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通过改变“习惯回路”模型建立惯常行为按时康复训练的案例

通过改变“习惯回路”模型建立惯常行为按时康复训练的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习惯回路”模型:根据查尔斯·都希格的《习惯的力量》中提出的“习惯回路”模型,指导习惯的养成是大脑中形成的一个越来越强、继而自动化的回路。这个回路包含了暗示、惯常行为、奖赏、渴求四个要素。查尔斯告诉我们:习惯不能消除但是可以被替代,通过掌握和使用好以上四个要素,观察运用好“暗示与奖赏”获得成就感进而替代原来惯有的“惯常行为”,逐渐改变根深蒂固的坏习惯,重新建立好习惯。

本案例通过深入了解伊某抵触康复训练的心理,借鉴查尔斯·都希格对习惯回路的研究,结合场所实际,制定详细措施,逐渐培养了伊某保持康复训练的习惯,达到了身心两方面的康复的目的。

【案例基本情况】

一、寻找造成抵触康复训练的原因

基本情况: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伊某,男,1969年4月出生。因吸食大麻前后被拘留三次,2021年10月送我所强制隔离戒毒2年 。

伊某从小生长在偏僻的新疆南疆地区,文化水平低,家庭困难,为了生计很小就在外闯荡也就在那时结交了一些不良“社会青年”。一次在误信朋友谗言后,开始吸食大麻,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长期深受大麻的侵害,疾病缠身,欲罢不能,致使患上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慢性病,加之长期吸毒延误病情造成行动不便。该学员常常以年纪大、行动不便为由拒绝参加康复训练和劳动。与其他戒毒人员相比较,伊某正常参加康复训练很难。

通过个别谈话、平日观察和心理辅导,发现伊某由于年龄大、疾患多加之不能戒除毒瘾,对戒治失去信心,认为康复训练根本没有作用,无法帮助他改变现状。

必须在谈话教育之前充分了解该戒毒人员的基本情况。

一向做事心细的王警官,认真翻阅档案,细心分析,并从其他戒毒人员那里侧面了解伊某的情况,该戒毒人员为首次接受强制性戒毒措施。在全面了解伊某具体情况后,通过谈话和心理辅导等方式引导其改变对于康复训练的认知。

针对伊某这种人群,场所心理咨询师及专职教师,通过个别谈话、心理辅导、课堂化教学等方式,教育引导伊某认清康复训练、教育戒治的意义,进一步确立戒治信心。

二、制定改变抵触康复训练的措施

通过观察其行为表现、生活状态和精神状况,并采取及时的心理测试、体质测试和个别谈话找到并分析伊某抵触康复训练的惯常行为回路。

分析导致伊某心理抵触康复训练的原因,针对伊某制定个性康复训练计划,感受到通过康复训练使其身体、精神有所好转,从而建立新的生活信念,生活方式,替代现有的惯常行为。

三、具体实施过程

根据查尔斯·都希格对习惯回路的研究及大量数据表明,戒毒人员伊某的吸毒、好吃懒做、找借口逃避教育矫治等习惯回路行为是可以被替代的。在社会中,伊某曾尝试改变自己,但是无功而返,导致自己沦落到如今的地步,其根源就是没有找到替代的方式改变过去的习惯。我们通过使用习惯回路“四步法”逐渐改变戒毒人员伊某现有的习惯回路。

(一)第一步:打消顾虑,建立信任

 民警时刻关注伊某的病情,及时带他到所医院检查治疗,无微不至的关心他的生活,及时开展个别谈话和心理辅导,常常在集中点名教育会上表扬他,肯定他的进步。这样做能够使他与民警之间建立信任关系,心里能完全接受民警对其开展的个别教育谈话。并引导他认识保持运动习惯的作用和意义,消除抵触康复训练的心理情绪。

(二)第二步:逐步培养规律生活、运动锻炼的习惯

规律的作息能够提高免疫力、保持身体健康。更有利于维持正常的血压、血脂、血糖,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对伊某的身体疾病具有改善作用。

当一个习惯回路被重复多次之后,就会形成一种无意识的动作,在产生暗示需求时以一种不被察觉的方式自动运行。所以,在伊某处在教育适应区时,民警对他开展入所适应性教育,通过日常的作息时间、固定的康复训练时间、吃饭、洗漱、上厕所等,让他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习惯每天保持适量运动。

 在帮助伊某尽快熟悉场所环境,顺利适应戒毒生活后,伊某的潜意识里明白,日常的生活制度无法避免,只能接受。渐渐地,伊某从之前的内心拒绝戒治,到被动接受场所日常生活,逐渐消除逆反心理,情绪也慢慢好转,逐渐形成规律的生活作息、每天保持适量运动。

(三)第三步:丰富运动种类,提高运动兴趣

通过坚持康复训练运动而产生的多巴胺和内啡肽能够替代毒品作用产生的多巴胺。研究表明,人们在保持运动习惯后能获得快乐,所以会变得越来越期盼并渴求运动时产生的多巴胺。或者是运动能让人产生“成就感”,看着日益改善的身体状况,他们会对这种变化“上瘾”。

针对这一独特性质,我们根据伊某的身体状况专门研究制定了个性化康复训练方案,在智能康复训练室使用智能健身器械,感受器械训练给身体带来的好处。通过适量的运动强度,让伊某充分地感受到运动的快乐。我们还研究确定了适合伊某的“有氧健身操”“穴位拍打操”“篮球操”等形式丰富的康复训练内容,大大提高了他参与康复训练的主动性。在民警的鼓励下,伊某渐渐地由被动运动变为主动运动,抵触心理逐渐消失。

(四)第四步:巩固保持运动习惯

在这样身体心理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下,戒毒人员伊某渐渐地接受了日常康复训练,抵触心理消失,康复训练成果日益明显,伊某一年期满的体质测试与入所体质测试相对比,身体各项指标得到很大改善。

四、实施效果

如今,伊某参与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有时伊某还会主动提醒班组长到了规定的日常康复训练时间,在康复训练中,伊某十分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他自述,精神状态好了很多,身体状态也恢复了很多。在近期个别谈话中民警了解到,在看到自身的变化后,伊某很有成就感,在运动间歇或结束后,还会和其他戒毒人员分析运动健身的快乐。现在,伊某已经下定决心要戒除毒瘾,告别以前的恶习,积极配合民警日常教育矫治工作,要彻底摆脱毒品对身体带来的危害,在回归社会后好好享受美好生活。

目前,戒毒人员伊某的生理指标的恢复主要体现在身体已渐趋康复(疾病得到很好治疗)。体能指标的恢复主要集中于力量训练,协调性训练和耐力训练三大方面。

【案例思考】

虽然伊某现在接受矫治的态度、康复训练和劳动康复积极性有了很大进步,但我们深知这只是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要想彻底转化他,使其回归到正常的生活轨迹上,我们还需不断努力。我们最终以真诚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打动了他,我想只要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有百分之一的向好可能,我们就应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去教育转化他们。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积极探索适合不同戒毒人员的惯常行为,更好地培养新的习惯以替代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戒毒人员采取不同的戒治措施,是新形势下教育戒治模式的发展趋势,找到合适的方法戒治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