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通过团体辅导帮助回归适应期戒毒人员减轻焦虑情绪的案例

通过团体辅导帮助回归适应期戒毒人员减轻焦虑情绪的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戒毒人员在回归社会前的一段时间里,会出现各种异于平日的行为,内心心理冲突较大,一方面渴望回归社会,另一方面又对将来生活感到迷惘。既对新生自由充满向往,又担心亲人、社会无法接纳自己;既积极改过自新渴望得到尊重接纳,又因曾经“坐牢”的经历而有一定的自卑感;既立志戒毒又担心“重操旧业”。这种既期待又焦虑的心理,我们称之为心理不安期。如何度过这个心理不安期,如何帮助这些戒毒人员提前适应社会,是我们在戒毒人员回归适应期需要重点解决的一个问题。

【案例基本情况】

(一)方案制定

为了帮助戒毒人员度过心理不安期,帮助戒毒人员缓解回归前呈现的各种焦虑心理、矛盾心理,辅导小组在征得戒毒人员同意并表示积极配合的前提下,每期选取10名戒毒人员,开展为期一个月、每周一次,共四次的团体辅导。团体辅导由所内拥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专业民警开展。

(二)方案实施

1.第一次团辅——了解焦虑

目的:通过案例、小组讨论、学员分享的形式让戒治人员了解到什么是焦虑。焦虑的表现,通过自测焦虑量表了解自身的焦虑状况。

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是人们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战、困难或危险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焦虑表现为惶惶不安、坐立不安、精神紧张。常常伴有心悸、气急、出汗、四肢发冷、震颤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和运动性坐立不安。严重者可以表现为惊恐发作。许多精神类、情绪类疾病往往会表现成躯体症状。

焦虑是最常见的一种情绪状态,比如快考试了,如果你觉得自己没复习好,就会紧张担心,这就是焦虑。这时,通常会抓紧时间复习应考,积极去做能减轻焦虑的事情。这种焦虑是一种保护性反应,也称为生理性焦虑。当焦虑的严重程度和客观事件或处境明显不符,或者持续时间过长时,就变成了病理性焦虑,称为焦虑症状,符合相关诊断标准的话,就会诊断为焦虑症。

2.第二次团辅——体验放松

目的:让戒毒人员学会释放紧张的情绪,懂得松弛之道;让戒毒人员集体体验放松的感觉,掌握自我放松的要领和技巧。

时间:大约45分钟。

道具:放松音乐磁带。

场地:室内。

程序:

热身“过电”游戏。全体同学以圈形站立,伸出左手手心向下,伸出右手食指向上与相邻同学的左手手心接触。主持人随机喊一些数字,当喊尾数是7的数字(如27、37、47……107……)时,戒毒人员要设法左手抓,右手逃,以体验心理紧张的感觉,可反复几次。

让戒毒人员先体验肢体紧张的感觉。体验的顺序依次为手臂部、头部、躯干部、腿部。

让戒毒人员进行想象放松。播放轻柔的音乐,根据主持人的指导语让戒毒人员进行想象放松:

戒毒人员分享体验感觉。

注意事项:

放松的环境要保持安静,光线不要太亮,尽量减少其他无关刺激;

戒毒人员可以找到任意一个放松的姿势,使自己处于放松、不紧张的状态,可以靠在沙发上,可以坐在椅子上,也可以躺在地板上;

放松时,戒毒人员闭上眼睛并配合深慢均匀呼吸;

放松训练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必须经过数周乃至几个月的练习,方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因此,要持之以恒地坚持训练。

点评:紧张和疲劳是现代许多人的感觉,对戒毒人员而言,他们在矫治生活中,情绪容易紧张焦虑。学会放松,不仅可以松弛自己紧张的神经,而且也是一个人生活所应持有的态度。放松技术有很多种,它们对调节情绪都是比较有效的。效果大小因人而异,主要取决于是否真能掌握要领。要领主要有两个:①在整个放松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深慢而均匀的呼吸。②要能体验随着想象有股暖流在身体内运动。显然,要掌握好两条要领必须经过多次练习和反复体会。

放松前的紧张动作是为了更好地体验放松的感觉,这种感觉越强,人的记忆就越牢固。放松训练对增强机体的能量水准、消除消极情绪、促成积极的心理状态有重要作用。考试焦虑症患者、人际交往中容易怕羞紧张的戒毒人员可以从中得到明显的收益。

