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ICF居家运动改善照管对象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戒毒人员在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后,在后续照管阶段的身心功能状态和家庭、社会环境会受到吸毒经历的负面影响,包括有关节酸痛、肌肉疼痛、失眠等急慢性症状困扰,影响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也会有心理依赖、消极负面情绪、戒毒动机不纯、戒毒动力不足等心理作用影响,感到空虚、压抑和烦闷。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ICF)是WHO颁布的针对健康和健康相关领域的分类体系,从身体、个体和社会三个层面对身体结构与功能、活动和参与以及残疾发生的环境间互动结果描述整体功能状态,构建了“生物-心理-社会”新的功能和残疾模式。后续照管人群由于成瘾药物的长期影响,常存在多种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因而适用于通过ICF理论解释与评价。
【案例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江苏省句东强制隔离戒毒所联合苏州大学组成的戒毒研究团队经过对无锡市后续照管对象戒治研究发现,其受教育程度、精神症状水平和社会活动与参与功能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由毒品使用引起的残疾程度和类型受相关精神症状影响。因此,在照管对象的康复中,应针对每个个体存在障碍的领域进行针对性干预治疗,并更加关注精神健康,以提高康复有效性。
由于精神病症状持续影响照管对象的心理健康和生活,导致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过程中产生失能。研究发现,在离开戒毒所相当长的时间之后,照管对象之间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分化,不同个体所面对的主要功能障碍亦有较大差异,如个人心境、家庭支持、受教育程度、生活环境等,从而影响个体的操守保持率。
总的来说,在后续照管站的帮助之下,照管对象逐渐适应正常社会,恢复自我照顾、活动等一系列生活功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照管对象的精神症状和社会参与障碍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困境,而运动被认为是降低渴求和改善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二、方案制定
制定个性化锻炼计划。根据每个参与者的健康状况、体能水平和健康目标,为其制定合适的锻炼计划。
注重科技与人的结合。在本方案中,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如app、手环、生物电阻抗分析仪等,提供详细、准确的数据,有助于评估和调整锻炼计划。
实施全面的人文关怀。除了身体健康,我们还关心参与者的心理健康、社会融入、知识教育等方面,提供一系列服务,如心理咨询、团体活动、持续教育等。
三、方案实施
1.评估与筛查
健康评估。包括了解参与者的基本健康状况,如有无慢性疾病、手术史等;询问药物使用情况;了解过去的运动史,如有无运动伤害、偏好的运动类型等。
体适能测试。包括国民体质监测,包括BMI、体成分、肺活量、坐位体前屈、单脚闭眼站立、反应时、握力、台阶测试。
问卷测试。包括生存质量、社区参与、锻炼态度、SCL-90精神症状、whodas2.0活动参与功能。
根据报名和评估情况最终选取15名照管对象开展12周的ICF居家运动干预。
对象干预前后测试数据表(以韩某为例)。
表1 体适能测试结果(干预前)
项目 |
结果 |
正常值范围(男) |
正常值范围(女) |
身高 |
1.76m |
||
体重 |
98.4kg |
||
BMI |
33.9 肥胖 |
18.5-24.9 |
18.5-24.9 |
体脂率 |
27.4 较高 |
15-18% |
20-25% |
肌肉含量 |
34.7 偏低 |
35-45% |
25-27% |
内脏脂肪指数 |
11 偏高 |
<10 |
<10 |
肺活量 |
3273 偏低 |
3500-4000 ml |
2500-3000 ml |
握力 |
42.3 偏低 |
43.5-49.5 kg |
27-31 kg |
坐位体前屈 |
-8 极低 |
>0.5 cm |
>1.6 cm |
单脚闭眼 |
7.72 偏低 |
>8秒 |
>12秒 |
反应时 |
165 |
表2 问卷测试结果(干预前)
生存质量 |
社区参与 |
锻炼态度 |
SCL-90精神症状 |
whodas2.0活动参与功能 |
|
不合格 |
>70 |
>28 |
<21 |
>160 |
>60 |
合格 |
50-70 |
20-28 |
21-28 |
120-160 |
