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叙事疗法帮助女性戒毒人员韦某改善家庭关系的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叙事疗法的过程就是让当事人先讲出自己的生活故事,再通过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的重排和诠释,从中发现新的角度和态度,帮助来访者对抗和摆脱压抑性的、占支配地位的叙事方式,让来访者成为一个积极的生活故事的作者,以此改变病态的心境。本案例采用叙事疗法对韦某的家庭关系认知进行外化、解构、重建和巩固四个阶段的干预,挖掘家庭关爱韦某的独特结果,构建积极的家庭关系故事。实现在家庭关系认知改变的同时带动家庭关系改善的行为变化,实现毒品戒断,为日后出所得到家庭实际支持和回归社会做准备。
【案例基本情况】
一、评估与诊断
(一)韦某成长经历及现状
韦某,女,50岁,离异,初中学历,从事销售,20年吸毒史。无重大疾病,头脑清晰无精神病史。2000年朋友聚会被劝说主动吸食K粉,初吸出现呕吐、头晕等不适症状,后因多次吸食于2006年被抓强制隔离戒毒;2014年二次被抓,兄长对其进行劝说并未采取强制性管教;由于韦某害怕失去朋友,继续同朋友互相请客吸食K粉,直至2020年10月第三次被抓送至广西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
韦某父母早逝,家里有两个哥哥,大哥常年在外务工,二哥由于吸毒导致存在精神方面的疾病,大哥对二哥和韦某吸毒行为感到失望,家庭变故导致韦某情感转向吸毒的朋友,以获取情感支撑。入所后,韦某对戒除毒瘾缺乏信心,不愿意联系家人,常出现情绪低落、失眠等症状,无法正常参与戒治活动。
(二)初步评估
对韦某进行SCL-90心理测验,心理测验结果为:人际关系2.35、强迫2.50、偏执2.0,都高于全国常模水平。主要症状表现为:自我感觉心理负担较重,积极性不高,情绪低落,思想消极。
(三)原因分析
心理因素:性格敏感、脆弱,认知水平较低,认为自己不可能戒除毒瘾,对改善家庭关系信心较低。
家庭因素:父亲早逝、二哥因吸毒精神异常,在被抓期间母亲因未得到及时救治而病逝,加深韦某与大哥的矛盾与隔阂。因其被强制隔离戒毒与二哥生活困难,家庭负担急剧增加。
社会因素:街坊邻居对其及其家庭的歧视。
(四)制定具体咨询方案
根据其具体情况开展:叙事疗法
咨询目标:改善韦某的家庭关系,帮助韦某走出对家庭关系的无意识压抑,从而重新构建积极自我,并将这些力量和积极的自我认同感顺迁到当下的戒治生活。
二、实施步骤
心理咨询师决定以叙事疗法作为主要矫治方法,遵循“建立信任-叙说故事-外化重构-行动蓝图”的途径,通过共情、陪伴等方式帮助韦某调节低落情绪、减轻心理负担、改善家庭关系。
(一)建立信任
韦某性格内向,不擅长与人交流沟通,常常把自己孤立起来,自我封闭性。心理咨询师为了取得韦某的信任和改变交流困难的局面,在生活区、教学现场等场合主动找韦某说话,通过几句简单的聊天了解韦某学习、人际等情况,让韦某感受到心理咨询师对其的关心和尊重,并与心理咨询师逐步建立相互信任关系。
(二)叙说故事
建立信任关系后开展咨询,韦某坦诚自己的生活经历:“我的爸爸很早就离开人世了,家里只剩我和两个哥哥。我和大哥很少说话,第二次被捕之后不久我妈妈就离开人世了。二哥因为吸毒脑子不正常了,在家里也很艰难,也和我失去了联系。”
韦某依据自己的吸毒行为和兄长的沉默,断定自己已遭放弃。“在所内两年时间同兄长大哥觉得我拖累了家里,还说妈妈就是因为我才会病情恶化的”这样的想法让韦某将自己视为家族的罪人。
韦某的情绪及言语描述侧面反映出她对家庭温暖及关怀的渴望,没有有效的处理方法导致消极、自责。理咨询师积极关注倾听和收集资料,了解韦某生活中的主线故事和消极叙事,通过共情来表达对韦某情绪体验的理解和接纳。最后归纳出其想解决的问题是:愧疚感、与兄长的关系、得到家人关怀支持。叙事环节开展以来,韦某打开心扉分享自己心里的想法,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逐渐放松;越好咨询时间都能提前做好准;在宿舍中同其他戒毒人员的日常交流也开始逐渐增多。
(三)问题外化——外化吸毒与家庭的绝对联系
一是获悉吸毒缘由。韦某第一次接触毒品的场景和吸毒缘由中了解到,韦某辍学后在朋友的诱惑下染上毒品,父亲离世后哥哥们忙于自己的事业,疏忽照顾,心里认为哥哥视事业比自己更重要。从叙事中可以发现韦某吸毒缘由来自家庭变故,并非是家庭关系恶化导致的结果,缺少父亲的陪伴,失去父亲孤独无助以及兄长未能及时发觉,致使韦某向外界寻求情感支持,染上毒瘾。
