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通过平衡训练帮助女性骨质疏松戒毒人员预防骨折风险的案例

通过平衡训练帮助女性骨质疏松戒毒人员预防骨折风险的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常发病于中老年人和女性。调查结果显示: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其中,5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6.0%,而女性患病率则达到32.1%,是男性的5倍多,65岁以上女性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更是高达51.6%。究其原因:一是女性怀孕和哺乳会消耗大量营养,特别是钙,更易导致妇女骨质疏松;二是女性运动量相对较小,导致骨密度较低,而骨密度是衡量一个人骨骼健康的重要指标;三是从女性生理角度来看,雌激素可以促进降钙素的分泌,抑制破碎的固体细胞的活性,但女性绝经后雌激素分泌下降,更易患骨质疏松症。

在司法行政戒毒场所内骨质疏松症更加普遍存在。一是因吸毒人员身体长期受到毒品的直接侵害,毒品可使内源性钙和尿钙丢失,加速负钙平衡;二是因吸毒人员存在不良行为和懒散习惯,且缺乏锻炼,导致免疫力差、骨质代谢紊乱。

骨质疏松症表现为乏力、骨折、缺齿、脊柱畸形,其中骨折最易发生在康复训练过程中,且在骨折发生之前,通常无特殊临床表现。

探究如何预防女性骨质疏松戒毒人员骨折风险十分必要,以江西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为例,开展康复训练时不少戒毒人员因骨质疏松症,常常伴有局部疼痛、活动受限、跛行、僵硬等不适症状,极易发生痉挛、摔倒、骨折等意外情况。

平衡训练是康复训练的方法之一,有利于骨质疏松症戒毒人员增加肌肉力量,改善韧带和肌肉肌腱的柔韧性,提升背部和腹部肌肉核心肌群力量,提高肢体的稳定性、协调性,防止摔倒与骨折。此外,平衡训练在体能和健康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平衡能力越好,增强力量所需的时间就越少,身体的灵活性和可塑性就越强。

【案例基本情况】

(一)训练项目

1.平衡木训练:伸展双臂与肩齐平,在平衡木上踏步前进,不掺扶物品,保持身体平衡,在平衡木上往返即为一次训练。

2.行进间单脚跳:单脚支撑站稳,起跳时屈膝,重心下降,前脚掌发力,向前上方跳起,手臂协调用力保持平衡,落地时换脚,脚跟先着地过渡到全脚掌着地,屈膝缓冲。左右脚交替进行,有节奏感的向前跳。

3.双腿台阶跳:两脚自然开立,双腿屈膝,上体稍前倾,两臂后举。然后两臂向前上方用力摆,同时两脚用力蹬地,迅速向前上方(台阶)跃起,跳上台阶屈膝缓冲。跳下落地时脚跟先着地,同时 两腿自然屈膝缓冲,保持平衡。

4.燕式平衡:直立,单腿慢慢后举,上体前屈,当后腿举至最高位置时,抬头挺胸成单腿支撑、两臂侧平举的平衡姿势。保持平衡姿势2~3秒,两腿交替练习。

5.正踢腿:两腿并立,两臂侧平举立掌,左脚上步,右脚尖勾起向前上方踢腿,左右脚交替进行。踢腿时要挺胸立腰,勾脚尖,踢过腰后加速,下落时绷脚面。

(二)掌握原则

运动过程循序渐进,运动量逐渐增大,运动范围从小到大。

(三)训练计划

开展持续一个月的平衡训练,每日训练计划内容为:

1.平衡木训练:5~10次/组,间歇1分钟,做2~3组。

2.行进间单脚跳:10~20次/组,间歇30秒,做2~3组。

3.双腿台阶跳:10~20次/组,间歇1分钟,做1~2组。

4.燕式平衡:10~20次/组,间歇20s,做4~5组。

5.正踢腿:20~30次/组,间歇30s,每次2~4组。

(四)开展训练

首先,在江西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选择20名年龄为50~55岁的戒毒人员,她们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乏力、骨痛、脊柱变形、牙齿脱落等症状。

其次,将这20名戒毒人员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按照平衡训练计划开展训练,另一组则为对照组,不对她们刻意安排计划,只按照正常作息即可。在这一个月内每周均对所有戒毒人员进行个别谈话,了解其身体、思想、情绪动态情况。

最后,在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训练计划前对20名戒毒人员进行单脚平衡站立时间测试,一个月训练计划结束后再次进行测试,对比数据变化,掌握平衡训练的效果。

(五)训练效果

通过闭眼单脚平衡站立时间来判断训练效果:

实验组

闭眼单脚平衡站立时间(单位:秒)

对照组

闭眼单脚平衡站立时间(单位:秒)

戒毒人员

训练前

训练后

戒毒人员

一个月前

一个月后

1号

13

20

11号

14

15

2号

15

21

12号

15

17

3号

14

21

13号

14

13

4号

16

22

14号

15

15

5号

17

20

15号

17

15

6号

14

24

16号

18

17

7号

15

22

17号

14

14

8号

18

23

18号

18

14

9号

16

21

19号

14

16

10号

15

25

20号

13

14

1.通过数据得知,训练前后戒毒人员的平衡能力得到提升,而未经训练的戒毒人员平衡能力未出现明显变化。经过训练后的戒毒人员在上下楼梯过程中,绊倒、磕碰等情况明显下降,体态更加灵活,有利于戒毒人员自身安全的保障。

2.通过谈话得知,训练前后戒毒人员的情绪状态得到缓解。由于选择实验组的戒毒人员都有不同程度的乏力、骨痛、脊柱变形、牙齿脱落等症状,她们在训练开始前情绪状态均较为消极,民警与其谈话过程中反馈出大部分是对病痛的难受、对吸毒的后悔、对生活的迷茫等内容。但经过训练后,由于每日规律的作息及健康的运动,戒毒人员身体上的不适有所缓解,日常生活中的磕碰情形也减少,骨折、摔倒的几率下降,其心情自然也得到了放松,情绪状态明显变好。

【案例思考】

1.在运动中提升健康,避免意外伤害。对于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来说安全是重中之重,而患骨质疏松症的戒毒人员随时有摔倒、骨折的可能性,这是极大的风险隐患。通过此次对比实验可知,平衡训练可改善平衡障碍,降低跌倒风险,还具有减少体脂量、改善体态等作用,能够让戒毒人员提高肢体稳定性、防治摔倒,达到稳定步态,增加平衡的目的,有利于保障场所的安全稳定。

2.在运动中获得专注,坚定戒治信念。通过安排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让戒毒人员把运动康复作为戒治生活的重要部分,通过训练帮助其习惯运动、爱上运动,使戒毒人员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了解运动的意义和益处,深刻认识到运动能够有效帮助自己树立戒毒信心、坚定戒治信念,从而达到降低心瘾、恢复机能,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3.在运动中治愈自我,开启新的航程。通过培养戒毒人员规律运动的习惯,帮助戒毒人员正视自己的过去。大部分戒毒人员解戒后复吸的原因是没有离开“毒友圈”,无法从过去不健康的朋友圈中脱身,从而又陷入毒品的泥潭。而当戒毒人员培养了运动的爱好后,即会勇于加入新的朋友圈中,与新的朋友结伴运动,进一步治愈内心,开启美好的人生。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