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目标+团队”的方法帮助戒毒人员在后续照管中防复吸的教育矫治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2021年中国毒情形势报告》指出,全国毒情整体向好态势继续得到巩固拓展,呈现境外毒品输入数量和国内制毒产量“双减”,国内毒品供应量和流通量“双降”,毒品走私贩运和制毒物品流失问题得到遏制,毒品滥用规模和涉毒犯罪案件连续多年下降的良好态势。但在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后续照管防复吸教育工作中,仍面临很多现实困境。戒毒人员在戒毒所学习了各类戒毒方法,思想上做了大量准备,下定决心,远离毒品,可回归社会后难拒各种诱惑,复吸似乎就“在所难免”了,戒毒人员困在“强戒—复吸—强戒”的恶性循环中,深感痛苦,却又无法自拔,戒毒民警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却深受“多戒”现象困扰,工作挫败感强、成就感低。笔者在所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对戒毒人员在后续照管防复吸教育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与实践,帮助5名戒毒人员在后续照管中实现了从不敢吸,到不能吸,再到不愿吸的转变。
【案例基本情况】
2021年4月某天,我们给回归指导期的15名戒毒人员上心理防复吸课。当讨论防复吸的问题时,我们深切感受到,她们很想戒毒但又迷茫,回归社会后面临重重困难和种种诱惑,很担心复吸,害怕再被强戒。课后针对防复吸难题,我们将教育矫治理论和工作经验相结合,做了一些探索、尝试和实践,具体内容和方法如下:
一、转变思路,寻找出路
面对戒毒难题,我们试着站在戒毒人员的角度理解戒毒人员,比如我们也常会陷入“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不良循环中,戒毒人员面对毒品诱惑似乎更容易选择放弃或逃避。如何打破恶性循环?需找到科学合适的戒毒方法。
(一)转变戒毒思路,改变戒毒认知,提高戒毒信心
北大心理学博士、心理学家李松蔚老师在《5%的改变》一书中说“你只想要100%的改变,所以你才被困住了;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先试试把5%做好。” “不必拼尽全力,只要微小的行动,就能突破思维的困境。”戒毒很难,改变很难,但不是做不到。试着转变思路,变化要求,防复吸教育不等于“永不复吸”。“永不复吸”的目标太大太难太满了,会吓退很多人,更容易让人选择“不开始”。我们在戒毒人员中反复试验后总结形成了一组提问,效果很好,提问内容如下:
第一问:戒毒难吗?
得到的回答是“难!”(若有人答“不难”,会受到其他人的质疑,“不难”或许是违心的回答,也或许是不假思索的应付。)
第二问:再不吸毒,这个目标好实现吗?
大部分时候得到的回答是“太难了。”
第三问:那如果让你戒一周,难吗?
戒毒人员一般都会回答“那不难”。
第四问:那戒一个月呢?
戒毒人员一般都会回答“也不难”。
第五问:那戒半年或者一年呢?
当问到这个问题就有很多人开始怀疑了,面部表情也变得复杂,常得到这样的回答“也还可以”、“有点难”、“一年的时间会发生很多事,不好控制”......
第六问:那如果我们把半年看作是“6个一个月或24个一周”,一年看作是“12个一个月或48个一周”,这样感觉怎样?
