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巧用“爱美之心”帮助女性戒毒人员建立戒治信心的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不是狭隘的爱外貌之美,而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精神。蔡元培也说过:“美育是最重要的、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爱美会让人自律,爱美是对自我的珍视。对于女性戒毒人员来说,追求美更是一种提升自信心的方法,会让她们摒弃以往的不良习性,重树开始新生的信心。
【案例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戒毒人员王某,女,1989年出生,初中肄业。2021年因吸食毒品被强制隔离戒毒两年。王某入所后一直较为敏感易怒,行为养成和生活习惯较差,不能与同戒和睦相处,这一切导致王某不能很好地参加日常戒治和学习,对戒治生活没有信心,焦虑迷茫。
(二)原因分析
家庭因素:王某生活在安徽农村,家中重男轻女,从小在父母的打击和弟弟的欺负中成长,初中一年级便被父母要求辍学打工补贴家用,亲情观念淡薄。
社会因素:王某无学历,无一技之长,只能从事低端服务行业,长期社会磨砺让其形成了只有自己强悍、不讲理才能不受欺负的性格。
情感因素:王某十八岁时交往一男友,一起生活8年后被男友抛弃,对其打击较大,在情感中自暴自弃。
(三)方案制定
王某对民警的教育帮教抵触心理较强,正常的学习训练接受度较低。一次民警上课举例讲到很多女性通过时下流行的“刘畊宏毽子操”瘦身成功找回自信时,原本低头无心听课的王某突然抬头,认真听完了剩下的半节课。民警观察到这一情况后,立即乘胜追击,从“瘦身”出发与其展开了深入的谈话,了解到她内心深处对自己外在形象的不满,渴望改变却又害怕改变、无从下手的纠结心理。对此,民警结合其实际,为其制定了“内外变美兼修法”:
1.重塑外在之美——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计划,恢复体能的同时收获健康体魄;
2.发掘内在之美——循序渐进开展读书学习,以读书促进改变,从书本中汲取做人道理,提升涵养。
方案得到了王某的肯定,王某表示会积极配合民警,希望能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
(四)方案实施
1.康复训练——提升体能素质,重塑健康体魄
民警首先对其进行了体能测试,收集测试数据,科学分析评价,根据测试结果出具运动处方,指导她进行科学训练,渐进恢复体能。开始以队列训练、广播体操等运动量较小的运动为主,待身体素质有所提高后,开展戒毒康复操、有氧健身操等中强度有氧训练。通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王某的身体机能得到了恢复,各项体能测试数据有了明显的进步,体重从69kg降到65.9kg,肺活量从1900ml提升到2810ml,握力从33.3kg增加到43.9kg,坐立体前屈从-0.3厘米提高到11.4厘米,整个人看起来明显挺拔精神了。对“运动之美”的追求促进了王某身体健康,提高了适应能力,不仅从身体上也从精神上得到了提升。
表1 王某进行康复训练三个月的体能测试数据对比表
测试项目 |
训练前 |
训练一个月后 |
训练两个月后 |
训练三个月后 |
身高(cm) |
161 |
161 |
161 |
161 |
体重(kg) |
69 |
67.8 |
66.5 |
65.9 |
肺活量(ml) |
1900 |
2150 |
2555 |
2810 |
握力(kg) |
33.3 |
34.7 |
37.7 |
43.9 |
坐立体前屈(cm) |
-0.3 |
0.2 |
6.9 |
11.4 |
2.读书学习——提升内涵修养,奠定戒治信心
“爱美之心”不单单是追求外貌之美,更重要的是追求内在之美。读书是提升内在之美的最广泛、最有效的方法。民警鼓励王某利用休息、晚学习时间多读书,并根据王某实际文化程度,为其精选了一批包括人物传记、国学经典、女性心理、社交礼仪、励志短文在内的文章和书籍,制定了读书计划,每天按照计划进行“读书打卡”,王某从最开始坐不住、读不进的状态逐渐进步,在民警没有要求的情况下开始自觉撰写读书笔记,每天摘抄自己喜欢的好句子或是随笔记录读书感想,民警授课时也会主动参与讨论与发言。国庆前,王某写了一篇祝福祖国的文章,在民警的鼓励下向所内刊物投稿。至此,王某真正感受到了“文字之美”给自己带来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去找书、去阅读。同时,民警还对王某强化美学教育,引导王某从身边的人和事去发现美、认知美、感受美,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从而建立戒治信心,不断进步。
表2 第一阶段读书计划书目(篇目)表
类 别 |
书目(篇目) |
人物传记 |
《九蒸九焙的传奇》《我坚信》《穿普拉达的女王》 |
国学经典 |
《唐诗宋词300首》《弟子规》《三字经》《朱子家训》《二十四孝》 |
女性心理 |
《女性心理成长自疗课》《自卑与超越》《爱的艺术》 |
社交礼仪 |
《图解礼仪常识》《生而优雅》 |
励志短文 |
《境由心造》《大和小》《如花》《思想的小鱼》 |
3.艺术熏陶——提高审美情趣,感受传统文化
民警积极借助女所与“正则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吕存大师建立“正则绣”教育基地、开展“正则绣”艺术戒治的契机,鼓励王某积极参加“正则绣”学习培训,通过每周10-12小时劈丝、铺色、运针等技法的练习,熟练掌握绣法技能的同时,在练习中平静心境、锻炼定力,充分感受传统文化艺术对心灵的熏陶。“正则绣”课堂外,民警对王某强化美学教育,引导王某从身边的人和事去发现美、认知美、感受美,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五)实施效果
经过近半年对“美”的追求,王某整个人的气质和心态改变了许多:原本懈怠邋遢,现在干净整洁;原本敏感多疑,现在自信开朗;原本消极悲观,现在积极向上……民警巧用王某的“爱美之心”,引导其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坚定了她摒弃恶习、努力学习、积极戒治的信心和决心。
【案例思考】
(一)理解共情,真诚施教解心结
戒毒人员刚入所时往往会表现出较为极端的性格特征,这种表现有可能是环境不适、自我保护的现象。民警在教育引导时要给与更多的耐心和关心,帮助其逐渐拨开自我防御的那层“壳”。
(二)对症下药,完善人格树新我
女性戒毒人员心理更为脆弱敏感,民警要善于观察,找准切入点,走进其内心世界,与其共同寻找改正陋习、重塑自我的好办法。
(三)鼓励肯定,正面引导促成长
当一个人被别人认可与肯定,其价值感荣誉感就会油然而生。民警在教育戒治中要多多对戒毒人员认可与肯定,让她们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促进内心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