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有氧运动促进戒毒人员身心健康的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长期吸食毒品不仅对吸食者的神经、免疫、呼吸道、心血管等身体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而且会导致严重的精神障碍和思维障碍,使吸食者易怒易冲动,情绪易失控。而戒毒时出现的戒断反应还会使吸毒者头晕、恶心、失眠、焦虑等现象。由此可见,毒品对人类来说可谓是百害而无一利,用科学且有效的戒治方法帮助吸毒者尽快摆脱毒瘾的困扰是当务之急。早在2018年,司法部提出“以运动戒毒为引领,构建中国的戒毒体系”为核心目标,选取了全国11个试点省份、24个试点戒毒所进行运动戒毒试点工作,由此,全国开展了广泛的运动戒毒实践。厦门所积极响应司法部做出“运动戒毒”的工作部署,以可行实用有效为原则,制定系统的运动方案,探索运动与戒毒之间的联系,切实推动戒毒创新工作。本案例以20名戒毒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有氧运动,改善身心健康,促进运动戒毒落地生根,打造运动戒毒的“厦门样本”。
【案例基本情况】
(一)人员选择
1. 年龄20-40岁之间的男性,无身体疾病及严重心理疾病。
2. 吸毒年限不超过五年,目前处于康复巩固期。
3. 采用国民体质测试,筛选测试分数不低于60分的人员。
4. 吸食毒品种类为新型毒品的人员。
(二)运动风险评估
1. 将选取的人员进行运动风险评估,在运动康复训练时,佩戴智能手环,且智能手环有手环终端系统和运动风险监控预警系统,将人员的心率及运动风险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及时调整运动强度,提高运动过程中的安全系数。
2. 开展运动康复训练前,必须将运动安全须知告知训练者,如:这项运动需要注意什么,运动中、运动后身体有什么不适,及时跟民警或康复训练师反应。
3. 要对人员开展常规医学检测,包括心率、血压、心电图、血脂、血糖等等,识别是否有心脑血管、代谢、肾脏等疾病,由医生开具证明。
4. 询问运动史,是否出现过运动损伤、是否因为运动加重关节疼痛、是否有其他不能参加运动的原因等等。
5. 运动环境风险评估,开展运动康复训练前,要对环境进行评估及器械检查,如:天气过于炎热,尽量减少强度较大的项目,防止运动性中暑及运动性脱水等情况发生;天气过于寒冷,热身要充足,以防出现拉伤。
(三)训练方法
1.处方制定
运动处方是指准备进行运动治疗的人群,由运动处方师根据需求者综合评估结果,以规定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运动总量、运动进度和注意事项,形成目的明确、系统化、个体化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的运动指导方案,在康复训练,运动处方是必不可少的。厦门所结合场所实际情况及人员身体素质,邀请所外专业康复训练师到所交流指导康复训练,开发原创性运动课程,开具运动处方,并定期根据训练反馈情况,调整处方,确保运动效果。
2. 训练计划
训练计划分为适应期、进入期、稳定期三个阶段,训练时间为24周,适应期为4周,进入期12周,稳定期8周,采用有氧运动为主、核心力量为辅的训练模式。
(1)适应期:主要做一些强度较小的运动,强化身体机能,激活全身肌肉,使肌肉收缩更强、更快、更协调,为后续训练做好准备,训练周期为4周,每次开展前热身30分钟,每个运动项目间隔1-2分钟,根据个人素质情况调整。
(表一)
项目 |
动作要领 |
组数*次数/时间 |
每组间隔时间 |
交替侧弓步 |
双脚约两倍肩宽,脚尖朝向斜前方,重心放在一侧腿上,同侧手扶膝盖下蹲,腰背挺直,另一侧手触碰对侧脚尖,膝盖与脚尖方向一致,臀部发力蹲起,转移重心做另一侧。 |
6组*30次 |
每组间隔20秒 |
原地小步跑 |
抬腿离地约20-30公分,自然落地前脚掌或全脚掌落地,双脚协调交替,上肢放松自然摆臂头略微前移。 |
4组*1分钟 |
每组间隔30秒 |
开合跳 |
自然站立,双脚并拢,脚趾向前,手臂放在身体两侧,跳跃过程中双脚同时向前跳起,手臂向上伸直,同时吸气,双脚落地时,手臂回到身体两侧,同时呼气。 |
4组*30次 |
每组间隔30秒 |
提膝甩臂 |
弓步姿势时,上身与后退呈一条直线,起身同时提膝,动作尽可能稳定、流畅,弓步时骨盆不可歪向一侧,骨盆、上身始终正对前方,提膝呼气,下落吸气。 |
4组*60次 |
每组间隔30秒 |
交替胯下击掌 |
身体挺直,身体重心微向前倾,胳膊侧平举。大腿向前上摆至水平,两臂摆动至腿下击掌。支撑腿前脚掌着地,重心提起,用踝关节缓冲。 |
4组*30次 |
每组间隔20秒 |
