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对后续照管对象王某帮扶救助的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近年来,河南省第三强制隔离戒毒所积极探索衔接帮扶社会化延伸工作新模式,建立社区戒毒工作指导站,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后续照管、延伸帮扶工作,以奋勇担当的社会责任,融合发展的创新理念,服务于强制隔离戒毒、戒毒康复、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四位一体”大戒毒工作体系,积极建立与公安、街道、社区等部门以及社会组织之间的信息对接平台和沟通联络机制,打通戒毒康复措施对接的最后“一公里”,先后建立3个康复指导站和1个戒毒康复门诊,选取精干力量从事戒毒康复工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社会爱心帮教活动和职业技能培训,先后帮助多名戒毒康复人员解决就业问题,巩固和重建家庭支持系统,为预防重新违法犯罪,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案例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戒毒人员王某,男,45岁,已婚,独子。2020年3月王某因吸食海洛因被许昌市公安局决定强制隔离戒毒2年,后转送至河南省第三强制隔离戒毒所强戒。2021年12月综合诊断评估合格,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解戒后,王某与省三所签订后续照管服务协议,积极接受省三所戒毒康复指南针工作站监督,并与工作站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定期汇报工作、生活、操守保持等方面的情况。2022年9月王某与工作站民警联系时情绪崩溃,表示“自己压力太大了、没法活了”。民警先是耐心倾听,让其宣泄内心的苦闷与烦恼;待其稍微平复之后,进行有效安抚,化解悲观厌世情绪;并及时将王某的情况记录下来,列为重点帮扶对象。
二、方案制定与实施
(一)实地回访,掌握具体情况
工作站民警为了掌握王某的实际情况,弄清楚情绪崩溃背后的原因,便于开展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在与其沟通后,进行实地回访,掌握王某当下的具体情况。
个人情况:王某因有吸毒史,身体机能遭到破坏,加上长期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最近感觉身体不舒服,去医院检查,确诊为“2型糖尿病”。对其影响为:身体虚弱、多尿烦渴、无法正常工作、需要注射胰岛素治疗、心理压力极大。
家庭情况:王某一家三口,儿子上学,妻子打工。家庭生活全靠妻子一人打工每月挣得一千多元维持。因王某吸毒,耗尽了家底,没有存款,只余一套老宅安身。现在,王某每月的治疗费用,在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的个人开支部分,也无力承担。
问题根源:家庭收入不足以支撑家庭开支,生活陷入恶性循环。同时,因经济压力过大,家庭关系紧张,夫妻之间常常发生争吵。愧疚心理和现实压力,致使王某常常出现头痛、乏力、气短和烦躁状况,对生活逐渐丧失希望。
(二)心理疏导,制定帮扶措施
民警通过实地回访弄清楚了王某现实存在的困难,掌握了其家庭的具体情况,为下一步对王某的帮扶救助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是重建家庭支持系统,帮助王某取得家庭支持和理解。民警组织王某及其妻子、儿子开展一次“家庭会议”,通过以相对平和的态度依次诉说自己生活中的困难与问题,各自内心的委屈与压力,
二是提供政策咨询,化解等靠心理。王某想要获得低保,但是没能评上,心中有怨气。民警首先声明“扶贫先扶志”是我们的工作原则;其次为其讲解国家低保政策,使其了解不是国家不管他,而是他不符合国家最低保障的条件;再次告知他后续照管服务就是国家对待特殊群体的一项帮扶措施,是国家不放弃每一个人的最明显的体现;最后鼓励他要靠自己努力创造美好生活,摒弃等靠心理。
三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性提供帮扶救助。王某是社会化延伸后续照管对象,是我们的帮扶主体。但是王某的个人身体状况不允许其自主就业,如果仅仅只针对王某提供帮助,那么帮扶救助很难开展。民警转变工作思路,将其家庭看成一个整体,为其家庭提供一个就业机会,这也符合国家的社会救助政策。经与社区沟通,结合王某家庭意愿,准备支持其妻子创业,做卖早点的小生意。
(三)创业支持,重燃生活希望
社区戒毒康复指南针工作站积极推动帮助王某妻子创业,有利于增加王某家庭收入,缓解经济压力过大的难题;有利于促进王某家庭和睦,增强团结一心创造美好生活的斗志;有利于帮助王某回归社会,实现重回人生正途的目标。
一是积极与社区沟通,协调解决早餐店选址问题。其所在社区位于许昌市老城区,人口密度大,流动度高,选择一个好位置,可以有效吸引客流。经过多方考量,以最优惠的价格将其社区下辖的一个地段较好的店铺租给了王某妻子,用于开办早餐店。
二是积极指导王某妻子办理个人营业执照。帮助其梳理办理流程、所需材料,确定店铺名称,指导其通过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门户网站的“河南省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网上服务平台”进行在线办理。
三是积极帮助王某妻子申请贷款,解决启动资金。帮助其解读许昌市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协调申请使用政府贴息的创业担保贷款,成功通过“许昌市创业贷款担保中心”申请到了10万元的贷款,用于店铺装修,设备添置,物资储备。
四是积极指导带动门店热度,提升早餐质量和影响力。指导王某妻子利用开业大酬宾活动吸引客流量,根据顾客反馈情况改进早餐质量,利用抖音短视频平台提升店铺知名度等方式多管齐下,抓住地方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
三、矫治效果
随着疫情阴霾的消散,社会逐渐恢复生机活力,早餐店也在本地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胡辣汤、酱香饼、茶鸡蛋等已经成为门店爆款产品,每天都有大量顾客购买。每天早上王某妻子先起床发面、熬汤、煮鸡蛋,王某也在六点左右起床帮忙打包、收款、搞卫生,两个人分工合作,将店铺打理的井井有条。由于生意越来越红火,王某的家庭收入也越来越多,在按期还款后,还能满足儿子上学的费用、王某的治疗费用以及日常生活开支。“家庭收入不足以支撑家庭开支”这一根源性的问题得以解决,夫妻之间的争吵少了、埋怨少了,相处的越来越和睦,感情也越来越好。王某在这种良性发展的状态中,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决心通过运动、饮食、自我检测等多个方面对糖尿病进行自我控制。
民警在后续的跟踪回访中了解到,王某的身体越来越好,心里的悲观念头早已烟消云散,生活步入正轨,真正获得了新生。王某感激的说:“我从没想过,有一天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曾经我陷入毒品的深渊不可自拔,加上身患重病,总觉得一辈子就这样了。现如今我又活过来了,有了我要守护的家人,我觉得我现在才是一个真正的、有用的人。感谢你们,是你们的关怀与帮助让我重新活了过来。谢谢!”
【案例思考】
一、社会化延伸工作是司法行政戒毒系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举措,是戒毒场所延伸矫治手臂、拓宽为民服务渠道的有效探索,是预防戒毒康复人员重新违法犯罪,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力抓手。
二、在对后续照管人员衔接帮扶过程中,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性的提供符合实际的帮扶救助措施。在本案例中,王某属于后续照管服务主体,但是情况特殊,固有的帮扶措施不足以对其产生良好的效果。民警开创性的将其家庭作为帮扶主体,帮助其妻子创业,增加家庭收入,解决入不敷出的根源性问题,取得了较好成效。
三、戒毒场所建立的社区戒毒工作指导站,虽然能够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后续照管、延伸帮扶工作,但是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就业问题、社会接纳问题等等,仅仅依靠戒毒场所不足以有效解决,还需要社会各部门以及社会组织的共同参与,寻求“多元共治”的基层法治“最优解”,更好地保障社会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