这个时候戒毒人员会变得兴奋,会露出笑容,就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我们把以上提问称为“循序渐进”提问,目的是打破戒毒人员对戒毒的畏难认识,让戒毒人员的心态产生松动,从容易的5%开始,从“能做到的”“愿意做的”开始,只有迈出了第一步,才会有第二步、第三步。没戒毒打算的戒了一个月,打算戒毒一个月的戒了三个月,或打算戒三个月的戒了半年,都是进步和成绩。肯定和鼓励戒毒人员一切积极的想法和努力的行为,改变对戒毒的畏难认知,提高戒毒信心,增强戒毒信念,付诸戒毒行为。
(二)大目标和小目标结合,改变从行动开始
大目标是行动的方向,是指路明灯,大目标是在十字路口彷徨时,帮助做出选择的指导思想。大目标很重要,但大目标较为遥远、空泛、不具体,会让人感到遥不可及,走着走着就忘了,或者走偏了,遇到困难也很容易放弃。“永不复吸”是大目标,是总任务的100%,我们将大目标拆分成若干小目标(即若干个5%),会更有助于实现大目标。小目标是阶段性的,比大目标更加具体明确,更具方向感,一个小行动就能实现的,能较快感受到成就感。戒毒人员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小目标,比如将戒毒小目标设定为戒毒一周、戒毒一个月、戒毒三个月等,一点努力,实现了一个小目标,获得了成就感,增加了自信心,有助于步入良性循环。
二、抓住契机,请君入瓮
(一)约定
上文提到的回归指导期15人再次上心理防复吸课时,我们进行了“循序渐进”提问,她们对这个想法产生了浓厚兴趣。我们抓住良机,鼓励她们认真思考自己的戒毒小目标(小目标的要求是:发自肺腑的、适合自己的、能见诸行动的),并将解戒日期和戒毒目标天数亲自写下来,然后一起将目标天数算到具体的日期,比如说赵某于2021年4月29日解戒,目标天数是15天,目标日期即为2021年5月13日(具体内容详见表1:《戒毒人员戒毒目标情况登记表》)。具体到某年某月某日,目的就是让目标具体明确,更具方向感。我们与15人做了约定,课后建立微信群,愿意参加的出所后可以加入微信群。通过微信群的方式可以做到“一对多”,在群内戒毒人员可以互相支持、帮助、鼓励、监督、学习等。
表1:
序号 |
姓名 |
解戒日期 |
戒毒目标 |
目标具体日期 |
1 |
田某 |
2021.5.14 |
5个月 |
2021.10.14 |
2 |
何某 |
2021.5.16 |
6个月 |
2021.11.16 |
3 |
周某 |
2021.4.30 |
3个月 |
2021.7.30 |
4 |
苏某 |
2021.5.8 |
6个月 |
2021.11.8 |
5 |
王某 |
2021.5.16 |
6个月 |
2021.11.16 |
6 |
霍某 |
2021.5.19 |
1个月 |
2021.6.19 |
7 |
赵某 |
2021.4.29 |
15天 |
2021.5.13 |
8 |
赵某某1 |
2021.5.17 |
1个月 |
2021.6.17 |
9 |
邸某 |
2021.4.30 |
1个月 |
2021.5.30 |
10 |
赵某某2 |
2021.5.21 |
6个月 |
2021.11.21 |
11 |
邓某 |
2021.5.14 |
6个月 |
2021.11.14 |
12 |
王某某 |
2021.5.17 |
1天 |
2021.5.19 |
13 |
郭某 |
2021.5.1 |
1年 |
2021.5.1 |
14 |
贾某 |
2021.5.1 |
7个月 |
2021.12.1 |
15 |
宋某 |
2021.5.6 |
100天 |
2021.8.16 |
(二)建立微信群
15名戒毒人员陆续解戒,共6人加入了微信群。2021年5月9日建群,当时只有赵某和苏某两人。5月16日,周某入群;5月17日,何某入群;5月19日,王某某入群;5月25日,王某入群。
微信群建立,取名为“坚持就是胜利”。有群必须有群规:在群内的成员首先必须保证没有复吸,并且要在每天晚11点前,在群里报到。有错过或忘记的,次日必须在群里说明原因,若连续3天未报到并说不出原因,会被移除出群。
(三)确定目标
与6个人确定各自的目标日期,目标日期快到时,会提醒确定下一次的目标,并明确到具体日期。并毫不吝啬地肯定她们的努力,强化她们实现目标的成就感,鼓励制定切实合理可行的下一步目标(具体内容详见表2:《戒毒目标任务登记表》)。
表2:
序号 |
姓名 |
解戒日期 |
第一次目标 |
第二次目标 |
第三次目标 |
