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在戒毒人员中开展“微运动”的康复训练案例

在戒毒人员中开展“微运动”的康复训练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戒毒人员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他们长期吸毒,身体免疫力较差。在强制隔离戒毒场所里活动空间相对封闭,行为受到一定的限制,戒治方法和手段相对单调。在日常开展的课堂化教学和习艺劳动中,长时间保持相对固定的姿势,使得他们有时会产生消极情绪,身体产生疲劳感,从而容易产生不良情绪抵触场所管理制度。针对上述情况,广东省南丰强制隔离戒毒所积极探索、尝试创新,开创了一套适合戒毒人员在各种场景下开展的“微运动”。目的是进一步减轻戒毒人员在习艺生产以及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身体疲劳和不适,缓解压力,劳逸结合,让身体得到放松及康复,使场所戒治更加专业化、科学化、人性化。

【案例基本情况】

微运动是指动作幅度不大,在任何场景下都可利用零碎时间开展的运动。它通过“化整为零”,与大量运动时产生的效果是一致的。也可以令运动者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全身得到有效锻炼。“微运动”是针对有氧运动、无氧运动提出的第三种运动方式。通过独特的按摩、拍打、伸展、慢跑、呼吸等微小运动,可以提高胆汁、小肠液的分泌,并有效打通影响人体吸收功能的脾经、胃经、小肠经、胆经等6大经脉,可以改善人体的吸收功能,放松身心,缓解疲劳。将微运动融入到戒毒人员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可达到强健体格的效果。虽然动作幅度不大,却可以保持肌肉的力量和关节的柔韧性,长期坚持,还能有效地降低患病的风险。在戒毒场所开展微运动,有利于基层一线民警的具体实操,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空间、设备提高康复训练效果,有利于戒毒人员康复训练习惯的养成,提高身体机能,促进身心康复。

(一)广泛宣传,调动积极性

一是利用订阅体育类报纸杂志,让戒毒人员通过阅读学习,认识到日常久坐不利于健康,加深运动对于促进身体健康的常识,通过阅读积累运动健康相关知识。二是通过班会活动等进行宣传动员,让戒毒人员明白,运动也能积少成多,运动不一定非要一次做很久,康复运动也可以不断积累,生活中的点滴运动也能将身体机能调动起来。

(二)开展体测,深排摸底,制定训练计划

在组织开展“微运动”之前,由于戒毒人员体质情况不同,需要对戒毒人员进行体质测试,并根据不同年龄不同身体情况对戒毒人员进行分组,挑选出一批无重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戒毒人员,选择适合他们体质,易于操作,方便开展,效果明显的“微运动”进行分组训练。基本分为:20—30岁、30—40岁、40—50岁共三组。时间分别为周一至周五早上7;00—7:15  中午11:45—12:00 晚上18:45—19:00,利用餐前、饭后等零散时间,地点分别在宿舍、车间、课室等地方,把“微运动”融入到戒毒人员的日常生活学习中。根据训练目标,制定详细的康复训练计划,在日常戒治生活中,严格执行训练计划,确保“微运动”项目能够取得良好的康复训练效果。

(三)动作要领与注意事项

“微运动”虽然动作幅度不大,动作较为简单易学,但是民警在组织开展“微运动”之前,仍要强调动作安全的重要性,要求戒毒人员在运动前做好热身准备,注意动作幅度,尽量做到动作规范,强度合适。这套“微运动”共有6组动作,具体动作要领和康复功能如下:

序号

动作名称

动作要领

动作功能

注意事项

1

托天健腰

   坐姿两手五指交叉胸部向上翻掌,掌心向上直臂托举,两臂最好加紧耳朵,目视前方。肩背腰部肌肉得到拉伸,腰部此时受到两个相反方向力的拉伸,掌心用力上举,保持30-60秒。

