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未成年戒毒人员刘某的教育矫治案例

未成年戒毒人员刘某的教育矫治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未成年人吸毒是当前禁毒戒毒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未成年人处于身心发育尚不健全的阶段,针对未成年戒毒人员的管理教育,戒毒民警不仅要帮助他们激发戒毒动力、摆脱毒品控制和消除心理依赖,还要加强“三观”教育,积极引导未成年戒毒人员改变不合理认知,树立正确价值观,培育健康心理,健全完善人格。


【案例基本情况】


刘某,男,2005年出生,初中文化,安徽潜山人。刘某是独生子女,家境优越父母因工作原因平时对其疏于管教。初中时受不良影响开始出现越轨行为,打架、闹事、长期夜不归宿,初中毕业后长期与社会闲散人员混迹酒吧、夜场等娱乐场所。期间发现同伴吸食毒品麻古,出于猎奇心理尝试吸食毒品,而后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因吸食毒品被当地公安机关决定强制隔离戒毒。

刘某入所时年仅十七岁,属于未成年戒毒人员。入所后表现出强烈恐惧和焦虑情绪,日常生活中面对民警的关心和询问,害怕、紧张表现明显不敢直视民警,眼神闪烁不定,抵触情绪严重。夜晚就寝后时常躲在被子里哭泣,白天各类训练项目无法完成,时常情绪崩溃、瘫坐在地嚎啕大哭。鉴于其未成年人身份,相比成年戒毒人员,心理承受力脆弱,对戒毒所陌生环境的恐惧、误解对民警的本能防备,多种因素交织让他,无法适应在戒毒所的生活。

(一)原因分析

刘某吸毒的原因包括心理特质、认知缺失、家庭因素和环境影响等四个方面

1.心理特质。刘某年幼心智不成熟,且伴有轻度自闭倾向,使得其在面对陌生环境时易产生不安与恐惧,自幼在父母庇护下成长,依赖心理严重,骤然脱离家庭和父母,内心深处的无助感和孤独感剧增。其心理防御机制表现与外界疏离,难以融入集体、参与集体活动,对戒毒所封闭式环境适应性差,情绪易于波动。

2.认知缺失。认知能力差、法律意识淡薄,导致刘某对毒品缺乏正确的认知。其将毒品视同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消费品,忽视毒品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特别是对自己造成的巨大伤害,这种认知偏差成为他抗拒戒毒的内在阻力。

3.家庭因素。刘某家庭的特殊性为其戒治增添了另一负性因素。刘某父母均身患疾病,在得知其吸食毒品后受到打击病情加重,让刘某内心深感愧疚。自幼家人的过分溺爱造成其缺乏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一旦脱离家庭庇护,生活上与心理上的双重不适应,造成其在戒治期间情绪更不稳定,更加渴望亲情的慰藉。

4.环境影响。刘某尚未成年便混迹娱乐场所,与不良社会人员交往,加上缺乏必要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自我管控能力,降低了对毒品的警惕性,最终导致其走上吸食毒品的错误道路。

(二)矫治过程

1.调适心理状态。鉴于刘某存在轻微自闭倾向戒毒所戒治环境的强烈不适应,民警首先采用了“逐层解析心理”的策略。通过安排表现较好的戒毒人员介入其日常生活,在生活中给予照顾和帮助,在课堂教育、康复训练及习艺劳动上耐心指导逐步消除刘某的内心隔阂。鉴于刘某对民警的误解源于影视中的刻板印象,民警采取非正式的接触方式拉进彼此距离,平易近人的形象逐步缩小心理鸿沟。针对其对戒毒必要性的错误认知,民警运用大量的案例和丰富的戒治经验,教育引导刘某正确认识戒毒的必要性。同时,用正反两方面案例典型,对其开展正向激励,鼓励其勇敢面对错误过往,积极戒治向前。在民警的悉心关怀与不懈努力下,刘某逐步克服对戒毒所的恐惧和对民警的畏惧,逐渐向民警敞开心扉,开始真诚交流,并明确戒治决心,承诺遵规守纪,努力戒毒。

2.重新建立合理认知。鉴于刘某对于毒品认知存在严重误区,民警从毒品常识教育讲起,逐步深入,讲述毒品的危害、戒毒的方法技术,帮助刘某建立对毒品的系统性认知。刘某像海绵一样吸收着各种知识,经常主动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甚至主动分享知识给其他戒毒人员,面对日常考核由畏缩变为自信。

3激发戒治动力。刘某非常想念家庭,民警积极联系其父母,说明刘某的戒治表现,开展亲情帮教。协调其所在司法局通过视频会见系统进行远程会见,让刘某定期与父母“见面”。父母健康状况的持续好转,亲人的关心、教诲和鼓励,让刘某内心受到较大触动,多次失声痛哭。亲情帮教激发了刘某戒毒的动力

(三)效果评价

教育矫治过程中,刘某实现了从初期的消极抵抗到积极融入的明显转变,不仅在教育教学、康复训练、习艺劳动、生活技能上实现了自主自立,也在心态上展现出积极向上、力求早日回归社会的意愿,从一名哭泣少年到一个独立自理的成年人,每一步皆是教育矫治结出的硕果。


【案例思考】

(一)心理干预要细致入微。未成年人心理状态复杂易变,刘某又身在强制隔离场所这一特殊环境,需要对其做好心理调适。这就要求戒毒民警不仅要关注日常行为表现,还要敏锐地捕捉其情绪波动,及时干预,逐步消除其恐惧情绪,建立信任关系,引导他们树立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此外,针对个性差异,如自闭等特质,应采取更加温和耐心的沟通方式,促进其情感表达,提高其社会功能。

(二)教育矫正要全面深入。针对未成年戒毒人员存在的知识盲区,教育矫正需要覆盖法律常识、毒品危害、社会责任等内容。教育方式要多样化,采用如理论教学、实例分享、互动讨论等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提升其自我保护与社会适应能力,形成保护性价值观。

(三)亲情帮教要运用得当。家庭在戒毒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对于未成年人戒毒人员,亲情帮教如果运用得当,能够发挥很好的正面激励作用。通过亲情会见、亲情电话、书信往来等方式,开展亲情帮教,发挥亲情的力量,可以有效帮助未成年戒毒人员缓解、消除孤独感和焦虑感,激发戒毒动机,坚定戒毒信心。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