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减肥塑形训练营”帮助戒毒人员赵某培养运动习惯的康复训练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科学的减肥塑形方法是通过增加运动量提高热量的支出,控制饮食减少热量的摄入,使热量达到“负平衡”,以减少身体内脂肪成分为主,保持肌肉的质量和力量,拉伸肌肉线条,长时间形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和运动状态,提高人体能量的基础代谢率,最终达到减轻体重、塑造形体的目的。
赵某,女,35岁,高中学历,高中毕业后打零工,一直在青岛务工。2018年9月开始吸食冰毒,2019年7月被责令社区戒毒,2020年11月因吸毒成瘾被强制隔离戒毒两年,送至山东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赵某入所时身高158cm,体重90kg,BMI(身体质量指数)为36.1(BMI超过28为肥胖),身体肥胖,食量大,喜欢摄入高脂、高糖食物,经常疲倦易乏,参加康复训练的积极性低,自控能力差。
【案例基本情况】
(一)方案制定
针对赵某的饮食习惯和身体情况,警察为其量身定制了为期8个月的“减肥塑形训练营”(同时还吸纳8名肥胖的戒毒人员共同参加),从培养和激发运动动机、设定阶段目标、控制运动性心理疲劳、正确归因、建立和培养自信、强化运动行为和饮食习惯等多个维度对其进行训练,让其形成新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减轻体重,保持体形,提高身体素质和各项机能。
1.强化认知,唤醒减重意识。通过健康教育课堂、板报等形式,宣传超重与肥胖对机体损害的影响,激发赵某进行体重管理的意识,使赵某掌握正确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的方法,认识科学减重的意义,遵循规律,循序渐进。
2.设定目标,进行自我激励。设定切实可行的长期目标,赵某计划将体重减少16kg。进行目标分解,规划短期目标,1个月减少2kg,每周减少0.5kg。每周一测体重,划出“我的BMI曲线表”,观察体重与正常值的差距进行激励。
3.控制饮食,搭配营养膳食。向赵某普及中国居民膳食宝塔、膳食指南、女性饮食注意事项等常识。从食堂加餐、超市进货、个人需求三方面入手,制定营养计划,减少加餐及零食中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摄入,增加奶制品、水果,同时加大监管,严防自行饥饿减重,保证营养供给。
4.运动干预,塑造健美形体。根据运动时供能的特点,为了增加脂肪的消耗,减重塑形应以中低强度、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和肌力训练相结合的方式,效果会更显著。结合场所实际,每周进行1-3次肌力训练,每天进行1小时以上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天晚上进行0.5小时的减重燃脂操训练。
(二)方案实施
1.制定食谱,控制热量摄入。运用每日饮食日志来监控饮食,控制每日热量在1200kal,选择肉类、家禽、鱼、干豆和蛋类的食物,以及坚果类的低脂食物作为主菜,可以提供人体每天大部分蛋白质的需求量,除主菜外尽量选择含有纤维的食物如菜花、黄瓜、芹菜等。为控制饮食,摄入降低食欲的食物,豆制品、无淀粉的蔬菜,如莴苣、绿色豆类、胡椒、芦笋、绿色花椰菜、香菇和芽甘蓝等。
2.因势利导,激发运动动机。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警察从满足追求乐趣、归属集体、展示自我三个方面培养和激发赵某的运动动机。选择8名超重人员组建“减肥塑形训练营”,采取器械、徒手、HIIT高强度间歇训练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积极开展健身展示赛、特色康复操展示等竞技平台,通过言语表扬和物质奖励积极强化赵某的自我认同,引导她将成功归因于能力,提高其自我价值感。以冬奥会为契机,通过观看开幕式、比赛现场、讲解竞赛知识与规则、学练《一起向未来》健身操等方式,积极营造训练氛围。
3.实施训练,培养运动习惯。制定训练配档表,以2个月为周期,逐步提高运动强度和频率,延长运动时间,通过不同课程和训练方法帮助赵某克服运动性心理疲劳,建立疲劳-适应-再疲劳-再适应的适应机制,悦纳自我,以良好心态应对困难,建立自信。
减脂期:在前2个月以熟练动作、适应强度为主要目标,根据赵某的兴趣需求和减重需求,警察设立帕梅拉燃脂操、郑多燕减肥操、踏板操、搏击操等多样化课程,赵某从动作不熟练到逐渐掌握动作要领、动作标准规范,每天0.5小时的训练营时间成为了赵某最期待的事,她按期完成了每周减重目标,训练热情高涨。2周后,在赵某适应了有氧运动训练强度之后,每周加入1次力量训练(20分钟),以躯干周围肌肉的核心力量训练为主,先进行上下肢肌肉、腹肌、臀部肌肉等大肌肉群的专项练习,提高机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深蹲练习,10个为1组,练习2-3组;跳跃箭步蹲15个为1组,练习2-3组;1分钟平板支撑,练习2-3组;跪姿俯卧撑20个为1组,练习2-3组;30秒高抬腿,练习2-3组;开合跳15个为1组,练习2-3组。通过力量训练,赵某的体重下降更为明显,肌肉的力量逐步提高,脂肪逐步转化为肌肉,线条更加流畅。
