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积极开展竹竿舞特色康复训练项目

积极开展竹竿舞特色康复训练项目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一)戒毒人员因素

戒毒人员因长期吸食毒品,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肌肉和骨骼系统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部分戒毒人员甚至出现失眠、惊厥、出虚汗、震颤麻痹、周围神经炎、心慌胸闷、腰腿疼痛、牙痛、口腔溃疡、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便秘等不良症状。改善他们的生理机能迫不容缓。而突破传统训练项目内容,选择趣味性较强、参与门槛低、安全系数高、操作简单便利的特色康复训练项目,对提升戒毒人员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有明显的作用。

(二)戒毒场所因素

随着戒毒工作的转型发展,康复训练已成为戒毒人员戒治康复的一个重要手段。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戒毒场所相关康复训练场地场馆的建设和设施设备的配备较为滞后,民警指导戒毒人员进行康复训练的能力也有所欠缺,这给康复训练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青东戒毒所针对这一情况,多次召开康复训练工作专题会议,组织民警建言献策,广泛征集戒毒康复创新发展的方式方法。通过反复论证,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戒毒人员身体康复的特色项目。其中,竹竿舞就是青东戒毒所凝聚民警集体智慧和探索实践应用的一次创新尝试。

(三)竹竿舞的起源与推广

1.竹竿舞的起源。竹竿舞也叫跳竹竿,是佤族、黎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特有的一种舞蹈,黎语意为“跳柴”,因其是一项健身运动,外国的游客又称作“世界罕见的健美操”。这个运动项目盛行于海南岛五指山区的乐东、东方、昌江、白沙等黎族自治县黎胞聚居地区,据考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2.竹竿舞的推广。竹竿舞在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表演时受广大观众赞誉并获奖,第九届民运会上被定为表演项目。在2002年4月中旬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年会上,竹竿舞倍受青睐,众多与会佳宾和政要在开会之余,与黎族小伙、姑娘共跳竹竿舞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放松身心的最好运动。该项目体现了同心协力、同舟共济、团结奋进、拼搏进取的时代精神。其思想内容健康,同时具有浓厚的民族性、传统性、开放性、普及性,是全民健身运动的理想项目。 

【方案制定】

(一)竹竿舞训练适应戒毒人员康复需求

1.竹竿舞的运动形式。平行摆开两条腿一样粗细的方木作垫架,垫架上横放若干根手腕粗细的长竹竿,持竿者相向地双手各执一根竹竿尾端,把竹竿与垫架、竹竿与竹竿碰击出有节奏的声音。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两人一对,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可见,竹竿舞既是一种艺术活动,又是一种健康活动。

2.竹竿舞的康复匹配性。其一,竹竿舞配有欢快的音乐,节奏鲜明、参与感更强,比一般的康复操运动更能吸引戒毒人员。其二,竹竿舞的跳跃动作、打杆动作、击掌连跳等不同动作方式各有特点,能锻炼戒毒人员的有氧能力、协调能力、平衡能力。其三,竹竿舞入门简单,对于训练场地的要求比较低,对于设施设备的需求也不高,开展竹竿舞康复训练课程需要的物资和设备费用较低,只要训练配备运动服装和鞋子、一块约8m*8m的平整场地、一套竹竿、一套音响设备即可。其四,竹竿舞的康复训练量可控性强,只要控制跳跃节奏和训练时间就可以控制训练强度,并且由于其团队性和趣味性,避免可常规康复训练的枯燥感。

(二)开展竹竿舞训练所应遵循的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是对戒毒人员开展康复训练的一项基本要求。戒毒人员的身体素质相对较弱、生理机能相对较差,在开展康复训练的时候,只能通过逐渐增加运动时间、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方法,帮助戒毒人员慢慢适应竹竿舞的节奏和训练要求。

2.充分恢复原则。戒毒人员身体机能的康复是通过“负荷—疲劳—恢复—提高”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实现的。康复训练要求戒毒人员在身体活动时增加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因此,要想从锻炼中获得最大收益,在进行下一次锻炼前必须注意充分休息。

3.劳逸结合原则。开展竹竿舞训练时,要注意交叉采用大小运动量相结合的方法,这不仅能够提高锻炼的效果,而且能降低身体受伤的可能。有以下三点注意事项:一是不要连续几天进行高强度运动;二是每周至少安排一次较高强度的运动,让身体尽全力活动;三是充分了解吸毒人员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课程内容。

【实施情况】

(一)开展竹竿舞训练的要点

1.认真谋划,充分准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青东戒毒所充分发挥康复警务组青年民警能力,开展“你如何组织开展‘竹竿舞’康复训练”头脑风暴活动。通过梳理汇总,确认了人员、场地、器材、安全、训练动作拆解、后勤保障、医疗防护等相关子项目。首先,分解任务,将之前确认的几大类项目分拆、分解到项目开发小组各个民警身上,做到任务分工、同步进行。其次,收集竹竿舞相关资料、信息,查找相关竹竿舞经典比赛和趣味视频,制作竹竿舞训练动作方案。再者,收集戒毒人员相关资料,寻找有跳舞经验或者跳舞兴趣的年轻戒毒人员,并筛查其身体健康情况,寻找适合的参与竹竿舞康复训练的人员。最后,寻找合适的康复训练场地,协调安排专项训练的时间和场地。

