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通过活跃的训练氛围提高戒毒人员康复训练效果的案例

通过活跃的训练氛围提高戒毒人员康复训练效果的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由于戒毒场所民警管理者的身份、惯性思维、专业化差异、年龄性格等原因,在康复训练教学中存在不一样的教学风格及氛围,展现出来的训练效果也会不一样。有的民警语气生硬,一板一眼,课堂氛围较沉闷;有的民警语气生动,教学方式开放,课堂氛围活跃;有的民警要求严厉,不苟言笑,戒毒人员必须达到他的要求。有的民警要求放松,采取鼓励试教学方式,引导戒毒人员完成目标任务,什么样的训练氛围能够最大程度提升康复训练质效,这便成为了我们开展康复训练以来不断求证的课题。本文中所提及的康复训练指的是每周集中的针对性运动训练,在集中训练中,民警营造的训练氛围可能会对戒毒人员康复训练的效果造成不一样的影响。

【案例基本情况】

一、样本选取

为追求最大程度的康复训练质效,我们开展了一次为期2个月的康复训练跟踪实验,并进行了如下安排:在同一时间段内,随机选取年龄结构、身体条件相似的戒毒人员分为两组,每组人数30人,对戒毒人员展开每周集中训练2次,持续时间两个月。实验组民警训练氛围为活跃型,对戒毒人员以鼓励式教学为主,采取较为开放式的训练方式,教学氛围活泼、形式多样。对照组民警训练氛围为不变,以正常授课方式训练。

二、组织实施

(一)变量控制

为确保实验研究对象的准确性,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实验组变量仅为课堂训练氛围,两组训练的内容、过程、时长等均保持一致。


训练计划

热身

项目

内容:慢跑、动感单车、健身操、全身关节活动。                    目的:充分热身,唤醒肌肉状态,增加关节灵活性,防止出现运动损伤。

时长:15分钟

训练强度:最大心率的50%—60%

训练

项目

内容:坐姿推胸、负重深蹲、杠铃俯身划船、卷腹、哑铃臂弯举、中长跑、波比跳、开合跳、杠铃屈膝硬拉。

目的:增强肌肉力量、心肺功能及身体协调性。

时长:30分钟

训练强度:最大心率60%—80%

放松

项目

内容:肌肉静力拉伸、肌肉按摩。

目的:防止肌肉痉挛,减轻肌肉酸痛,快速恢复身机能。

时长:15分钟

训练强度:最大心率的25—40%

(表1)

以上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戒毒人员参与的康复训练计划,两组训练项目、单项时长及强度均一致。

(图1)

上图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依据《康复训练测试标准及各项指标的具体标准》,对两组戒毒人员参加训练前的各项指标评测的平均得分结果。具上图所示,两组人员在训练前测得各项身体机能数据评分大致相同,因此两组数据具有可对照性。


 

组别

因子

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

 

无动机

求知

成就

刺激

体验

内化

认同

外部

调节

实验组

2

3.25

3

2.5

4

3.25

5

对照组

2

3.25

2.5

2.5

4.25

2.75

5

(表2)

体育运动动机,是指影响个体进行体育运动内部动因。根据来源,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前者指来自自身好动、好奇或好胜心理,渴望从体育活动中获得生理上快感和心理上乐趣、刺激或人格发展等动机;后者指来自对外界条件渴望或屈服于外界压力、避免惩罚的动机。根据指向,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运动动机直接影响个体进行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我们在实验前对两组戒毒人员分别使用了《体育运动动机量表》(SMS)进行测试,以此佐证不同的训练氛围下,戒毒人员的心理状态变化对康复训练质效提升的相关度。此次测试中的各项数据来源是对每名戒毒人员分别测试后,采取取平均值方式进行计量所产生,从测试结果来看,两组戒毒人员在实验开始前初始状态下的运动动机各项指标数据相近,因此数据存在可对照性。