平台期:赵某减重到达一个瓶颈期,警察对赵某每周减重目标进行调整为0.2kg,并逐渐增加训练的项目,帮助赵某进行有效减重的过渡。以器械训练进行辅助,以中低强度为主,跑步机、动感单车进行20分钟训练,健身踏板、健步器进行15分钟训练,健骑机、磁控车进行15分钟训练。每周增加1次力量器械训练20分钟,二头/三头肌训练器、踢腿/勾腿训练器、推胸/划船训练器、腹肌/背肌训练器、大腿内外侧肌训练器、上推/下拉训练器进行组合训练,每次选取2-3中器械进行练习,每个器械每组15个,每次2组,逐渐增加负荷量。通过器械训练丰富训练内容,逐步帮助赵某平稳过渡减重的平台期,每周减重目标又顺利完成,转入下一个减重阶段。
适应期:在赵某减重成效逐渐凸显,逐渐增加柔韧训练和力量训练的比重为30%,塑造肌肉线条,形成健美体态。每周力量训练调整为3次,时间调整30分钟,通过自身负重和器械负重两种方式,在锻炼大肌肉群的同时,逐渐加入小肌肉群力量锻炼(降低负荷量),全身不同肌肉群交替进行训练,以增加负荷量—增加次数和组数—再增加负荷量—再增加次数和组数的循环往复过程进行训练。每天增加10分钟的瑜伽、普拉提、有氧舞蹈等项目,全面锻炼伸展身体各部位的肌肉,缓解释放压力。同时,通过PNF牵张练习、冲击性和静力性牵张练习相结合,以弓步压腿、同侧手握同侧脚等动作拉伸股四头肌,以站立位体前屈、跨栏坐压腿等动作拉伸腘绳肌,以盘腿坐双脚相对压腿、跨栏坐上体前倾等动作拉伸腹股沟练习,加大关节和韧带的活动幅度,降低神经和肌肉兴奋性,缓解运动性疲劳。
稳定期:赵某逐渐适应了运动强度、运动时间,通过“减肥塑形训练营”同伴的共同努力和进步,已经逐渐养成了运动习惯,而减重目标的达成给她带来更多成就感。每天能够认真严格执行训练计划、饮食食谱,并学习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制定运动处方,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调整优化训练方案,帮助他人进行康复训练,养成了较强的责任心。积极参加趣味运动会、特色康复操展示等活动,勇于展示自我、认同自我,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成长。
(三)效果评价
经过为期10个月的运动干预、饮食调节,戒毒人员赵某的体重由入所时90kg降低为69kg,超额完成了减重目标,身体质量指数BMI27.6,逐渐走向正常趋势。基础代谢水平明显改善,身体素质也得到了提升,抵抗力明显增强,尤其是季节更替时的患病率较参加训练之前明显下降。赵某自控力明显提升,能够根据指导意见合理调整摄入量,形成了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体能测试成绩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赵某的自信心明显增强,每天精神饱满,上课积极性较高,能够做到遵规守纪,较好地掌握各项运动技能。积极参加心理情景剧、演讲比赛等各项教育活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进一步坚定了戒治信念。
【案例思考】
一是提升智慧化康复训练水平。根据司法部《康复训练工作指南》要求,配齐配全各项运动设备。结合女性戒毒人员特点和兴趣爱好,引入适合女性戒毒人员的训练项目,引进智慧运动戒毒脑功能分析系统,熟练掌握专业设备的使用技能。发挥省戒毒局综合业务平台数据共享功能,增强数据处理分析、理论研究能力,促进康复训练工作提档升级、提质增效。
二是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与使用。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强与专业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科学专业地评估运动康复戒毒对戒毒人员大脑功能、生理功能等的改善与修复作用。以开展“体卫融合”戒毒项目为契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通过研讨交流、基地实践、岗位轮换等联合培养方式,培养复合型人才,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实践技能,为康复训练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是延伸所内康复训练成效链条。教育引导戒毒人员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价及时反馈,实现医疗监护、膳食营养、运动心理的有效融合。加强解除离所戒毒人员的后续跟踪回访,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保持畅通联络,鼓励戒毒人员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探索戒治期与后续照管康复训练一体化的新路径,做好强制隔离戒毒与后续照管无缝衔接的结合工作,巩固所内康复训练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