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基于通气阈测定的MIIT训练与MICT训练对戒毒人员心肺功能康复效果对比的案例

基于通气阈测定的MIIT训练与MICT训练对戒毒人员心肺功能康复效果对比的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MIIT训练(Moderate-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是一种中等强度短时间间歇的训练方式,通常由若干个中低强度的运动动作组合,各动作之间采取短时间间歇的运动方式。而MICT训练(Moderate-intensityConstant Training)是一种中等强度持续的训练方式,通常是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通气阈,是通过测量气体代谢的变化来反映供能系统代谢能力的变化。在运动过程中,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糖酵解供能系统的无氧供能比例也在增加,乳酸随之不断积累增加,而乳酸的增加需要靠血液中的碱储备来缓冲,因此产生的二氧化碳大量增加,这会刺激呼吸中枢从而使肺通气量增多,使气体代谢发生变化。在运动强度没达到通气阈时,肺通气量的增加与机体的需求成比例,而达到通气阈以后,通气量增加远远超过机体正常代谢需要,其主要作用为清除体内过多的二氧化碳。基于通气阈的概念,可以很好地预测人体有氧氧化和糖酵解无氧供能系统发生拐点的运动强度。

传统的通气阈测定方法有血乳酸采血法、气体分析仪测定气体代谢指标、心率推测法、积分肌电阈测定、近红外线光谱技术测定等。

2013年,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将谈话测试也列为运动处方中监控运动强度的方法之一。Nielsen和Preobrazenski研究发现谈话测试也可准确预测通气阈和通气补偿阈强度。本案例即采用谈话测试测定通气阈强度作为开展运动处方的依据。

【案例基本情况】

从湖南省坪塘强制隔离戒毒所康复巩固区选取戒毒人员90人,身体均无残疾及特殊疾病。平均年龄43.2岁,其中年龄最大55岁,最小23岁。

表1  参加训练戒毒人员基本情况

年龄

人数

吸毒种类

强戒次数

30岁以下

6人

合成毒品

1次4人

2次2人

30-39岁

35人

合成毒品26人

传统毒品9人

1次 15人

2次 16人

3次及以上4人

40-49岁

45人

合成毒品33人

传统毒品12人

1次3人

2次21人

3次及以上21人

50岁以上

4人

合成毒品2人

传统毒品2人

2次1人

3次及以上3人

表2      参加训练戒毒人员生理指标

指标

组别    

肺活量

台阶指数

通气阈心率

(次/分钟)


    

平均值

达标率

平均值

达标率

平均值

A(n=30)

2944.74±439.76

26.67%

51.28±5.31

30%

76.6±13.22

B(n=30)

2871.38±417.56

40%

53.47±5.48

36.67%

76.8±16.47

C(n=30)

2912.70±446.36

36.67%

52.33±5.13

43.33%

77±15.96

注:达标标准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为依据

谈话测试:对所有戒毒人员进行一对一的谈话测试,测定各戒毒人员的通气阈强度,即有氧氧化供能系统与糖酵解无氧供能系统的运动强度拐点。

所有受试者在测试前先熟读一段文字,大约70-100个词。受试者在跑步机上热身后,以3km/h的速度作为基线运动强度,随后递增2km/h的速度或2%的坡度的强度,每次递增强度持续时间为2~3 min,每次递增结束前朗读已练习的文字材料,询问受试者是否可以正常地朗读。受试者在“可以”“可以,但......”和“不可以”3个选项中选择。当受试者第一次回答“可以,但......”时,记为临界状态的运动强度并记录为通气阈强度。当受试者第一次回答“不可以”时,结束测试并停止运动,立即测试受试者心率。

二、康复训练方案

将戒毒人员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人,A组进行MIIT训练,B组进行MICT训练,C组不进行任何额外训练。A、B两组戒毒人员每次参训30分钟,每周3次,方案共计训练12周。

A组:以测定的通气阈强度为基线,在基线强度上下进行间歇训练。如:戒毒人员甲测定的通气阈强度为跑步机上速度8km/h,坡度4%。则甲以10km/h,坡度4%的强度跑3分钟,然后降至6km/h,坡度2%的强度走3分钟。以此为一个循环,进行5个循环的训练。

B组:以测定的通气阈强度为基线,以略低于基线强度进行持续训练。如:戒毒人员乙测定的通气阈强度为跑步机上速度10km/h,坡度2%。则乙以7.5km/h-9.5km/h之间的恒定强度持续慢跑30分钟进行训练。

