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暴躁易激惹戒毒人员邱某的教育矫治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邱某,男,32岁。两岁时父母离异,邱某从小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爷爷奶奶的宠溺,让邱某养成懒惰、任性、叛逆的个性。初中二年级辍学后,邱某整天泡在网吧、KTV等娱乐场所,结交了一些所谓的“哥们”。在“哥们”的诱导下,邱某沾染上了毒品,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每天想着法子从家里骗钱购买毒品。在父亲的严格看管下,邱某老实了很多。随后,在父亲的安排下,邱某买了房、结了婚,过上平静的生活。可惜好景不长,婚后不久,邱某故态萌发,又偷跑出去和毒友混在了一起。妻子得知邱某复吸后,与其离婚。父亲迫不得已,向公安机关举报邱某的吸毒行为。因吸毒成瘾,邱某被公安机关决定强制隔离戒毒。
入所后,邱某情绪异常狂躁,自暴自弃、悲观厌世。他不能接受公安机关强制隔离决定,拒绝服从民警管理教育,经常与他人发生冲突,严重影响场所管理秩序。
【案例基本情况】
(一)原因分析
民警通过查阅档案、个别谈话,心理测试等多种方式,了解邱某个人经历和吸毒史,经分析研判,民警认为邱某出现自暴自弃的主要原因有:
1.存在场所适应障碍。邱某家庭条件优越,爷爷奶奶是退休干部,父亲开公司,母亲办私立学校,邱某从小过着富二代的生活。爷爷奶奶的过度宠爱,让邱某习惯于依赖他人,自私任性,没有独立生活能力。来到戒毒所后,生活环境反差太大,邱某极不适应。
2.对父母极度憎恨。邱某2岁时父母离婚,双方都忙于工作,对邱某不管不问,邱某对父母没有什么感情。此次因父亲举报而进入戒毒所,邱某对父母更加憎恨,认为家人都不要自己了,极度悲观失望。
3.无法接受失去自由。邱某从小叛逆、任性,父母不管他,爷爷奶奶管不住他,老师不愿管他。他狂妄自大,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来到戒毒所后,需要严格遵守所规队纪,不能随意活动,邱某感到处处受到制约,焦虑烦躁不已。
经心理矫治中心、戒毒医疗中心综合研判:邱某情绪暴躁易怒问题,可排除焦虑症、双向情感障碍、躁狂症、孤独症等病理性因素,主要是由压力过大、睡眠不足引发的,可通过调整心态、改善睡眠得到缓解。
(二)综合矫治
综合邱某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和个性特征,民警制定了“稳定情绪与改善认知共进,培养责任心和亲情帮扶并举”的矫治方案。
1. 改善认知,疏导情绪。进入戒毒所后,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邱某一时难以适应,多次违反管理规定。他不服从民警管理教育,经常与其他戒毒人员发生冲突。民警多次找他谈话教育,安抚他的情绪。但邱某非常抵触,一直沉默不语,不愿意多讲话。民警就从邱某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尝试着建立关系。听说邱某喜欢玩网络游戏,民警就与他聊游戏内容、游戏技巧,渐渐地提起了邱某的兴趣。他终于开口和民警交谈,倾诉内心的苦闷,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抱怨父母,抱怨戒毒所,抱怨公安机关。民警耐心倾听,告诉他要尽快适应这里的生活,接受强制隔离戒毒的现实,违法了就必须接受惩罚,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邱某自控能力差,情绪暴躁、易激惹。心理咨询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引导他正视自己的情绪,接纳自己的情绪,用正确的方式宣泄心中的苦闷,并传授他冥想、深呼吸、心理暗示等放松技巧,让他学着调适自己的心理问题。经过长时间的心理疏导,邱某逐渐平复了情绪,不再烦躁不安。
2.亲情帮扶,解开心结。进入戒毒所后,邱某非常憎恨家人,认为家里人都抛弃了他,不愿意和他们联系。民警联系到邱某的父亲,并安排了视频会见,父亲向邱某解释了向公安机关举报他吸毒的初衷和良苦用心,最终得到了邱某的理解。邱某的母亲一直给邱某写信,可邱某一直不愿读。民警征得邱某同意后,在邱某面前开启信件诵读给邱某听。当听到母亲说:“愿意用生命换来你的健康,愿意用余生来好好陪伴你!”邱某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嚎啕大哭起来。自此以后,邱某开始主动给家人写信、打电话。前妻也在邱某家人的劝导下,主动和邱某通话,并说只要邱某能戒除毒瘾,出去后好好工作,就再给邱某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民警还组织邱某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让他学会感受亲情,懂得家庭责任、懂得感恩,理解父母的不容易。邱某与父母之间的坚冰开始融化,他的心结打开了,开始接受了戒治生活,主动参加教育戒治。
3.宣泄情绪,提升责任心。为了帮助邱某融入集体,民警鼓励邱某多与他人交流,改善人际关系,适应场所环境。随后,根据邱某的表现情况,民警安排他帮助一名腿脚不利索的戒毒人员。邱某听后,当即表示自己愿意接下这个担子。从此,邱某每天背着这名腿脚不便的戒毒人员上下楼,没有推诿、也没有埋怨。从一个需要别人帮扶的戒毒人员到主动帮扶他人的戒毒人员,邱某发生了很大转变,不再懒散,有了责任心,也融入了集体。
4.学习法律,增强戒毒意愿。邱某的吸毒行为,很大程度上是文化水平不高、法治意识淡薄造成的。邱某认为吸毒是小事情,没什么大不了,只要不贩毒就没事,还天真的认为吸毒不会上瘾,对身体也没有太大危害。针对邱某的错误认知,民警首先对其开展吸毒危害性、违法性教育,让他认识到吸毒是违法行为,吸毒不仅影响自己的身体,还影响家庭和社会,后果很严重;其次,为其讲解国家禁毒政策和《禁毒法》《戒毒条例》等相关法律知识,告知对他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决定的依据;最后,组织开展法律常识教育,并为其提供法律书籍,强化他的法律意识。在教育矫治过程中,民警引导邱某认识错误,珍惜当下,谋划未来。
(三)矫治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矫治,邱某的精神状态有了很大改变,情绪趋于平稳,不再有自暴自弃的念头,在行为养成和教育矫治等方面进步明显,实现了从被动戒治到主动戒治的改变。现在的邱某与家人正常沟通,相互牵挂,承诺回去后要好好生活,不再碰毒品。他与其他戒毒人员融洽相处,对戒毒所和大队民警心怀感激。
【案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