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戒毒人员胡某教育矫治案例

戒毒人员胡某教育矫治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一)戒毒人员基本情况

胡某,男, 出生日期为1988年8月,高中文化,江西南昌人,现居住在海口市,因为吸食冰毒,被公安机关拘留15天。走出拘留所后,胡某不仅没能戒除毒瘾,反而变本加厉,吸食冰毒成瘾。2015年6月,胡某因吸食冰毒被海口市公安局琼山分局抓获,决定强制隔离戒毒两年。2015年7月,戒毒人员胡某被送到海口市罗牛山戒毒所执行强制隔离戒毒。

(二)戒毒人员胡某的现实表现

胡某自分到海口市罗牛山强戒所以来,思想极不稳定,戒治态度消极,不服从管理,拒绝参加入所训练、教育学习和康复劳动等集体活动,并且拒绝进食;因吸食毒品成瘾,其心理和人格严重扭曲,寡言少语,性格内向,不愿与他人交流,心理严重自我封闭,悲观厌世情绪明显,有自伤自残行为倾向。

在2016年2月10日,此时正值春节期间,胡某趁人不备利用床单企图自杀,所幸被值班民警及时发现,未酿成严重后果。之后,戒毒人员胡某在大队不言语、不走动、不进食、不学习、不劳动、不会见,抵触情绪非常大,消极对抗强制隔离戒毒,给大队的管理和教育带来较大的影响。

【方案制定】

(一)进行诊断评估,确定基本病情

为了全面掌握胡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情况,经所领导批准,大队民警将胡某转送到海口市人民医院进行全面检查,邀请骨科、神经科、精神科的专家进行会诊,确定了胡某身体健康,排除了精神疾病和严重心理障碍的可能,为大队制定教育矫治计划措施提供了依据。

(二)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1.成立教育矫治小组。胡某因戒毒期间多次违反有关规定,不服从管教,戒治态度消极,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带来了严重负面效果。针对这一情况,大队以书面材料形式,上报领导及业务科室。所部领导和有关科室高度重视,指示大队立即成立教育矫治小组,针对该戒毒人员开展针对性的教育矫治。

2.初步确定教育矫治思路。为贯彻落实好所部领导的指示,大队迅速召集有关同志,认真研究分析胡某的情况,学习借鉴以往经验,按照“对症下药、因人施教”的方针。紧盯胡某的思想症结所在,采取以传统文化教育和现代心理学的相结合方法,通过场所教育日制度、社会帮教、亲情援助等措施,教育感化胡某,帮助其转变消极思想,提高戒毒意愿,增强戒毒自信心。

【实施情况】

针对该学员存在自伤自残倾向的情况,大队民警对其采取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看护,防止胡某再次出现自伤自残等危险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教育矫治。

(一)每周至少进行两次针对性谈话教育

所领导、大队领导和民警多次对胡某开展针对性的教育谈话,从关心、帮助、尊重的角度与胡某进行真诚谈心,了解其实际需求和真实想法,帮助其化解思想上矛盾和实际困难。对与在民警的权限和能力范围之内、能够及时解决的问题,大队竭尽全力帮助其解决;对政策不允许、条件无法达到的要求,耐心的讲道理,帮助其认清形势,积极乐观面对现实。通过民警竭诚努力和无私的关怀,胡某逐渐改变了消极抵触的态度,参加戒毒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一定的提高。

(二)借助传统文化教育和心理辅导力量,开展为期2个月系统性的教育和辅导

一是结合科室的教学课程安排,大队认真落实传统文化教育上课实效,积极聘请国学大师和专家教授到场所来讲授传统文化知识,用传统文化的“孝道、仁爱、礼仪”等思想教育指引胡某积极向善,摒弃恶习。二是聘请海南师范大学和海南天涯心理应用研究所的专业老师,针对胡某开展了3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活动中胡某感受到了团体的温暖,对自己的内心有了深刻的认识,掌握了一些与人交往和戒毒抗复吸的基本知识,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戒毒自信心有了明显的增强。