1 |
赵某 |
2021.4.29 |
15天(2021.5.13) |
6个月(2021.11.13) |
1年(2022.11.30) |
2 |
周某 |
2021.4.30 |
3个月(2021.7.30) |
6个月(2022.1.30) |
2年(2024.1.30) |
3 |
苏某 |
2021.5.8 |
6个月(2021.11.8) |
1年(2022.11.8) |
|
4 |
何某 |
2021.5.16 |
6个月(2021.11.16) |
1年(2022.11.16) |
|
5 |
王某 |
2021.5.16 |
6个月(2021.11.16) |
2年(2023.11.16) |
|
6 |
王某某 |
2021.5.17 |
1天(2021.5.19) |
2021.7.22移除出群 |
|
王某某的第一个目标是1天,具体日期是5月19日,该入群日期是5月19日,跟其确定下一个目标,一直未给出明确答案,但王某某仍能坚持每日在群内报到。到7月22日,王某某连续3天未报到,多次询问未果,遂将其移除出群。值得一提的是王某某计划戒毒一天,但该在群内坚持了两个月,从某个角度讲,对她来说,也是努力的结果和进步的表现,应该被肯定,我们将通过其他方式对王某某持续关注。
(四)每日报到
到写这篇文章时,已经过去一年五个月了,五百多天,剩下的5个人,每日在群内报到,偶有未报,能在次日解释原因,并作出承诺“未复吸”。偶有群主未回复,她们仍能自发、自主在群里报到。她们之间还会相互监督,比如说某某某日没报,大家会讨论如何处罚,共同商讨提出不能把“忘记”和“忙碌”作为理由,要把“每日群里报到”看作是最重要的事情。
(五)目前状况
这5个人先后找到了工作,忙碌的工作生活之余坚持每天在群里报到,现在5人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最晚报到的还会受到大家批评。目前每日报到的时间也越来越早,一般均在上午就全部完成报到。她们也常在群里与大家分享各自的喜怒哀乐。王某常跟大家分享“心灵鸡汤”;周某说想要重新组建家庭,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何某守在父亲病床前尽孝;赵某常常陪伴年幼的孩子,弥补之前孩子缺失的爱;苏某最爱监督别人有没有报到。
她们的自觉和坚持,让我们很感动;她们从“15天”的戒毒目标到“两年”的勇气和改变,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她们的努力和信任,让我们更有信心与她们一起继续走下去。
【案例思考】
一、目标+行动=改变
合理可行的目标确实可以帮助我们实现目标。我们常通过制定合理可行的目标帮助自己坚持做完一件事,当坚持做完的时候,成就感满满,慢慢地自信心增加了,坚持的能力也越来越强。戒毒人员戒毒也同理,目标明确具体、切实可行,很快就能获得成就感,增加自信心。当努力行为被人看到、被人肯定的时候,会形成正向强化,增加自信心,坚定坚持的决心。我们关注她们,毫不吝啬地表扬她们做的好的方面。比如赵某,她最初的计划是15天,我们忽略目标时间的长短,重视她对戒毒的认真与真诚。她的戒毒目标天数从15天到6个月再到1年。变化的不仅仅是天数的增长,更体现的是她戒毒的信心、决心和勇气。
二、1+1>2
团队的力量远大于一个人的力量,戒毒路上不是一个人在作战。遇到困难时,会得到团队的帮助;失去信心时,会得到团队的鼓励;犹豫徘徊时,会得到团队的支持;想放弃时,有来自团队的监督。周某说:“姐妹们可以抱成团。”苏某说:“我感觉这个群起到的最大的效果就是,在戒毒的道路上不是我一个人,我们大家是一个团队,一起往前走,一起努力,还有天天签到,看起来是一件很不起眼的事情,但就跟我现在减肥天天打卡一样,成了我现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也时刻提醒我,不能碰那些不该碰的。”
我们把想法变成了实践,并且帮助5名戒毒人员树立了坚定的戒毒信念,增强了戒毒信心,成功保持操守一年多,而且这个时间还在不断延长。我们相信戒毒人员的戒毒决心,不放弃不抛弃,始终学习,不断积累经验;戒毒人员信任我们,愿意跟从我们的建议,并为之付出努力。我们与戒毒人员相互激励一起前行,形成了良好的良性互动模式,坚信“坚持就是胜利”可以走的更远。我们也希望能将有效的防复吸教育的方法推广出去,让更多的戒毒人员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