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戒毒人员减脂小组团体康复训练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体脂过高不仅影响健康,也是众多女性戒毒人员复吸的刺激诱因。为激发戒毒人员参与康复训练的热情,帮助戒毒人员恢复身体机能与体能,培养健康习惯,为回归社会打下良好基础,北京市天堂河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康复训练中心成立团体减脂小组,系统帮助戒毒人员进行减脂训练,不断提升康复训练效果。
【案例基本情况】
一、制定方案
康复训练中心根据戒毒人员入所体质测试数据以及阶段性诊断评估数据为基础,筛选出身体质量指数(以下称BMI值)大于28或者接近28的戒毒人员以及因减肥而吸毒的戒毒人员,通过查阅戒毒人员运动康复专项档案、医务健康档案、日常观察等途径,逐一了解戒毒人员日常作息、睡眠、饮食、身体健康状况、家庭疾病史、运动兴趣等情况,告知体重现状、减重目标、运动禁忌等,编制团体运动处方,设计运动方案。
方案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女性戒毒人员的身心特点及体质基础,严格按照强度适宜、循序渐进的原则。初期阶段以中小强度、简单动作、节奏分明、韵律感强的音乐健身操为主,激发戒毒人员参与运动训练的动机,培养运动习惯。中期阶段以挖掘、培养戒毒人员的运动才能,学练完整动作,持续强化康复训练的积极性,逐步提升运动强度,定期测量体型数据反馈训练结果。成果巩固阶段,丰富训练内容,利用网络热门的“郑多燕”“帕梅拉”“刘畊宏”等知名健身教练教学中的高强度的HIIT、TABATA减脂训练,进一步促进身体机能恢复与体能提升。部分有文艺特长、运动经历的戒毒人员主动参与,起到带领示范作用,营造了积极学练的氛围。
二、方案实施
为保障处方实施的合理性、有效性,康复训练中心民警对参加运动戒毒人员实施统一管理,同时配套做好作息管理、运动营养计划等工作。在运动处方正式实施前后,对9名戒毒人员开展体适能评估,训练过程中及结束后,由民警对全员进行关注跟踪。
(一)运动内容。第1-2周,运动内容主要包括形体姿态练习、动感快步走、简易瑜伽、简易健身操等内容;第3-6周,主要进行中等强度HIIT运动和成套歌舞健身操学练,例如《兔子舞》《乘风破浪的姐姐》《天天向上》等曲目的练习;第7-16周,跟随录播视频跟练郑多燕腰腹燃脂操、帕梅拉40分钟高效燃脂瘦全身、刘畊宏的《本草纲目》《龙泉》《女神操》曲目毽子操、女神操等项目练习。每阶段进行《运动健身一般原理》《合理膳食 科学营养》《运动损伤的处理与预防》等自编理论教材的理论知识授课,促进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同步提升。
(二)运动强度。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有氧训练可有效抑制药物成瘾者心理渴求,降低复吸行为的发生。因此,运动强度确定为个人最大心率(HRmax)的50—70%较为适宜。本小组成员平均年龄为36岁,最大年龄为43岁,最小年龄为29岁,最大适宜心率区间为120-135,为减少运动现场安全风险,运动过程使用手腕-指夹式脉搏血氧仪进行心率监控,以及使用主观疲劳量表进行评估。当有小组成员心率达到125时便以播放器调整播放倍速、数节拍口令等方式及时调整训练速度,加强实时运动强度监测起到运动风险防范作用。
(三)运动时间。单次实操训练由热身活动、正式训练、整理活动三个阶段组成,时长60分钟。第一阶段:热身活动(10分钟),从头到脚依次进行关节活动,肌肉牵拉活动,为身体开展正式训练做好充分准备。第二阶段:正式训练(40分钟),根据各阶段目标进行相应的主题项目学练活动。第三阶段:整理活动(10分钟),主要进行躯干及四肢拉伸、拍打等放松训练,缓解肌肉酸痛与乳酸堆积。
(四)运动频率。实操训练每周开展3—5次,运动风险防范、运动损伤与预防等运动康复理论知识每四周举行1次。
三、效果评估
(一)BMI值与体质效果评估
训练进行8周后,参与训练的戒毒人员体重数量陆续有所降低,最大值减重达到4kg,腰围视觉上明显降低。团体运动方案进行16周时再次测量结果表现:最大减重数量14kg,最小减重数量6kg,平均减重11.1kg,戒毒人员BMI值逐渐降低,几例体重过大戒毒人员也逐渐从重度肥胖实现了体型偏胖的转变,小组整体趋近于24的标准值,身体形态外表迅速改观。具体数据如下表:
参与人员 |
周** |
何** |
孙* |
王** |
李** |
周** |
刘** |
高** |
张* |
年龄 |
43 |
35 |
44 |
39 |
35 |
35 |
31 |
33 |
29 |
身高(m) |
1.64 |
1.64 |
1.55 |
1.58 |
1.57 |
1.63 |
1.56 |
1.53 |
1.59 |
原体重(kg) |
78 |
76 |
75.5 |
71 |
77.5 |
74.5 |
69 |
68.5 |
74 |
原BMI |
34.8 |
33.7 |
31.4 |
28.4 |
31.4 |
28 |
28.4 |
29.3 |
29.3 |
现体重 |
64 |
66 |
64 |
61 |
65 |
65 |
63 |
56 |
61 |
现BMI |
27.9 |
24.5 |
26.6 |
24.4 |
26.3 |
24.5 |
25.8 |
23.9 |
24.1 |
减重数(kg) |
14 |
10 |
11.5 |
10 |
13.5 |
9.5 |
6 |
12.5 |
13 |
(二)心理健康与安全动态评估
定期谈话掌握心理动态。民警通过个别谈话、日常教育观察发现,戒毒人员参与减脂小组有氧操训练后,情绪状态变得轻松愉悦,能够较好的舒缓情绪压力。日常参与戒治活动积极性提高,尤其减重效果突出的戒毒人员在运动项目展示活动中自信心明显在增强,稳定因子增加,降低了场所安全风险。
(三)戒治动机与班组氛围评估
与班内同伴一起运动,一起训练,对提升班组积极氛围有较大帮助。在训练时同伴能够互相督促,体重下降后能够及时与班内人员分享,共享运动挥洒汗水之后带来的运动成就感,形成了比拼训练效果的“正能量”氛围。通过坚持训练,也进一步磨练了戒毒人员意志品质,增强了戒治动机,为和谐健康的班组氛围凝聚了积极力量。
【案例思考】
提高项目设计的针对性。减脂小组不仅帮助戒毒人员减轻体重,恢复身体机能,也契合了戒毒人员希望保持良好身材,塑造优美身体形态的期望,受到了戒毒人员的普遍欢迎。众多戒毒人员踊跃报名参与,展现项目良好的适应性。
增强项目训练的科学性。体重较大戒毒人员运动过程中更容易疲劳,训练时应由易到难,由简入繁,合理安排运动强度。民及时关注和调整戒毒人员身心变化,如遇到减重瓶颈时及时安慰劝解,帮助其了解减重原理,保持良好心态。
注重效果反馈的及时性。鼓励戒毒人员记录体重、三围、皮脂等数据,以及训练过程中的情绪感受,及时反思运动带来的正向变化以及健康,不断强化和激发康复训练的动力,巩固深化训练效果。
加强训练习惯的延展性。身材保持是一件长期事情,也是运动、作息、饮食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个人自律的重要表现,在训练过程中穿插开展理论讲授和思想引导,强化健康生活、远离毒品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