开合跳蹲 |
双手叉腰,跳起来双腿分开同时下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腰腹收紧,上身直立,膝盖不要超过脚尖 |
4组*30次 |
每组间隔30秒 |
交替手触脚 |
脚内侧朝上,向上踢的同时异侧手去碰脚,上体保持直立,左右交替进行 |
6组*30秒 |
每组间隔10秒 |
原地高抬腿 |
身体略微前倾,绷紧全身,以最快的速度抬起大腿至大腿与地面平行,大腿与小腿呈90度,左右腿交替进行,双手自然摆臂。 |
4组*1分钟 |
每组间隔1分钟 |
(2)进入期
进入期主要采取慢跑,目的在于增强体质、提高体能、减轻心理负担、缓解失眠和焦虑情绪。慢跑时的心率相较于其他运动会低一点,也不会产生过度疲惫感,同样可以产生运动后的内啡肽和多巴胺,对于戒毒人员来说,是一项不错的运动项目。慢跑关键在于坚持,所以在初期时要采取训练时长短、频率高的方式。而中期和后期训练主要增强训练人员的体能,减少肌肉疲劳感,所以采取训练时长增加、频率降低的方式。
(表二)
|
训练周期 |
训练时长 |
训练频率 |
初期 |
4周 |
30-40分钟 |
每周6次 |
中期 |
4周 |
60-70分钟 |
每周4次 |
后期 |
4周 |
90-100分钟 |
每周3次 |
(3)稳定期
稳定期训练项目为跳绳、动感单车、慢跑。目的在于强化心肺功能,提高耐力水平及提高人体的力量、柔韧、反应、协调性、灵敏等综合素质,训练周期为8周。
(表三)
项目 |
最大心率百分比 |
训练时长 |
训练日 |
跳绳 |
70%-85% |
60分钟 |
周三、周日 |
动感单车 |
60%-75% |
90分钟 |
周二、周五 |
慢跑 |
60%-70% |
90分钟 |
周一、周四 |
【实施效果】
1. 身体素质明显改善。通过为期6个月的训练,再次进行国民体质检测,人体成分变化明显,具体表现在于肌肉比例上升,体脂率下降。测试分数提高,平均分提高12分,最高提高21分,最低提高6分,由此可见,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明显改善。
2.心理素质明显变强。运动产生的能量交换可引起生理指标的变化,这些指标的反复变化,不断影响和改善个体情绪和情感的变换,通过运动训练对运动者积极情绪的引导及负面情绪的宣泄,使其获得积极的体验和感受,并在活动中对其不断鼓励,建立对自我的信心,产生新的自我认识,而这些积极的认知及感受对于个体焦虑情绪的消除,又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为期6个月的运动训练后,所内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谈话以及心理评估,发现他们心理素质都明显比训练前强,焦虑心理有所缓解,情绪相较稳定。可以说,运动训练对提升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3.对毒品渴求度降低。通过为期6个月的运动训练后,利用AL毒瘾渴求评估和干预系统,对参加人员进行毒瘾渴求度评估,发现训练人员渴求度下降,其中有12人毒瘾渴求度有明显降低,7人略微降低,1人略有升高。戒毒人员能够在毒瘾渴求唤起时进行情绪控制,降低毒瘾渴求。
【案例思考】
一、运动风险评估要细致。运动具有偶然性、突发性、不确定性、伤害性等情况发生,各个训练人员本身的体质就各不相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各项运动训练。通过运动风险评估,可以掌握人员的身体状况和运动适应性,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和强度,从而最大程度减少运动损伤,确保安全训练、有效训练。
二、运动项目要有可行性。戒毒所是一个特殊的场所,每个戒毒所的运动设施都有差别,戒毒人员又是一种特殊的人群,在体质上、心理上普遍会比普通人差。在开展康复训练运动,一定要结合人员身体情况、场所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选择可行的项目进行训练。
三、运动方案要适时调整。对于大多数戒毒人员而言,都没有良好的运动习惯,身体肌肉群并不适应强度较大的运动。所以,在训练初期时,尽可能选择一些强度较小的项目,身体肌肉群才能适应,并且不会产生肌肉疲劳情况发生,随着训练的次数增加,肌肉群会慢慢适应运动状态,这时就要增加强度,才能更好的刺激肌肉。在每一次训练,都应该将每一个人的运动情况及心率数据记录在档,根据训练人员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适时调整训练强度,才能确保训练效果达到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