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肢体态异形戒毒人员尚某某实施康复训练的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戒毒人员尚某某,男,54岁,入所前从事个体行业。2016年夏,尚某某开始吸食吗啡,至2017年,对吗啡产生依赖,进而意志消沉且身体状态逐渐下滑。2021年2月,尚某某因吸毒成瘾被决定强制隔离戒毒2年。
入所后,尚某某思想稳定,因是初次强制隔离戒毒,内心较为紧张,对民警的管理无抵触情绪,现实表现良好。由于年龄较大,生活作息不规律,叠加吸毒导致的不良生活习惯,尚某某体质越来越差,体态也出现一定问题,并伴随身体局部疼痛,经初步治疗后,效果不明显。
【案例基本情况】
一、方案制定
针对尚某某个人生理状况,经戒毒矫治警察和医疗中心医生研究,为更有效的帮助其提高身体素质、改善不良体态、增强戒毒信心,在尚某某制定合理饮食和服用药物的同时,决定采取运动干预的手段帮助恢复身体机能,在初步甄别其体质状况,科学控制运动风险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戒毒人员尚某某身体情况的运动处方,并进行实施跟踪。
1.静态评估
静态的评估方式是让戒毒人员尚某某着柔软贴身的衣服,成放松状态站立于体态评估图前,对其上半身的头部、颈部、两侧肩膀、躯干,下半身的骨盆、髋关节、膝关节、脚踝等部位进行正面、侧面观察。通过观察发现,戒毒人员尚某某存在肩带前引、右侧肩膀高于左肩、上背后弓、颅骨中线与髋关节中线终点不垂直、骨盆前倾等问题。
2.动态评估
动态的评估方式是让戒毒人员尚某某站立于四周空旷、安静的场地,闭眼原地踏步30秒,在踏步过程中进行步态分析,观察戒毒人员的踏频,是否前后移动、旋转,两腿水平高度等动作存在的问题。通过观察发现,戒毒人员尚某某闭眼踏步过程中存在向前移动、向左侧旋转、踏步右高左低等问题,其中,向前移动120公分,向左侧旋转40度。
3.体质测试
参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成年人部分)》,对戒毒人员尚某某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进行体质测试。身体形态包括身高、体重;身体机能包括肺活量、台阶测试;身体素质包括握力、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反应测试。因尚某某年龄超过40岁,所以无纵跳、俯卧撑项目数值。(见表1):
体质测定表(表1)
项目 |
测定结果 |
成绩 |
身高 |
172cm |
/ |
体重 |
78KG |
肥胖 |
肺活量 |
2700ml |
较差 |
台阶测试 |
31.8 |
极差 |
握力 |
32 |
极差 |
闭眼单脚立 |
3s |
较差 |
坐位体前屈 |
-3cm |
较差 |
反应测试 |
0.56 |
良好 |
4.体态评估研判分析
在体态评估过程中,戒毒人员尚某某表现出肩关节疼痛,手臂抬不起来的情况,初步分析原因是肩关节部位的肌肉不平衡。戒毒人员尚某某胸小肌、肩胛提肌、斜方肌上束等紧张,菱形肌、大圆机、三角肌后束等松弛,导致肩带前引。肌肉内产生血肿,压力增大,出现肩关节部位疼痛。由于疼痛就会限制肩关节的活动,出现手臂抬不起来的表现;在动态评估过程中出现的向前移动、向左侧旋转、踏步右高左低的现象,表明其身体存在骨盆前倾、右侧力量高于左侧、髋关节不平衡等问题;在体质测试八项测试内容中,仅有一项测试结果良好,其余各项均在合格线以下,表明其身体素质较差。
通过以上对戒毒人员尚某某的身体静、动态评估以及体质测试,结合全国大运动戒毒的方针,经戒毒矫治警察和医疗中心医生的商讨研究,制定了以运动干预为主导、药物缓解为辅助的治疗方案。
二、方案落实
1.量身定制体态矫正方案,设计运动矫正训练内容
筋膜放松,拉伸放松紧张的肌肉,训练形式:静态伸展、被动拉伸、调整呼吸方式。
强化松弛肌,加强薄弱肌群的练习,训练形式:抗阻训练、静态对抗。
核心激活,训练形式:静态支撑、强化深层核心肌、动态抗阻训练。
左右肌力调整,强化弱侧肌肉,训练形式:单侧力量练习。
心肺训练,训练形式:慢跑、快走、动感单车。
2.运动强度:运动中有效心律控制在99-116之间,在最大心律的60%-70%;每次训练时长在20分钟至45分钟之间,包括运动前热身和运动后伸展。
3.运动康复周期
根据戒毒人员尚某某的现实情况,经过分析研判,将运动康复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康复稳定期、能力提升期和康复巩固期,根据不同的阶段分别采用针对性的训练方式。
第一阶段:康复稳定期
目的是通过学习基础动作,调整基本体态,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式,夯实运动基础。此阶段用时两周,每周四次,每次30分钟,共8次课程。
