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沙盘游戏疗法对邬某进行认知重塑的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沙盘游戏疗法作为艺术疗法,可以使来访者通过构造布景、摆弄沙具模型,找到一个有效的表达方式和宣泄途径,也能更好地接近无意识,激活自身具有的健康情绪和治愈因素,从而有效解决来访者自身的负面情绪,为其人格的健全发展提供有效帮助。自司法部2002年大力提倡在监管场所开展心理矫治工作以来,沙盘游戏疗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矫治手段应用于被监管人员情绪调节、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环境适应和未来规划等多个方面。
邬某,男,已婚,30岁,因吸食冰毒被强制隔离戒毒两年,此次为第三次强制隔离戒毒。与妻子育有1女,现已7岁,父母均为农民,弟弟因抢劫入狱,目前仍在服刑。邬某19岁步入社会,因文凭不高,找不到好工作,工作和生活上不顺心、压力大,不久后就接触毒品。入所后消极参加各种戒治活动,不愿与舍友交流,虽有家人联系方式但不曾与家人联系。自述患有抑郁症,因曾经吞食异物感觉身体不适,多次向大队警察申请所外就医,经综合评定其不符合所外就医条件,故未批准其申请。因此邬某时常有对抗管理的行为出现,因一次与同宿舍人员发生肢体冲突被列为重点关注人员。对邬某进行SCL-90测试,结果显人际关系敏感因子1.96,抑郁因子2.01,为轻度抑郁。
【案例基本情况】
一、方案制定
针对邬某的基本情况和大队警察反馈的现实表现,心理咨询师尝试以沙盘游戏疗法帮助邬某宣泄消极情绪,探索重塑其健康人格的途径。对邬某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治疗,前两个月按照每周一次的频率对邬某进行心理疏导,之后根据每次治疗效果和本人的意愿反馈适当调整治疗时间,调整为两周一次。治疗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来访者展露心声、对来访者进行认知重塑、巩固治疗效果。
二、实施情况
第一阶段:建立良好咨询关系。
在第1次咨询中,咨询师向邬某作简单的自我介绍,通过初步的谈心谈话建立互相信任的咨询关系,同时向邬某介绍沙盘游戏治疗及其操作方法、游戏规则,并引导他通过观看沙盘、摆弄沙具,初步感受沙盘。此时邬某表达出了对沙盘的兴趣,并摆出了沙盘,但沙盘过程邬某沉默时间较长。沙盘摆放结束后,咨询师让邬某对本次沙盘进行主题命名,邬某表示没有什么主题,咨询师对邬某的表现表示肯定并结束了本次咨询。咨询师对初次沙盘进行观察,发现了一些经典元素“房子”“河流”“大树”等,但互相距离较远,且不同程度出现了倾斜和掩埋的现象,且“河流”的出现隔断了咨询师和邬某的空间,未出现“桥梁”,表现出邬某内心对于咨询的抗拒心理。第2次咨询,咨询师向邬某询问第一次的沙盘感受,邬某表示与小时候的过家家游戏相似,认为这样的游戏意义不大,不过能够暂时脱离习艺劳动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在第二次沙盘摆放过程中,邬某所花时间相较第一次沙盘相近,所使用的沙具相较第一次多,对于第二次的沙盘主题邬某进行了主题命名,并主动向咨询师介绍自己摆放的想法,整个过程中邬某较为放松,对于咨询师的关注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抗拒。虽然出现“河流”,但这次的“河流”不再将咨询师与邬某隔开,同时“河流”上出现了“桥梁”。在第一阶段的咨询过程中,借助沙盘和咨询师的陪伴和积极关注,让邬某感受到了空间的安全和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自己的消极情绪。
第二阶段:来访者展露心声
在这一阶段,邬某与咨询师的语言交流逐渐增加,逐步向咨询师展开心扉,这一阶段邬某共摆了4次沙盘,开始对咨询师聊起自身近期情绪和行为,以及对身边人的看法,包括同宿舍的舍友、分包警察、父母、妻子和女儿等。邬某提到自己的父母忙于家中农活,从小到大都没有怎么关心过自己和弟弟,曾经有次学校向学生收取课外辅导费,但他与由于、沾染上了烟瘾,便将父母给的辅导费用于买烟,父亲知道后痛打了一顿,他的腿上也因此留下了伤疤,便一直记恨在心。之后与父亲的交流仅为了要生活费。步入社会后因学历不高只找到了一份月薪不高的工作,加上失去了父母的经济支持,他过得十分拮据。感到丧气的时候自己的好友邀请去酒吧放松,就沾上了毒品。之后在妻子的鼓励下尝试过几次戒毒,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现在进入了戒毒所也想好好改正重新做人,但是对戒除毒瘾没有信心。目前女儿已到了上小学的年纪,自己却无法陪伴,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的老公和父亲,没有给予妻子和女儿一个完整的幸福的家庭,愧于联系妻子,想尽快出所。之前听说可以通过所外就医的方式缩短戒毒期限,所以在入所后想通过自己有抑郁症需要治疗为借口进行保外就医。但因医院次次“阻挠”导致自己的想法不得实现,所以出现了一些消极对抗的行为。在这一阶段,咨询师通过对沙盘的观察,邬某的沙盘摆放相较第一阶段有了更丰富的内容,出现了很多植物和动物,如“草地”“花朵”“羊”“狗”等。咨询师注意到邬某开始搭建治愈主题沙盘,而在与邬某的交谈中,咨询师发现邬某过多的强调“绝对”因素,对于一些事物的看法和观点抱有较为极端的认知。