48-60 |
良好 |
36-50 |
15-20 |
28-31 |
105-120 |
40-48 |
优秀 |
<36 |
<15 |
>31 |
<105 |
<40 |
结果 |
81不合格 |
30不合格 |
29良好 |
167不合格 |
42良好 |
表3 体适能测试结果(干预12周后)
项目 |
结果 |
正常值范围(男) |
正常值范围(女) |
身高 |
1.76m |
||
体重 |
92.4kg |
||
BMI |
28.9 肥胖 |
18.5-24.9 |
18.5-24.9 |
体脂率 |
25.3 较高 |
15-18% |
20-25% |
肌肉含量 |
35.4 正常 |
35-45% |
25-27% |
内脏脂肪指数 |
10 正常 |
<10 |
<10 |
肺活量 |
3486 正常 |
3500-4000ml |
2500-3000ml |
握力 |
42.6 偏低 |
43.5-49.5kg |
27-31kg |
坐位体前屈 |
-1.4 较低 |
>0.5 cm |
>1.6cm |
单脚闭眼 |
11 正常 |
>8秒 |
>>12秒 |
反应时 |
160 |
表4 问卷测试结果(干预12周后)
生存质量 |
社区参与 |
锻炼态度 |
SCL-90精神症状 |
whodas2.0活动参与功能 |
|
不合格 |
>70 |
>28 |
<21 |
>160 |
>60 |
合格 |
50-70 |
20-28 |
21-28 |
120-160 |
48-60 |
良好 |
36-50 |
15-20 |
28-31 |
105-120 |
40-48 |
优秀 |
<36 |
<15 |
>31 |
<105 |
<40 |
结果 |
68合格 |
26合格 |
32优秀 |
143合格 |
39优秀 |
2.锻炼计划与设计
(1)运动处方设立依据
健康状况:考虑参与者的年龄、慢性疾病情况、药物使用情况、手术历史等。
体能水平:根据参与者的体能评估结果,为其制定合适的锻炼计划。
健康目标:参与者对减肥、增肌、提高心肺功能等的自身要求。
(2)运动前准备事项
热身:建议进行5-10分钟的低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慢跑。
拉伸:建议对即将锻炼的肌肉群进行拉伸,每个部位保持15-30秒。
环境安全:确保锻炼区域无障碍物,地面平整,通风良好。如果可能,选择一个光线充足、安静的地方进行锻炼。
(3)运动方式
根据参与者的体能水平和健康目标,我们会为其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这可能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或平衡训练。如:
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跳绳等。每次至少20-30分钟,每周3-5次。
力量训练:使用哑铃、弹力带等器械进行。每个大肌肉群至少2-3组,每组8-12次。
柔韧性训练:如瑜伽、普拉提等。每次至少10-15分钟,每周2-3次。
平衡训练:如单腿站立、球类训练等。每次10-15分钟,每周2-3次。
(4)运动强度
通过监测和分析心率,确保参与者在一个既安全又有效的强度范围内进行锻炼。
①计算最大心率 (MHR):MHR=220-年龄。
②确定目标心率区间:根据锻炼的目的和强度,我们可以确定目标心率区间。
低强度 (50-60% MHR):适合初学者或恢复期训练。
中等强度 (60-70% MHR):适合提高心肺功能和燃烧脂肪。
高强度 (70-85% MHR):适合提高心肺耐力和增加肌肉力量。
③实时监测心率:在锻炼过程中,使用心率手环或其他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心率。
④调整锻炼强度:如果参与者的心率超出或低于目标心率区间,应及时调整锻炼强度。
(5)运动时间与频率
①根据参与者的体能水平、时间限制和健康目标,为其制定合适的运动时间和频率。
初学者:建议每次20-30分钟,每周2-3次。
中级锻炼者:建议每次30-45分钟,每周3-4次。
高级锻炼者:建议每次45-60分钟,每周4-5次。
②根据反馈进行调整:定期收集参与者的反馈,了解其锻炼感受、效果和挑战。如果参与者感到过度疲劳或出现伤病,适当减少运动时间或频率,确保安全;如果参与者感到锻炼太轻松或效果不明显,适当增加运动时间或频率,提高挑战性。
③定期重新评估:每隔一段时间对参与者进行重新评估,了解其体能水平的变化和新的健康目标。根据这些信息适时调整运动时间和频率,确保其在一个安全有效的范围内锻炼。
表5 运动处方(以韩某为例)
训练 类型 |
运动 方式 |
频率 |
强度 |
持续 时间 |
训练 进展 |
训练 目标 |
注意 事项 |
有氧运动 |
大肌群运动,如步行、慢跑、自行车、游泳 |
不低于一周4次 |
40%-60%心率储备 |
30-60分钟 |
静息收缩压超200mmHg,舒张压超过110mmHg禁忌运动;循序渐进,避免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等运动处方任意内容的急剧增加;一般可在4-6周逐步延长运动时间,然后在4-8个月逐步提高频率和强度,最终达到满意的训练模式 |