(三)开展亲情教育,实施亲情帮教

为了让戒毒人员家属及时了解戒毒人员的日常表现、生活状况和场所的戒毒效果,所部每月举办一次家属开放日、参观日和座谈会。大队充分利用这一机制,主动安排胡某的父母、妻子每月探视,从家庭亲情的角度对胡某进行教育感化,并且经所领导批准让胡某和父母、妻子进行面对面的近距离会见,积极鼓励家人拍摄视屏和照片提供给胡某,缓解其思念之情。当看到父母和妻子留下的泪水,听到儿子撕心裂肺呼喊的视屏时,胡某那颗冰冷的心瞬间融化了,主动提出要好好戒毒,争取早日出所与家人团聚。

(四)开展辅助教育活动,激发胡某的戒治积极性

针对胡某的情绪比较低落、戒治消极的情况,大队利用国庆节、春节等节日开展的文化娱乐活动,鼓励胡某积极参加、用心准备,并邀请海南曲艺文联的老师教授快板、相声、小品等文艺技能,聘请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老师教授工间操的动作,丰富胡某的精神文化生活,增进与其他戒毒人员交流和信任。通过参加一些辅助教育活动,胡某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和生活的乐趣,消极悲观的情绪得到缓解。

(五)进行法律援助,增强法制意识和观念

所部聘请海口市法律援助中心、海南天涯律师事务所律师向场所的戒毒人员开展普法教育,举办法律常识讲座,让胡某观看法律类的新闻、电影、短片等。通过一系列的法治宣讲和法律教育,胡某的法律意识得到增强,深刻认识到吸毒是违法违规行为,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在内心深处对吸毒行为产生畏惧和抵触心理,并积极接受大队对其违规违纪行为做出的延期强制隔离戒毒3个月的决定。

【案例思考】

(一)教育矫治取得的成效

经过教育矫治,胡某对自己有了全新的认识,改变了对人生的看法,他逐渐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好、社会的和谐和家庭的温暖,对家庭和社会有了一份责任感。他感想中写到,“经过传统文化的洗礼和静心反思,我慢慢地领悟到未来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过去许多泯灭的良知慢慢的苏醒,浮躁污垢的思想经过场所的教育感化,灵魂得到了洗涤,心情也宁静清纯了许多,很多困扰自己的烦恼也烟消云散。”

心灵上的净化和洗礼带来的是行为的转变,他主动与人交流,加热爱学习,积极参加习艺劳动,不但按要求超额完成了习艺生产任务,而且还积极帮助其他学院完成任务,得到了大队民警的充分肯定。回归社会之后,胡某与父亲在山东菏泽某工地打工,帮人看管工地。他曾多次打电话给民警汇报自己的情况,对所、队给予的帮教表示感谢,他说:“正是所、队领导和相关民警对他的不抛弃、不放弃,才唤醒了他的灵魂和良知,使他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存在的价值”。他表示再也不会重蹈覆辙,重走旧路。

(二)启发和思考

这起案例给人的最大启示在于,没有转化不好的戒毒人员,只有不得当的矫治方法。戒毒人员胡某从矫治前的“不言语、不走动、不进食、不学习、不劳动、不会见”到矫治后积极参加戒治活动,主动关心帮助他人的转变,得益于民警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矫治措施,以及专业技术和知识的应用。针对戒毒人员的教育矫治工作,我们有如下反思:

一是制定教育矫治方案应当科学、合理、可行。在对胡某的教育矫治中,所部和大队从胡某的现实表现入手,通过仔细分析他的心理状况,了解他的行为动机,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对症下药,制定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综合矫治方案,采取个别谈话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和亲情教育、辅助教育活动等多种方法手段进行矫治,取得了良好的矫治效果,证明了矫治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二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专业知识,增强教育矫治的实效。在本案例中,民警邀请海口市法律援助中心、海南天涯律师事务所律师向场所的戒毒人员开展普法教育,邀请海南曲艺文联的老师教授快板、相声、小品等文艺技能,通过聘请社会专业性的人才到场所来开展教育矫治,极大的增强了戒毒人员学习和参加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并且提高了场所教育矫治的水平。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