这个游戏中,大多数戒毒人员都能按照主持人的提示语进入放松状态,但也有少数戒毒人员达不到松弛的状态。作为主持人不能操之过急,要有耐心。

3.第三次团辅——学会控制情绪

目标:增强情绪控制意识,提升情绪控制能力。

热身:逗你笑。

我在路上走:探查你的心理状态及希望。

从戒治结束开始直到生命结束的期待:我的生命线。操作:从现在到未来我最想做或最想实现的三至五件事,睁眼立即画出来。分别点评。

请戒毒人员采访警官:问警官最想对我们说什么?是戒毒人员心理压力大还是警官心理压力大?

情绪意象引导:我每天起来,心情愉快,做了一天的好事,我离回家的日子又靠近了一天,我将在某天的上午或下午带着自己的东西离开这里,带着希望和幸福的心情离开这里,我在回头,向这里的警官告别,向这里的一切告别,这里有我难忘的每一天,这是我人生的新的起点。

4.第四次团辅——关于偶吸的心理建设

目的:让戒毒人员了解到回归社会后出现偶尔吸毒怎么办?什么情况下会偶尔吸一次毒?

吸毒患者在戒毒治疗戒毒后或者是自我强制戒毒的时候,会出现偶尔吸一次偶尔吸一点毒品的情况,那么是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偶吸?出现了以后又该如何呢?

偶吸后,你可能认为自己完全失败了,非常后悔和惭愧,这是非常危险的,你应该更客观地看待“偶吸”,偶吸是戒毒过程中的常有现象,为了尽量避免偶吸现象的发生,你可以:停、看、听。停止时间进一步发展。看看、听听发生了什么;

偶吸是一个警告,说明你已经处在危险之中;

保持镇静,沮丧感是正常的反应,只要你不放弃控制;

重新承诺保持操守;

重新思考导致偶吸的周围环境,找出高危情境;

立即制定恢复计划,排除一切与成瘾行为有关的东西,离开危险情境,寻找替代行为;

寻求帮助,立即与支持系统联系如家人、朋友、医师。

偶吸后,你可能处于以下几种情况:

怀疑自己的能力,有无必要改变使用药物?以下几点可以帮助你:会想药物对你的身体、精神和家庭、社会带来的危害;思考你的价值系统,使用药物会影响你的价值实现吗?思考你使用药物对他人造成了哪些影响;

你可能继续努力,但不能肯定, 以下几点可以帮助你:想想你行为的后果;想想好处和害处,列出决策表,思考你吸毒后获得什么?

而后,你可能决定改变毒品使用的行为,以下几点可以帮助你:努力改变一点点,来保持戒断;与成功戒断者交谈;记住让你吸毒的情景,尽量今后避免他们,制定行动计划。

偶吸后,以下几点可以帮助你:避免诱惑你的使用毒品的情景;当别人提供毒品、应激或出现不正确的想法时,改变你的应对方式;奖励自己取得的成功和努力;与支持你的人交流和交往;帮助那些正在戒毒的人。

(三)实施效果

本次课题共选取了20名戒毒人员参与。其中10人为实验组,参与全程的团体辅导,并在团辅前后都用焦虑量表进行自测,对比组10人,不参加课程,只是和实验组在同一时间完成两次焦虑量表的测试。

根据中国常模结果的转换,评分结果如下:

表1 两次焦虑量表的测试


    

实验组(平均值)

对比组(平均值)

团辅前

55

54

团辅后

51

59

一般情况下,随着回归日期的临近,戒毒人员的焦虑值是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对比组的数据正好验证了这一点,但是实验组的戒毒人员在经过为期一月的团体辅导后,焦虑值不仅没有升高,还呈现出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案例思考】

(一)加强干预,降低焦虑情绪

从对比组和实验组的数据中可以看出,焦虑情绪是可以通过有效的课程安排进行干预的,经过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戒毒人员的焦虑情绪,帮助平稳度过戒期,进而顺利回归融入社会。

(二)情绪传递,降低焦虑情绪

情绪是可以传递的。采取团体辅导的形式,就是为了让戒毒人员在团辅的过程中,通过民警的积极引导,通过积极的正能量的传递,从而降低焦虑情绪的影响。

(三)课程设置,有待继续完善

团辅课程为期一个月,时间跨度较长,课程的设置以及时间的把控还需要进一步在实践中完善。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