控制安静和运动时的血压,降低心血管风险,提高运动耐受性 |
静息收缩压超过200mmHg,舒张压超过110mmHg禁忌有氧运动 |
抗阻运动 |
重复进行改善主要肌群的8-10种练习(见《动作指导》) |
每周2-3次 |
60%-80%1RM,老年人、身体虚弱或存在心脏疾病的患者应低于40%1RM |
1组至少8-12次,完成3-4组。老年人、身体虚弱者或存在心脏疾病患者重复10-15次 |
适当采取超负荷原则逐步达到满意的训练模式 |
提高肌力,降低力量运动时的血压(如负重、举重) |
静息收缩压超过180mmHg,舒张压超过110mmHg禁忌力量运动 |
3.实施与指导
(1)运动app指导
基于学习通app和运动吧名师堂构建一套具有指导、监督、促进功能的运动平台,其中的指导和促进功能主要包括:
视频指导:每个锻炼动作都会有对应的视频演示,这些视频由专业的健身教练录制,确保每个动作的标准性和安全性。
音频指导:为了帮助参与者保持正确的节奏和强度,我们提供了专门的音频指导。这些音频包括动感的音乐、教练的口头指导和鼓励,同时还包括一些健康、养生讲堂等内容。
文字指导:除了视频和音频,我们还提供了详细的文字说明,这些说明包括锻炼的目的、方法、次数、强度和休息时间。
(2)现场“一对一”指导
每隔一段时间,会在后续照管站开展现场“一对一”指导。包括动作演示、动作纠正、个性化建议健康教育。
4.监督与反馈
(1)监督方式
app线上打卡:每次锻炼后,参与者需要在app上打卡,记录锻炼的内容、时间、感受等。这些记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参与者的锻炼情况,为后续的指导和调整提供参考。
手环运动截图:参与者可以使用手环记录锻炼的数据,如心率、步数、距离等。每次锻炼后,他们可以上传手环的运动截图到app,为我们提供更详细、准确的锻炼数据。
(2)反馈与沟通
通过线上线下与参与者进行沟通,帮助我们了解参与者的锻炼情况、感受和建议。根据这些反馈,我们可以调整锻炼计划、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和鼓励。此外,线上沟通还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随时提问、分享经验和情感的平台,增强了我们与参与者之间的联系和信任。
同时,为了帮助参与者更好地理解和实施锻炼方案,我们提供持续的教育和培训,包括健康饮食知识、新的锻炼方法、伤害预防和康复技巧等。我们通过线上课程、工作坊、讲座和手册等方式,为参与者提供这些知识和技能。
5.评估与总结
整体评估:方案结束时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全面评估,帮助我们了解哪些部分是成功的,哪些部分需要改进。评估的方式可以是问卷调查、面对面的访谈或数据分析,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完善方案。
经验总结:总结每次实施的经验和教训,避免同样的错误,更好地满足参与者的需求。
四、戒治成效
15人在ICF居家运动干预后整体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参与社区活动意愿更强,锻炼热情明显上升,健康功能状况也有所提高;体质体适能相关指标中体脂率、肌肉含量、内脏脂肪、柔韧性、平衡能力和肺活量有所改善,体重、bmi、握力、反应时无明显变化,基本完成了短期目标(1-3个月):建立锻炼习惯,每周至少锻炼3次;提高基本的身体柔韧性和肌肉力量;增强心肺耐力,例如,能够连续跑步10分钟而不感到过于疲劳。下步将逐步完成长期目标(3-12个月):进一步提高身体的整体健康和功能;能够完成更高强度和更长时间的锻炼;增强社交能力,参与更多的团体活动;延长操守保持时间。
图1 锻炼前后问卷调查对比图
图2 锻炼前后健康相关体适能对比图
图3 锻炼前后技能相关体适能对比图
【案例思考】
一、系统评估,制定个性化干预处方
本案例通过对后续照管人群的功能评估和现状调查,丰富了ICF对照管对象整体功能状态分析、评估以及效果评价的应用。基于后续照管人群的功能状态设计居家运动锻炼方案,建立了居家运动结构化、系统化的方法,构建了后续照管人群个性化居家运动锻炼方案。
二、科学指导,多维度促进功能改善
通过居家运动方案的实施和指导,促进后续照管人群康复体育锻炼,改善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居家运动意识,为居家运动提供科学化的指导,进一步为后续照管人群长期坚持居家康复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
三、总结经验,为社会推广夯实基础
基于ICF视角,通过对后续照管人群居家运动方案理论架构和方案设计,构建以改善照管对象身心功能、体质健康、活动参与度为目的的居家运动可行方案,丰富了后续照管人群康复训练方法,也为今后实施其他类别社会面戒毒人群居家康复运动方案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操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