二是帮助韦某的缓解自责心理和愧疚感。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先对韦某进行肯定与鼓励,肯定韦某在上学期间明知身边有同学在吸毒也未染上毒瘾,因父亲去世,分离悲痛以及家人疏忽,导致其寻求伙伴认同进而吸毒。将吸毒行为与韦某个人主体剥离开来,引导韦某找到吸毒行为背后的“非主观”因素,正确的认知归因树立信心。
三是正视吸毒行为,唤醒戒断意识。让韦某明白其实每个人都会犯错,应该把吸毒看作是人生阶段里犯的一个错误,并正视自己的错误。这一环节中,将韦某“失望”、“丢人”等主观负面词汇转变成具体的生理、心理方面的影响,引导韦某正视和接纳错误行为并有改正的机会,唤醒戒毒意识。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将问题外化,外化吸毒与家庭的的绝对联系,强调吸毒行为的主观去责和可修复。经过心理咨询师的引导,韦某认识到,每个人都会遇到问题都会犯错,关键是勇于改正。至此,韦某与心理咨询师的信任进一步加深,有了戒毒的决心。
(四)故事重构——重构家庭关系积极叙事
通过咨询,韦某发现家庭关系中的闪光点。例如,咨询师询问“当你觉得哥哥们不关心你的时候,他们当时都在干什么呢?”韦某回忆说,父亲去世之后,家里变得很拮据,母亲也一直患病,大哥身上的担子特别重,到处打零工,也很不容易。通过这样的引导,韦某发现哥哥并没有看重事业忽视自己,而是为了改善生活努力创业,没有兼顾她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挖掘更多的支线故事,韦某构建新的生活视野。针对韦某的“问题故事”和“支线故事”进行解析。将问题故事“大哥觉得我拖累了家里,认为妈妈就是因为我才会病情恶化的”、“是我把家给毁了,我的哥哥们已经放弃了我”重构为“我也曾照顾过母亲,我也曾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强制隔离戒毒是一个新的开始,只要我努力戒毒,生活还在继续,哥哥们会重新接纳我”。
(五)行动蓝图——改善家庭关系
通过对韦某戒治表现的持续关注,心理咨询师关注到叙事疗法已经对其发生积极影响。韦某开始积极主动给大哥写信,并拨打亲情电话,拨打亲情电话过程中,开始主动分享自己的戒治生活与关心哥哥和侄女的近况,哥哥也开始改变对韦某的态度,并答应近期会申请远程会见。同时,韦某在日常戒治中也开始主动与其他戒毒人员友好相处,低落情绪得到改善。在叙事疗法的推动下,韦某不仅改善了家庭关系,更是重拾了生活和戒治的信心。
表1 戒毒人员韦某叙事疗法干预前后效果评估
具体表现 |
干预前 |
干预后 |
韦某家庭关系认知 |
消极(哥哥把挣钱看得比我重要、不想理我) |
积极(哥哥挣钱是为了给家庭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
家庭沟通方式和内容 |
单一枯燥(以沉默为主) |
多元化、情感化(书信、电话) |
情感表达及互动 |
双方均被动 |
主动表达情感并给予回应 |
表2 戒毒人员韦某两次进行SCL-90心理测验结果对比
具体症状 |
第一次 |
第二次 |
人际关系 |
2.35 |
1.3 |
强迫 |
2.50 |
1.2 |
偏执 |
2.0 |
1.0 |
三、效果
经过心理咨询师分阶段的教育引导,再次对韦某进行SCL-90心理测验,测验结果各项因子基本处于正常值。韦某能够正确看待过去发生的不愉快的“问题事件”,学会了用“问题外化”的方式来看待事情,并从过去发生的事情中发现新的“闪光点”。韦某从认知层面的变化促使家庭关系改善,并表现逐渐适应所内生活、积极参与习艺劳动生产等积极行为。
【案例思考】
一、良好的家庭关系对提升戒毒信心至关重要
在陌生的戒治环境中,家人的不离不弃和鼓励关心对于戒毒人员而言就像是坚实的后盾般重要。在日常的戒治中,要深度了解每一位戒毒人员的家庭关系情况,并推动戒毒人员与亲人形成良好的互动与家庭关系,从而帮助戒毒人员建立戒治信心。
二、叙事疗法的介入对象具有局限性
本案例中通过叙事疗法的介入,韦某的家庭关系认知得以改善并出现家庭关系升温的迹象。但案例中介入对象仅有韦某本身,为了更好的发挥家庭支持作用,我们也应尝试打破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封闭环境限制,尽可能争取联络家庭成员,或者构建家庭成员互助小组等多种形式对戒毒人员的家庭关系进行介入,多方位确保戒毒人员在出所后能得到家庭支持,为戒除毒瘾和回归社会构建良好的家庭互动环境。
三、叙事疗法的长期效度有待考察
叙事疗法有效性的持续度和稳固性有可能会随着戒毒人员解戒之后环境或者重大事故的发生而逐渐递减。所以需要结合叙事疗法和其他心理治疗方法、后续照管等方式综合性评估和帮助戒毒人员解决各类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