   缓解腰椎间盘的压力,减轻腰部不适,消除身体疲劳。长期坚持有助于预防肩关节疼痛、肩周炎、颈项酸痛。

掌心上举时为吸气,下落呼气。

2

坐位提膝

全身放松地坐在椅子上,两腿并拢,屈膝抬起双腿,坚持30—40秒,可伸直腿做。

锻炼腰带以下的小腹部,经常练习可使小腹肌肉变得紧实,达到瘦腰减腹的功效。

保持上身不动,双脚轻轻的似离非离地面即可,同时配合呼吸。

3

“4”字练习

    正常坐姿,右腿踝关节搭在左膝上,右手扶膝,左手放在右脚脚踝处,右膝关节向下发力,右手辅助下压右膝,坚持30—40秒,左右交替,每侧练习3组。

改善髋关节、骨盆区域的血液循环。放松髋部,锻炼臀大肌上部使其更加紧实,有助于减轻坐骨神经痛。

缓慢发力,动作幅度不宜过大,否则髋关节容易受伤。

4

靠墙天使

身体及后背贴墙面,两臂屈肘贴墙面,双臂双肘贴墙面圆伸直,两手掌触碰,每次练习10—15次。

改善肩部周围灵活性,有效预防肩周炎

练习全程正常呼吸,向上运动时呼气,向下运动时吸气。

5

不倒翁

挺胸收腹,左侧臀部尽量抬起同时臀部带动上体向右倾,左右交替练习。

加强腰臀部肌肉的力量,缓解久坐腰部不适,加快血液循环,预防腰臀部疾患。

缓慢发力,动作幅度宜大不宜小。

6

手、臂互博

正常坐姿,左臂屈肘,右手抵住左腕内侧,屈肘对抗,左臂发力内收,右手阻止左臂,互相较劲,维持30-40秒之后交换手臂,做3组练习。

改善上肢血液循环,上臂二头肌和前臂屈肌的肌肉力量。

练习时缓慢发力,均匀呼吸。

(四)实施效果

经过3个月时间“微运动”的实施,康复训练指导师对戒毒人员进行了一次阶段性的体质测试,相关数据和结果对比显示:

指标

“微运动”前测试合格率

“微运动”后测试合格率

肺活量

48%

57%

纵跳

49%

68%

俯卧撑

53%

65%

闭眼单脚站立

58%

72%

选择反应时

52%

75%

虽然“微运动”开展的时长较短,时间板块也较为零碎,但是通过持之以恒的锻炼,“微运动”活动开展前后测试结果数据显示,参与这项活动的戒毒人员在肺活量、纵跳、俯卧撑、闭眼单脚站、选择反应时等各项体测结果中,合格率均较“微运动”前有所提高。实施结果显示,参与“微运动”的戒毒人员,比未参与“微运动”的戒毒人员,身体素质明显改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改造积极性提高,通过长期坚持,他们养成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对康复信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带来积极的影响。

【案例思考】

(一)康复训练工作应在“新”上下功夫。康复训练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新形势下,对民警和康复训练师的训练方法应该不断提出创新要求。一是创新形式,墨守成规难免使这项长期的工作显得乏味单调,应该不断在形式上调整更新,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二是在内容上进行创新,这次“微运动”概念的提出,就是针对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创新推出的一套适合戒毒人员的、简单易行科学有效的健身方法。

(二)康复训练工作应在“专”上下功夫。康复训练工作,专业性要求很强,训练过程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在运动中特别要注意科学规划、风险防控、效果评估。在组织戒毒人员进行康复运动的过程中,需要康复训练师持续跟进指导,在训练前提出要求、在训练中防范风险、在训练后评估结果并对以后的训练提出要求。

(三)康复训练工作应在“活”上下功夫。新形势下的康复训练工作,为了便于开展,方式方法应该更加灵活多样。要考虑时间、场地、器材、天气等各方面的因素,灵活设定运动形式、运动方法、运动时间,通过多样化的运动形式,收获同样的训练效果。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