2.树立典型,积极调动。采用多种方式调动戒毒人员参与竹竿舞康复训练的积极性。一是在戒毒人员休息时播放经典的竹竿舞比赛视频,培养戒毒人员兴趣。二是对积极主动参与、并取得较好康复效果的戒毒人员进行一定的奖励和表扬,树立先进典型。三是通过教育鼓励、督促参与等方式推动参训人员严格按要求进行训练。

3.安全第一,逐步实施。严格按照由简到繁的原则开展训练,首先从做最基本的、最基础的、最安全的动作开始,让参训人员从“有信心做到”向“有信心做好”转变。严格按照运动训练的规范执行,训练时控制运动强度、关注心跳、脸色、动作质量等要点,严格控制训练进度不冒进、亦步亦趋,坚持训练规程,保持“前后跳”和打节奏这两个热身与整理动作贯穿于每次训练。

(二)开展竹竿舞训练的实效

1.拆解训练动作,分段递进练习。

第一步,开展基础练习。按照要求进行原地击掌;听音乐、口令进行击掌或比划打竿动作;听音乐并伴有跺脚和跳跃动作,从而为掌握打竿和跳竿节奏打下基础。

第二步,进行打竿练习。打竿者一般为8人,分两排蹲着或坐着,按要求打出相应的节奏,其他戒毒人员站在一旁跟着节奏击掌或跳跃。例如:打2/4拍的方法:两竿闭合打两次,分开再打两次;打3/4拍的方法:两竿闭合打一次或二次,分开打两次或一次;两种节奏交替打竿也行。两竿分开宽度50厘米为宜,并使两竿闭合。

第三步,下肢动作练习。在地面上画若干相距50厘米的平行线,或者将每根竹竿相距50厘米平行摆在地上,根据口令、击掌声和节奏明快的音乐节奏。在平行线或平行竹竿之间进行各种跳跃,如:弹踢腿跳、后踢腿跳、分腿跳、单双腿交换跳、单脚连跳等。将每根竹竿相距50厘米平行分开,在规定节奏下打原地不开合的竹竿,戒毒人员在不开合的竹竿中有节奏的进行以上各种跳跃练习,提高竿间感觉。

2.竹竿舞训练实效。

戒毒人员李某,28岁,xx年青东戒毒所x大队戒毒人员竹竿舞编舞及领队,少数民族,初次强制隔离戒毒。入所时胆小、孤僻,存在一定的适应障碍,不喜交流,与家庭联系极少。参与竹竿舞训练后,由于其从小就学习过这项本民族的特色项目,具有一定的基础,又经民警谈心鼓励,打开心扉。李某主动要求担任编舞,配合民警指导其他戒毒人员一起开展竹竿舞训练。过程中,李某逐渐变的开朗、活泼,愿意与民警和其他戒毒人员分享活动的乐趣,并对戒治有了极大的信心。在参加全局局康复训练比赛获奖后,李某更是骄傲的与家人电话沟通,并表露出其寻求未来生活改变的意愿和决心。竹竿舞让他远离了自卑,帮助他更快的适应了戒治生活,最重要的是更有动力和信心去解除毒瘾,去改变自己的人生。

戒毒人员张某某,42岁,竹竿舞打竿及节奏主控。入所时进行生理测试握力右手25kg,与国民体质标准差距很大,经过半年的竹竿舞打竿训练后,诊断评估生理测试握力右手为33kg,达到了及格线。当然,这种有效帮助戒毒人员改善身体素质的例子还有很多。经测试,同期所有参与竹竿舞训练的戒毒人员,在睡眠质量、身体平衡性和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善。

【案例思考】

(一)经验效果总结

1.培养戒毒人员集体意识。竹竿舞是多人参与互动,尤其强化了社交能力,培养了合作能力、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我们利用结伴一起跳竹竿舞的方法和小组学习创编动作等活动形式,使戒毒人员在参与体验中学会分工协作、集思广益,与同伴友好相处,感受运动乐趣,同时让能力强的戒毒人员带能力弱的戒毒人员,使全体参训人员一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提升戒毒人员身体素质。运动能使大脑发达,并促进身体的协调发展。运动中的各种动作直接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和调节,肌肉中的神经可将各种刺激传到大脑,从而提高大脑的调节功能,使大脑对动作的反应更加灵活。竹竿舞的动作是以人们的肌肉活动特有的运动形式产生负荷,刺激内脏器官,改善人体心血管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机能状态,增强人体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提高了人体的工作能力。它是一种肢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抒发情感最好的表达方式之一。竹竿舞需要音乐伴奏,能促进人们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谐运动,增强韵律感。

(二)未来发展思考

按照目前竹竿舞训练开展情况,需要进一步完善竹竿舞训练的一整套流程。下一步,我们将制作相应的课程动作教学视频,编排的动作由简到难,一步步学习,争取做到戒毒人员人人参与。由于强制隔离戒毒只有两年,戒毒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因此阶段性的训练也非常必要。训练时的安全保障和防护措施也需要逐步提升,在循序渐进开展训练的同时配备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医疗戒护保障。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