第三阶段:对来访者进行认知重塑
通过前6次的沙盘游戏治疗,咨询师对邬某的情况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发现邬某情绪消极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些错误的绝对认知情绪。而邬某也多次提到女儿,在沙盘中的治愈主题多与女儿相关。于是在第6次沙盘结束前,咨询师给邬某布置了作业,让邬某列出让自己感到悲伤、气愤等不愉快的情绪,邬某表示愿意。在第7次沙盘时,咨询师对邬某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谈话治疗,通过对事件的探究去挖掘邬某背后深藏的不合理认知,引导邬某打破原有的认知,并建立合理的认知。在第1次作业中,邬某列出了“我吸毒了,我不可能戒得掉的,我老婆只会看不起我”“我是一个失败的父亲,我女儿以后只会恨我”等让他感到不快的情绪,咨询师通过与邬某谈话,引导邬某通过自证、举反例子和假设方式,邬某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想法过于绝对,在咨询师的帮助下尝试以另外一种角度看待事情。咨询结束时,邬某表示自己还没有足够的勇气去向妻子忏悔,也不奢望得到妻子的原谅,但他决定要与妻子联系。在第9次沙盘时,邬某主动向咨询师提起与家人联系的情况,咨询师看到邬某的沙盘整体呈现出协调、平静的景象,过程中邬某向咨询师表达了其对家人的情感,提出自己之前的想法有些偏执了,并表示自己会朝妻子所期盼的方向去努力。咨询师向邬某提出建议,让邬某通过回顾→举证→假设→回归现实的方式,继续强化巩固合理认知。
第四阶段:巩固治疗效果
在最后一次沙盘开始前,邬某向咨询师进行了倾诉,提到妻子希望他认真戒毒,他也会尝试与家中父亲电话联系。邬某将沙盘主题命名为“努力的希望”,虽然沙盘中仍有象征未完成性事件的沙具,但邬某的亲情系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对于之后邬某的人格发展能够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最后咨询师与邬某对治疗过程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帮助邬某回顾治疗前与治疗后自身的成长与发展,邬某决定结束治疗,并对咨询师表达了感谢和对不合理认知要坚持纠正下去的意愿,如果在以后遇到困难,也会主动向咨询师寻求帮助。
三、实施效果
经过9次沙盘治疗和1次谈话治疗,沙盘游戏疗法借助象征性的语言使得邬某的无意识得以表达,通过建立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桥梁,让邬某的意识与无意识得到充分的对话、斗争和融合,最终完成心理的整合。根据分包警察的反应,邬某与妻子重新取得联系,与舍友交流次数增多,参与所内教育戒治活动意愿大幅提高,能够积极向警察反应自身情况,较好的融入了场所管理中。两个月后,咨询师对邬某进行SCL-90测试,邬某各因子均恢复到正常数据范围内。
【案例思考】
本案例的沙盘游戏治疗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如沙具种类不足,咨询时因场所管理特殊性需要有除咨询师、来访者之外的第三名男警察在场,来访者对于沙具的意义过于执着等,这些是沙盘游戏疗法中的客观和主观影响因素,需要咨询师对来访者给予足够的关怀和关注,才能使来访者更好的投入到沙盘游戏治疗中。在开展对来访者的心理咨询治疗时,由于来访者表现出了不合理认知,咨询师结合实际调整治疗方式,通过谈话治疗对来访者进行干预治疗,最终基本达到治疗效果。
在该案例中,邬某原生家庭关系的不和谐导致其在建立亲密关系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维护与妻子、女儿之间的情感纽带,采取了逃避的方式去处理。而邬某首次接触毒品时间较早,对于毒和毒品对自己的影响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加之社会大众对吸毒者的刻板印象进一步加深了邬某的不合理认知,对于重新开始生活没有任何信心。而邬某呈现的心理问题也普遍存在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作为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心理咨询师,需要引导戒毒人员习得积极的应对方式着力改善其家庭内部关系,协助其重建积极的人际关系网络,为戒毒人员在之后的戒治生活中逐步建立戒治信心,修复和发展社会功能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