1.23 |
4.35±0.88 |
|
选择反应时 |
干预组 |
1.37±1.34 |
2.29±1.07 |
对照组 |
2.55±1.19 |
1.55±1.0 |
|
闭目单足立 |
干预组 |
2.14±1.46 |
3.57±1.02 |
对照组 |
2.55±1.32 |
3.4±1.23 |
|
台阶测试 |
干预组 |
3.14±1.03 |
3.71±1.20 |
对照组 |
3.2±1.01 |
2.8±1.4 |
|
肺活量测试 |
干预组 |
2.5±1.09 |
3.85±0.86 |
对照组 |
3.55±1.0 |
3.5±1.0 |
从描述性统计结果初步分析可以看出,运动干预组在体适能各方面的测试成绩均是有不同程度提高的,而无干预对照组则因为正常参加所内戒治活动,存在部分项目得分升高,部分项目得分降低的情况。为了检验运动干预在此过程中是否起到了显著作用,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分别对握力、坐位体前屈、反应时、闭目单足立、台阶测试进行分析,检验运动干预主效应是否显著,本实验中采用的运动干预在力量素质提升上效果不显著(F=1.384,p=0.662),柔韧素质提升效果不显著(F=2.71,p=0.109),灵敏素质干预效果显著(F=13.44,p=.001<.05),平衡素质干预效果显著(F=6.07,P=.044<.05),耐力素质干预效果显著(F=14.31,p=.00<.05),肺活量运动干预效果显著(F=8.26,p=.037)。
两组人员分别进行《戒毒人员复吸倾向性量表》测试后,根据测试结果算出总分以及各维度得分,删除无效数据后,得出如表二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二运动干预对复吸倾向性的影响(M±SD)
项目 |
组别 |
干预前 |
干预后 |
RIDA总分 |
干预组 |
2.14±0.99 |
1.80±0.0.64 |
对照组 |
2.34±0.40 |
2.27±0.66 |
|
生理唤醒 |
干预组 |
2.70±0.5 |
2.56±0.96 |
对照组 |
2.45±0.42 |
2.44±0.52 |
|
戒毒行动 |
干预组 |
1.96±0.96 |
2.33±1.09 |
对照组 |
2.48±0.56 |
1.98±0.79 |
|
家庭关系 |
干预组 |
2.27±0.50 |
2.27±1.07 |
对照组 |
2.19±0.56 |
2.1±0.58 |
|
情绪管理 |
干预组 |
2.45±0.50 |
2.09±0.44 |
对照组 |
2.06±0.53 |
2.13±0.64 |
|
戒毒效能 |
干预组 |
2.83±0.61 |
2.27±0.49 |
对照组 |
2.91±0.66 |
2.82±0.75 |
通过描述性统计进行初步分析,可以看出经过十二周运动干预,在总分、生理唤醒等五个方面均有所改善,进一步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干预效果显著性,发现在总分上运动干预主效应不显著(F=1.37.p=.14>.05),生理唤醒方面运动干预主效应显著(F=9.67,p=.034<.05),戒毒行动方面运动干预主效应不显著(F=1.19,p=.287),家庭关系方面运动干预主效应不显著(F=.334,p=.569),情绪管理维度上运动干预主效应显著(F=4.939,p=0.036),戒毒效能维度上运动干预主效应显著(F=11.7,p=.00<.05)。
【案例思考】
通过数据分析得知,间歇性有氧运动在反应时测试、闭目单足立测试、台阶测试以及肺活量测试中,其组别效应均显著。说明采用间歇性有氧运动,对戒毒人员的耐力素质、平衡素质以及反应能力均有所提升。通过国内外研究不难发现,间歇性有氧运动相对于持续性有氧运动,更能刺激锻炼者的心肺功能,使锻炼者能达到比持续性有氧运动更强的运动强度,从而表现出对耐力素质较好的提升效果。同时间歇性有氧运动具有增加血液循环,改善心脑血管功能的作用,从而也加速了戒毒人员神经系统的康复,达到了提升锻炼者反应与平衡能力的作用。本研究中主要采用的是利用自重进行小负荷、中等强度的力量训练(俯卧撑、深蹲等),对锻炼者肌肉力量刺激一般,因此在进行十二周的锻炼后,锻炼者力量素质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效果并不显著。
随着十二周的间歇性有氧运动开展,运动干预组以及对照组的复吸倾向性量表测试结果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相对有所降低(得分越低,复吸倾向性越低),考虑到所有戒毒人员在强制隔离戒毒期间均会接受所内开展的各种戒治活动,需要进一步进行方差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在总分上,运动干预的主效应是不显著的,但是从两组的得分情况是看,发现干预组的改善效果是要稍微好于对照组的,这可能是因为复吸倾向性的改变是一个长期且较为缓慢的过程,随着锻炼的开展,有望产生显著性改变;此外,在生理唤醒维度主效应显著,长期规律的间歇性有氧锻炼,对参与者各方面身体素质均有所提高,同时也帮助戒毒人员有效的缓解了稽延性反应以及其他躯体症状,并从有氧运动中获得了躯体以及心理上的双重快感,从而有效的降低了生理唤醒得分;在情绪管理维度上,间歇性有氧训练主效应显著,这与体育锻炼能够有效的调节参与者情绪,增加幸福感有关,同时规律的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对个体的意志品质也有所提升;戒毒效能感维度上,间歇性有氧运动的主效应也是显著的,间歇性有氧运动特殊的训练方式决定其参与者能更容易达到正常训练方法所达不到的训练强度,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有氧运动本身还具有可以增强自信、体现自我价值,可以完善人格,能增强幸福体验的作用,因此在增强戒毒人员戒毒效能感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