(二)具体内容

两组民警均以《表1》里的训练内容开展训练,且两组戒毒人员训练的时长、单项训练的次数与强度均一致。实验组的民警在训练过程中,把自己当做健身房里对别人作指导的教练,对戒毒人员采取多鼓励、多激励的教学方式。在热身活动中,民警表现出领操人的活力,神情态度自然,精神饱满地带领戒毒人员做热身运动。在训练过程中,对戒毒人员多使用“加油”“再来一个”“你能行”“真棒”等加油鼓劲的话术,引导戒毒人员自我挑战、自我提升。在拉伸放松活动中,带领戒毒人员做互动式的放松活动,包括两到三人一组压肩、拉伸,原地列队相互按摩等。对照组民警采用日常管理方式的训练方法对戒毒人员展开训练。

(三)对照结果

在对两组戒毒人员进行两个月的康复训练后,依据《康复训练测试标准及各项指标的具体标准》,实验组训练前后各项指标的平均得分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2)

对照组训练前后各项指标平均得分对比如下图所示。

(图3)

实验组与对照组训练前后得分差异如下图所示。

(图4)

实验组与对照组训练后运动动机情况如下图所示。


 

组别

因子

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

 

无动机

求知

成就

刺激

体验

内化

认同

外部

调节

实验组

4.75

5.5

5.5

5.75

5.5

5.25

2

对照组

1.75

3

2.25

2.25

4.25

2.75

5.5

(表3)

从图2和图3所示得出,实验组和对照组戒毒人员通过《表1》中的训练方式,经历两个月的训练后,各项身体机能指标均有改善;从表3中的数据可知,在更加活跃的训练氛围下,戒毒人员的运动动机更积极,对于运动和康复训练的参与倾向更强,尤其是内化和认同的增长幅度明显;从图4可以看出实验组训练前后戒毒人员的身体机能改善情况要好于对照组。说明在民警采用更加活跃的训练氛围下,戒毒人员康复训练的效果更好。

(四)风险控制

在实验过程中,两组戒毒人员均在民警的直接管理下,训练中为防止运动伤害,民警均在旁进行运动保护,两组戒毒人员在运动期间均遵守了运动注意事项和课堂纪律,配合民警的安排。

三、效果分析

在经历两个月的对照实验后,对戒毒人员采取问卷调查法及身体机能测试。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的戒毒人员比对照组的戒毒人员参与集中训练的意愿更强烈,“活跃”式的训练氛围更容易接受,训练后的自我感觉更良好,更期盼下一次的训练。对比实验前的身体机能测试显示,实验组的戒毒人员在两个月后身体各项机能比对照组提升更明显。

根据实验对照显示,活跃的训练氛围更有助于戒毒人员恢复身体机能,且戒毒人员的参与度、训练意愿更强烈,达到的效果更好。在实践中也可以观察到,在更加活跃轻松的训练氛围中,戒毒人员由于更加放松,民警对其采用激励的口吻,能使戒毒人员做出更加挑战自我的动作,努力去突破极限,使戒毒人员能发自内心地投入和参与训练当中。

【案例思考】

一、在康复训练中,民警应有意识转变身份观念。民警应兼顾好健身教练这一角色,为戒毒人员做好健身服务工作,主动调节课堂氛围,使戒毒人员乐于参与训练,而不是逼迫其训练,要让戒毒人员在康复训练中感受到放松和快乐,而不是当做一项任务去完成,促进戒毒人员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完成向“体育兴趣者”、“体育实践者”的身份转变。

二、在康复训练中,民警应有意识做好动机建设。对戒毒人员的运动心理的引导尤其重要,民警应及时关注和调整戒毒人员身体、心理变化,可以配套合适的奖励机制,通过鼓励和嘉奖,激发戒毒人员的运动动机,鼓励戒毒人员积极运动。运动动机的建设有助于提升训练主动性,帮助戒毒人员恢复体质,转移对毒品的关注,通过注意力转移方式,从而阻断心瘾。

三、在康复训练中,民警应有意识做好记录分析。要解决戒毒工作中的各项难题,民警就必须准确掌握各项详实数据和科学的分析方法,只有建立了相关工作的数据模型和数据库,并对相关的科学分析法合理运用,我们才能撬动工作的核心角落,因此在康复训练活动中,我们应当对个体和群体进行各方面的详实记录和观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探索运动戒毒工作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