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太极拳运动促进戒毒人员身心康复的效果研究案例

太极拳运动促进戒毒人员身心康复的效果研究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孤独感、社交焦虑都是吸毒人员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个体对社会人际交往的期待与实际感到不符时产生的一种消极否定的情绪体验就是孤独感,不断衍生并驱策消极行为的形成,导致事件来临时急于躲避,戒毒因此难上加难。社交焦虑是害怕被他人评判或否定评估,有可能表现出对社交情境或活动过度紧张焦虑的现象。在体育心理学研究领域内,自我效能感被认为是最成功的行为科学理论之一。研究身体活动到底通过何种方式促进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促进戒毒人员的心理素质以及研究影响的机制显得弥足珍贵。

太极拳对人体的免疫机能、平衡机能、呼吸系统、心脑血管和心理健康的改善有明显的效果。长期有规律的太极拳训练可能会降低毒品依赖者的毒品渴求,复吸次数减少,戒断时间延长。因此,许多研究认为,太极拳对于戒毒人群身心康复的效果明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戒毒康复手段。

因此,本案例选取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四个变量,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探索自我效能感和社交焦虑对身体活动与社交焦虑影响,试图为身体活动改善孤独感和社会自我效能感提供有利证据,对社交焦虑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为社交焦虑和自我效能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案例基本情况】

一、方案制定

1.调查现阶段戒毒人员及普通人群的孤独感、社交焦虑和社会自我效能感的情况。

2.通过6个月的太极拳干预,探究其能否改善戒毒人员以及普通人群孤独感和社交焦虑的程度,提升自身自我效能感。

3.通过6个月的干预后,讨论改善戒毒人员和普通人群孤独感、社交焦虑和自我效能感程度的不同。

二、方案实施

选取上海市青东强制隔离戒毒所60名戒毒人员,根据1:1的比例随机分组,即实验组、对照组各30名。实验组按计划开展太极拳及健心康复操训练,太极康复操动作包括:左右野马分鬃、手挥琵琶、倒卷肱、左右揽雀尾、单鞭、左右金鸡独立、左右搂膝拗步、单鞭以及重复一遍相反方向的上述动作,健心康复操是基于健身气功改编而成。对照组干预内容按照戒毒所日常安排的康复训练,不安排其他运动。流程见图1。

(一)准备阶段

对太极康复操、健心操进行强度测试,在练习太极康复操过程中,全程要求戒毒人员采用中低架式进行练习,以达到60~70HRmax%,到达中等强度运动大小。

(二)基线测试

首先,进行生物反馈系统的基础测试,其内容包括:坐位体前屈、俯卧撑、闭眼单足站等基础体质数据的测试。其次,完成以下量表:《被试基本信息调查表》《SCL-90 症状自评量表》《孤独感量表(UCLA)》《社交焦虑量表(SE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以及《国际体育活动量表(IPAQ)短卷》一共6个量表。

(三)运动后测

受试者在专业指导下进行为期6个月,每周3次、每次60分钟的运动干预。此外,在运动过程中使用Polar OH1臂戴式心率表进行运动时心率的实时监控数据。在运动(或休息)过程中,每5分钟报告1次。

长期运动干预后再次进行基础测试以及5个量表的测试,其中包括《SCL-90 症状自评量表》《孤独感量表(UCLA)》《社交焦虑量表(SE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以及《国际体育活动量表(IPAQ)短卷》。

(四)数据整理分析

对可信问卷进行数据分析(采用重测法,对问卷信度进行检验。对10名男性戒毒人员第一次发放 5 份问卷后,间隔 15 天,对10名戒毒人员进行第二次同样的 5 份问卷发放,计算五份问卷重测信度)。 

三、实施效果

(一)不同组别在戒毒人员前期量表的统计学分析

由表1数据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期各维度间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实验有意义。社会自我效能感在后测的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差异也显著(p<0.05),说明实验组的社会自我效能感高于对照组,证明了我们进行太极拳实验之后的身体运动水平比未参与过太极拳运动的人群身体活动水平高,差异比较显著;在社会自我效能感方面也发现练习过太极拳的参与者有较高的社会自我效能感,更加自信。

