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三步走”措施有效化解初次戒毒人员王某不良情绪的教育矫治案例

“三步走”措施有效化解初次戒毒人员王某不良情绪的教育矫治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王某,男,大专文化程度,33岁,已婚,2021年底因吸食冰毒被公安机关决定强制隔离戒毒2年,系初次戒毒。

王某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30岁时在与朋友的一次聚会上,经不起怂恿诱惑,第一次吸食了冰毒,从此陷入了毒魔的深渊,难以自拔,因为吸毒丢掉了工作。本次强制隔离戒毒时,妻子分娩不久,王某自感未能尽到人夫和人父的责任而深感悔恨,情绪消极,思想波动较大。2022年3月份,正当王某逐步适应戒治生活时,王某妻子向王某投送了离婚协议书,王某当场情绪崩溃。自此性格变得孤僻压抑,饭量骤减,回避民警教育引导,整日生活在悔恨与自我否定之中,抵触所有的教育戒治活动。

【案例基本情况】

一、方案制定

根据王某平时表现以及民警谈话中所掌握的情况,民警分析王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个人经历方面:王某自小生活环境良好,成年后工作稳定,家庭幸福美满。由于吸食毒品成瘾,导致环境突变、工作丢失、亲情危机、,生活方式转变让他感到措手不及。

(2)社会化方面:王某受教育程度较高,吸毒史不长,社会经历并不复杂。

(3)性格特质方面:王某属于典型的焦虑自闭型性格,对问题感受和情绪体验非常敏感,易冲动,自我评价悲观,对负面情绪不能做到及时有效自我调节。

(4)个体心理方面:王某对两年强制隔离内心存在恐惧,美好前程的断送和对未知未来担忧的恐惧,对妻子、女儿以及双亲心存愧疚,内心悔恨、不安,情绪低落,处于自责自罪的反应性抑郁状态。

通过对王某成长经历、性格评测、文化背景、环境适应等多方面的调研了解,大队制定了“沟通+疏导+激励”的“三步走”教育矫正方案,对症实施。

二、实施过程

(一)个别谈话,有效沟通

大队民警对王某开展思想疏导谈话,王某逐渐放下防备,打消了思想顾虑,对民警态度也缓和了许多,敢于直面自己的经历。王某存在的最大思想包袱是无法面对亲人,对妻子、女儿心存愧疚,无法容忍和接受自己的现实境遇。

民警还了解到王某从小就是父母亲眼中的好儿子、邻居口中的好丈夫。这次因为强制隔离戒毒,未曾对双亲尽孝,甚至在妻子分娩时都没能陪在身边,他十分懊悔,非常期待家人的宽容和谅解。民警抓住这一环节,立即与其家人取得联系,将王某在矫治期间的表现及实际情况反馈给家属,并把王某撰写的《决心书》、《悔改书》向王某妻子展示。协调王某通过远程探视与家人见面,规劝王某家人能够正确看待并引导王某,增强其戒治信心,达到彻底戒除毒品的目标。王某在视频中得到妻子最终给其机会达成谅解后,面对双亲及女儿时泣不成声,在家人安慰鼓励下王某的心结逐渐被打开,情绪明显好转。

(二)危机干预,心理疏导

王某成长经历中一直是顺风顺水,并没有遭遇重大变故和挫折,因此在发生挫折时,把一切问题根源归咎于自己吸毒犯错,无法正确面对重大挫折,对未来生活丧失了信心。心理矫治中心民警对王某进行了针对性的心理危机干预,利用心理功能室,通过发泄、冥想、音乐疗法,引导他正确释放负面情绪,舒缓心理压力,积极面对困难。

大队安排一部分曾经拥有相似经历的戒毒人员积极开展心理团辅,让王某在心理小游戏中学会敞开心扉,通过与其他戒毒人员交流、分享经历,引导王某正确看待矫治过程,增强彻底戒除毒瘾的信心,明白“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浪子回头金不换”的道理,坚定重回家庭怀抱健康生活的决心。

(三)正向激励,巩固成效

在一系列措施下,王某逐渐打开心结,不在表现的那么消极悲观。民警对王某的进步和转变,及时给与正向引导,巩固成效。从在班组会讲一个小故事到分享戒治感悟,从帮助组员修正错别字到担任学习委员,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培养责任感,逐渐融入戒治生活,收获成就感,不断激发自主戒治的动力。

三、戒治效果

通过一系列矫治措施,逐渐解开了王某对亲人过于强烈的内疚自责心结。在“国际禁毒日”现身说法活动中,王某主动申请上台现身说法,用自己亲身经历的教训警示所有戒毒人员。在之后的戒治生活中,王某能够遵守规章制度,与其他戒毒人员相处和睦,服从大队民警的管理和教育,积极投身康复训练。在大队组织的教育戒治、康复训练、习艺生产中表现优秀,年底考核被评为所级文明戒毒人员。

【案例思考】

一要加强教育引导。在日常矫治生活中,要把毒瘾成功戒除作为第一要务,通过教育引导,让戒毒人员认识到戒除毒品首要是“戒心瘾”,其次才是“戒毒瘾”。在提升戒毒人员社会归属感和家庭责任意识上下功夫,把强调主观能动性放在第一位。

二要注重人文关怀。民警在直接管理过程中要注重人文关怀,做到以人为本,充分了解戒毒人员在矫治生活中产生问题的原因,要加强调查了解,坚持多方位、立体化的了解其实际困难,真正做到以情动人,以爱感人。

三要重视亲情帮扶。针对初次青年戒毒人员,要多渠道充分发挥亲情帮扶的作用,做好戒毒人员心理阶段性评估工作,及时发现问题于未然,解决问题于当下。

四要实施综合戒治。在不同的教育戒治期段,采取针对性的戒治策略,通过对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评估,教育素养提升,身体机能恢复等全方位综合性戒治,更好地提升戒治效果,达到成功矫治的目标。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