本阶段的锻炼强度总体较小,主要运用基础的瑜伽体式、腹式呼吸练习身体的伸展,加上俯卧夹背、站姿外展腿练习基础力量。康复训练动作简单易学,容易掌握,鉴于戒毒人员尚某某年龄较大,戒治民警在训练过程中及时沟通,给予充分的鼓励,以保证其在练习过程中能够跟上锻炼进度,时刻关注他的身体运动状态,全时段掌握其思想动态。戒毒人员尚某某身体上无不良反应,思想较为稳定,无抵触情绪,并且通过达成既定的锻炼目标,在锻炼中找到了一定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第二阶段:能力提升期
目的是通过调整左右肌的对称,加强核心肌群力量,放松前侧紧张肌群,改良体态。此阶段用时四周,每周四次,每次45分钟,共16次训练课程。
本阶段锻炼强度成逐渐上升的态势,主要运用普拉提、弓步走、站立式夹背强化核心和腿部力量,运用PNF伸展拉伸放松前侧紧张肌群。动作上较之康复稳定期有一定难度,强度较大,戒毒人员尚某某在训练初期,由于身体原因很难完成整节锻炼,出现一定的畏难情绪,康复训练师随即调整模式,通过减少锻炼组数,增加组间休息时间等方式帮其缓解运动疲累感,通过采用循序渐进模式调整,在锻炼中期尚某某逐渐适应锻炼强度,并能够很好的完成锻炼计划。在本阶段后期,戒毒人员尚某某的上肢活动度增加,全身肌肉力量都有所增强,身体状态有明显的改善,训练接受度及积极性显著提升。
第三阶段:康复巩固期
目的是通过针对性矫治,强化弱侧肌群,调整异常体态姿势,建立正确体态,巩固运动成果。此阶段用时四周,每周四次,每次45分钟,共16次训练课程。
本阶段锻炼强度适中,主要运用坡度快走、动感单车提升心肺功能,运用俯身划船、单侧蹲腿强化弱侧肌群。在锻炼过程中需要更精准的控制,寻找肌肉发力感,难度较大,戒毒人员尚某某在练习过程中一直找不到动作要领,出现消极情绪。康复训练师在与其沟通后,再次调整训练方案,寻找代替性动作,将俯身划船改为弹力绳坐姿划船,并耐心讲解动作要领,通过亲身示范及动作辅助等方式,帮助其完成运动计划,在掌握了动作要领后,戒毒人员尚某某逐渐适应锻炼节奏,训练计划得以正常进行。随着训练的逐渐深入,其体态上背部弯曲度减小,上肢明显感觉轻松很多,身体的改善也促进了尚某某戒治积极性的提高,在生活学习中心情舒展,精神面貌良好。
4.运动矫正后测试结果分析
运动矫治测评
经过三个阶段的运动干预,再次对戒毒人员尚某某进行静态观察、步态分析和体质测试评估,与之前进行对照。通过静态观察,戒毒人员尚某某肩带趋于正常、两侧肩膀高低差距减小、颅骨中线与髋关节终点垂直;通过步态观察发现,对照矫治前数据,在踏步过程中向前移动距离缩短50公分、无旋转现象、两侧踏步趋于一致;通过体质测试,进行数据对比(见表2):
体质测定对比表(表2)
项目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对照变量 |
身高 |
172cm |
172cm |
0 |
体重 |
78KG |
74KG |
-4KG |
肺活量 |
2700ml |
3100ml |
400ml |
台阶测试 |
31.8 |
52 |
20.2 |
握力 |
32 |
45 |
13 |
闭眼单脚立 |
3s |
8s |
5s |
坐位体前屈 |
-3cm |
4cm |
7cm |
反应测试 |
0.56 |
0.51 |
0.05 |
结果分析
通过三个阶段的运动矫正,尚某某的身体各项机能与运动干预前相比都有所改善,驼背体态得以纠正,上肢活动度增加,疼痛感减轻;体质上两侧肌力差距减小,身体力量、耐力增强,柔韧性提高,体质持续向好。
【案例思考】
目前场所收戒人员普遍趋向老龄化,身体体质差、有基础疾病的人员占比大,对身体康复训练工作带来新的思考,训练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
一是善于发现问题,增强运动戒毒工作主动性。场所内的康复训练指导师,在对戒毒人员开展体质测评后,应增加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加强与戒毒人员的沟通,了解其身体需求,将工作重心前移,做到及时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沉淀总结积累。
二是注意控制风险,避免运动损伤。对年龄较大、体态异形或有基础性疾病的戒毒人员,在运动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其生理、心理变化,每次训练前后要做好拉伸,在运动中如出现身体不适,应立即停止,科学研判防范风险。
三是做到因人施训,突出科学性。对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素质的戒毒人员,在训练方式和强度等方面做到区别对待,在科学选择运动方式,控制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基础上,以针对性的训练动作为主,与传统康复训练相结合是较好的选择。通过科学规律性的运动干预训练不仅能改善其生理指标,有效减少体态问题对其生活水平的影响,而且可以为其戒除毒瘾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