(二)不同性取向在戒毒人员前期量表的统计学分析

表2显示,社会自我效能感在前后测组间差异显著(p<0.05),这说明同性恋比异性恋的社会自我效能感要高,对自己更加自信,特别是运动后同性恋与异性恋之间的社会自我效能感差异更显著。而异性恋的组内以及同性恋的组内差异不显著(p>0.05)。孤独感和社交焦虑两个变量都在实验后测的同性恋和异性恋的组间发现显著性,两个变量的实验组数据组内差异均显著(p<0.05),这说明运动后同性恋的社交焦虑感和孤独感有所改善,而同性恋和异性恋组内的身体活动变量发现差异,考虑是因为身体活动水平变高而产生的显著性影响。其余变量未在实验前中测以及组内发现差异性(p>0.05)。

(三)相关性分析

为了检验各变量及其各个维度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下表3。由表可知:

1.戒毒人员身体活动与社会自我效能感呈现显著正相关;

        2.戒毒人员的社会自我效能感与孤独感呈现显著负相关;

3.戒毒人员的症状自量表内容:躯体化、强迫症、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

运用Mplus 8.0进行相关分析(见表3)。社会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呈显著正相关(b = -0.475,p <0.01),身体活动与社会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b = 0.317,p <0.05),SCL-90量表中的9个维度躯体化、强迫症、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互呈显著正相关(p <0.001),我们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强迫症、抑郁和精神病性进行研究。

(四)共线性诊断

对身体活动、社会自我效能感、社交焦虑、孤独感、躯体化、恐怖、精神病性进行了共线性诊断,结果见表4。

由表可知,身体活动、社会会自我效能感、社交焦虑、孤独感、强迫症、抑郁、精神病性的VIF均小于5,容忍度均大于0.3,所以各变量间不存在共线性;并且D-W值小于2,即模型不存在自相关性,样本数据之间无关联关系。由图2也可看出,数据散点与线性关系重合度较高,说明我们的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可以进一步分析。

(五)中介效应检验

本案例基于以上所得结果,无法建立原假设方程式,于是采取症状自量表中的线性关系变量,建立以强迫症为自变量(X),精神病性为中介变量(M),以身体活动为调节变量(W),以抑郁为因变量(Y)的中介效应模型,进行结构方程建模和中介作用检验(见图3)。

在身体活动低分组中,强迫症对精神病性的回归系数(b=-8.36,t=9.27,p=0.00,95%CL=[0.69,1.08]),调节效应显著; 在身体活动中间分组中,强迫症对精神病性的回归系数(b=0.0,t=4.0,p=0.0002,95%CL=[0.24,0.74]),调节效应显著;在身体活动高分组中,强迫症对精神病性的回归系数(b=8.36,t=0.39,p=0.70,95%CL=[-0.41,0.60]),调节效应不显著。如下图4所示。 

(六)结论

通过干预发现太极拳可以作为调节变量改善强迫性高的戒毒人员的精神病性,从而作用到抑郁上,改善抑郁情况。我们还得出以下结论: 

1.戒毒人员通过运动干预,社会自我效能感之间有显著改善,说明太极拳运动可以明显提高戒毒人员的自信心。

2.不同性取向的戒毒人员社会自我效能感有所不同,由于同性恋群体自我效能感更高以及更加期望得到认可的心理状态,使得该群体受太极拳运动的影响,社交焦虑程度与孤独感程度会有显著改善。

3.戒毒人员的强迫症状会受到精神病性的间接作用影响抑郁的症状,精神病性在强迫性和抑郁症状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4.戒毒人员的强迫症状会受到身体活动的调节作用影响精神病性症状从而影响抑郁的症状,身体活动在强迫性症状和抑郁之间起到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案例思考】

目前,国内外尚未发现戒毒人员身体活动与心理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无法明确两者之间存有的作用机制。本案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根据以往相似研究和有关心理学理论,探究了身体活动对戒毒人员心理变量的影响,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且本案例首次引入强迫性、精神病性和抑郁三个变量作中介模型,探讨身体活动的调节作用,建立中介模型,极大丰富了心理学研究体系。但是本案例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尝试控制可能会出现的干扰因素和降低误差这一点仍存在一些不足。本案例采用的是方便取样法,所选取的样本代表性具有一定的局限,这可能会影响结论的推广性。在今后研究中,可以适当的增加样本容量和使用多种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