C组:作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额外训练。

在训练进行到第4周结束和第8周结束时,分别对A、B两组再次进行谈话测试,重新测定基线通气阈,并以新的通气阈为基线强度调整训练强度。

三、方案实施效果

1、训练前后体能指标对比

12周训练结束后,再次测试各组戒毒人员肺活量与台阶指数。A组肺活量平均指数显著提高,统计学意义差异显著。表示MIIT训练对于肺活量提升有显著效果。B组肺活量平均指数显著提高,统计学意义差异显著。表示MICT训练对于肺活量提升有显著效果。A、B两组均与C组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表示MIIT训练和MICT训练对于肺活量提升均有显著效果。A组与B组对比有显著差异,表示MIIT训练比MICT训练对于肺活量提升有更为显著的效果。

A组台阶指数平均指数显著提高,统计学意义差异显著。表示MIIT训练对于心肺功能适应水平提升有显著效果。B组台阶指数平均指数显著提高,统计学意义差异显著。表示MICT训练对于心肺功能适应水平提升有显著效果。A、B两组均与C组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表示MIIT训练和MICT训练对于心肺功能适应水平提升均有显著效果。A组与B组对比有显著差异,表示MIIT训练比MICT训练对于心肺功能适应水平提升有更为显著的效果。

表3     对比效果表

指标

组别

实验前指标

实验后指标

F

A组

肺活量

2944.74±439.76

3289.64±509.93**##&&

11.546

台阶指数

51.28±5.31

58.63±5.76**##&&

22.328

B组

肺活量

2871.38±417.56

3098.49±421.46##**

13.587

台阶指数

53.47±5.48

56.68±5.55##**

16.906

C组

肺活量

2912.70±446.36

2914.45±444.87

25.604

台阶指数

52.33±5.13

52.35±5.01

26.775

*表示实验前与实验后对比,**p<0.05;#表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p<0.05;.

&表示A组与B组对比,&&<0.05。

2、训练前后体质达标对比

12周训练结束后,对比各组戒毒人员体质达标情况。A组肺活量和台阶指数体质测定达标率均有显著提升。B组肺活量和台阶指数体制测定达标率均有显著提升。说明MIIT训练和MICT训练对于体质改善均有良好的康复效果。

表4             达标率对比

指标

组别

实验前达标率

实验后达标率

肺活量

台阶指数

肺活量

台阶指数

A

26.67%

30%

53.37%

48.79%

B

40%

36.67%

46.72%

45.33%

C

36.67%

43.33%

38.15%

44.14%

3、训练前后通气阈心率对比

12周训练结束后,对比四次测试的通气阈心率,通气阈心率随着训练的进行一直在提升。其中,A组实验前后通气阈心率显著提高,统计学意义差异显著。表示MIIT训练对提升通气阈心率有显著效果。A组与C组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表示MIIT训练对提升通气阈心率较其他训练有更为显著的效果。

通气阈心率的提升,表明受试者的心肺水平提高,有氧氧化供能系统可以应付更多的训练,不需要动用糖酵解无氧供能系统,机体乳酸的积累也更少更慢,从而使机体可以承受更高强度的训练。

       表5            训练前后通气阈心率对比表

通气阈

组别

实验前

第四周结束

第八周结束

实验后

F

A组

76.6±13.22

76.9±13.45

77.5±14.21

78.9±12.85**&&

16.537

B组

76.8±16.47

77.0±15.52

77.2±14.42

77.8±14.69*

18.643

C组

77±15.96

76.7±12.45

77.1±14.53

77.3±16.78

26.492

*表示实验前与实验后对比,**p<0.05;&表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p<0.05。

【案例思考】

一是MIIT作为一种新的有氧训练方式,相较于HIIT训练,强度更低,更容易被戒毒人员所接受。相较于传统MICT训练,又可以产生很多种训练变式,使得有氧训练不那么枯燥,戒毒人员参与训练热情更高。

二是通过谈话测试测定通气阈心率,在场所内设施有限的情况下,对于戒毒人员训练强度的测试和把控更为方便快捷,较易进行大规模施测,值得民警学习掌握并应用。

三是基于通气阈测定的训练强度,更加个性化,更容易制定个人相关的运动处方,使得康复训练的设定更具针对性。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