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心理疗法引导戒毒人员余某正向情绪的教育矫治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戒毒人员余某,男
入所后余某再次以右锁骨骨折无法活动,如不手术存在安全隐患为由,向大队申请变更所外执行进行手术,结果遭到拒绝。至此余某开始不服从管理,脾气暴躁,与其他戒毒人员产生矛盾,并且反复多次向大队领导和其他警官反映要求办理变更,出所进行治疗。经过大队警察教育谈话后仍不信服,继续以自己言行表示反对,并在戒毒人员中传播消极戒毒理念。
【案例基本情况】
(一)问题分析
根据余某的现实表现,大队高度重视,及时反馈工作效果,认真梳理事件过程,结合事件起因经过,充分了解余某之前经历,对余某开展多次针对性谈话,并进行了原因的讨论和归纳。其抗拒戒毒,扰乱戒治秩序主要原因是。
1、认为强制戒毒两年的处罚是不公平的惩罚。在通过警察与其针对性谈话的过程中,余某一直表示自己之前打架,偷窃那进行处罚是可以理解的,但自己后来郁闷烦躁就吸食毒品来宣泄,毒资并不是违法所得,并没有什么违法行为,所以来这里强制隔离戒毒是不合理的。
2、身上有伤就可以变更的错误思想认知。余某因为之前有过患肺炎和右锁骨骨折,戒毒所为其安全考虑,准予其办理变更所外执行前往医院治疗,所以对于本次戒毒,其也认定自己的病症一直存在,戒毒所一样会为其办理变更。
3、对家庭有愧疚,但又无法补偿,产生焦躁反抗情绪。通过情况了解和谈话得知,余某有两个年幼的孩子现跟其父母在一起,这些年因为自己时时在监狱和戒毒所往返,对于老人和孩子很愧疚,想到就会难受焦虑,烦躁不安,无法安心在戒毒所戒毒。
4、认为家人对自己已放弃,深感自己此生无望,没有戒毒动力。进过谈话了解,得知余某家人对其多年的行为伤心失望,对其已经放弃。这更让余某失去希望,没了戒毒动力,只想变更出去再继续依靠毒品宣泄自己的情绪。
(二)矫治方案制定
针对余某现实表现和问题原因分析,大队快速组织力量对余某进行心理学测定和分析,通过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测试,测试结果现实躯体化40分,身体上有较明显的不适感,并常伴有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强迫症状37分,个体越无法摆脱一些无意义的行为、思想和冲动,并可能表现出一些认知障碍的行为征兆。SDS测评65分轻度抑郁。依据问题原因分析和测评数值,大队制定矫治方案,按计划逐步开展。
1、政策法规讲解,改变错误认知。
2、端正戒毒理念,督促完成戒毒工作。
3、合理运用心理学方法,放松身心。
4、运用萨提亚家庭治疗法,内观法转变家庭认知。
5、积极联系被治疗者家人,帮助获取家人支持。
(三)方案实施情况
1、余某一直以戒毒是对自己的不公平处罚为由,心存抗拒。其观点一方面存在对于法律法规,吸毒危害的不了解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存在其故意运用此观点,对标刑事犯罪,以此为由让自己反对戒毒有依据的原因。对此,我们充分利用针对性谈话,帮助其了解吸毒,贩毒危害以及国家对此的处罚法规。并且充分利用认知ABC理论对应其行为和结果,纠正其错误认知并使其认可其思维认定存在偏差,避免其再用刑事犯罪进行对标,偷换概念。
2、通过政策法规讲解,端正余某戒毒理念,使其了解并不是身上有伤就可以办理变更所外执行。而是确实存在不处理将危及生命的,不再适宜再在戒毒所强制隔离戒毒的情况才可以变更。结合现在应收尽收的收戒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规定要求,办理变更审核更加严格,现在其本身情况并不在可以办理变更的情况范围内。在其清楚了解政策法规之后,再鼓励珍惜本次强制隔离戒毒的机会,这是给与心灵的一次洗涤,培养良好习惯和思维理念的机会,对于其戒除毒瘾,重回正常生活十分关键。
3、在余某了解到本次戒毒的重要意义,并安心参与戒毒后,对于其心理存在焦虑、烦躁的情况,我们采用音乐放松疗法和阅读疗法,通过每周4-5次,每次30分钟在光线较弱的房间听舒缓音乐,帮助余某放松心情,缓解焦虑。由警察陪同一起阅读书籍,肯·林德纳《当时忍住就好了》,武志红《为何家会伤人》《为何爱会伤人》等让余某了解自己的急躁和焦虑带来的不良后果,自己过往对家人的伤害,并学习如何控制自己,为改变自己,重塑家庭关系打下基础。
4、采用萨提亚家庭治疗法使其思考,(1)在你的人生中,你和你所爱的人(父母、兄弟姐妹、夫妻、情侣、儿女、朋友)是否有一段真正的亲密关系。(2)你是否真切地感受到被爱、被接纳、被肯定、被尊重呢。(3)而你的父母、伴侣、孩子、朋友,他们的内心又是否感受到你的爱、接纳、尊重和肯定呢。(4)你明白你自己真正的需要吗。在通过内观法,帮助余某回忆2005年以前的生活,家人对其态度,2005年以后,每一年自己的生活状态,家人对其态度的一步步改变。通过一系列回顾过去的观望和再感受,让刘某了解家人对其关心和照顾,也了解到自己对于家人的亏欠和伤害。帮助其更好的理解家人,对于重新振作,争取家人的谅解,并努力改变自己提供动力。
5、在余某心态改变,产生努力戒毒重新生活的强烈意愿时,大队警察积极与余某家人取得了联系,警察通过电话,视屏资料等向其家人展示了余某在戒毒所的生活和学习,让他们看到了余某的改变。家人从一开始的拒绝,经过警察的慢慢沟通和疏导后开始渐渐相信,最后同意再给余某一次机会,并且答应与余某开展视屏探访。当警察将此消息告知余某时,他开心的流下了眼泪。于是开始了积极地准备,把这段时间学习的笔记,看的书还有自己戒毒取得的成绩做了收集整合,迫不及待的想要向家人展示。当视频联通时,余某看到了自己的父母和孩子,余某激动地说不出话来。最终还是父亲的一声问候打破了僵局,于是便开始了一次愉悦的聊天。
(四)矫治效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矫治后,余某同刚到戒毒所时相比有了巨大的改变,虽然右锁骨骨折仍使他做不了什么重活儿,不过对于平时的小事他都能做到积极参与,对于大队的学习和活动他更是争先报名。每次都对警察说自己和父母孩子打电话又说了自己的表现,家人都期盼他早日回家团聚。对于自己的身体,余某说一离开戒毒所就去医院彻底治疗,以后也不会再有这种依靠病痛来免于处罚的行为了,自己要快速恢复,好好照顾自己的家人,补偿这些年对老人和孩子的亏欠。
【案例思考】
通过余某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负面情绪的累计会对人的心理和行为造成很大的影响。案列中余某由于一直往返于戒毒所和监狱,造成其负面情绪叠加,心中对家人愧疚,又认为自己无能,未来无望。于是自我放弃,并且烦躁焦虑,行为举止便出现偏差。不再想怎么改变现有状态而只想如何能摆脱处罚,回到自认为相对安逸的环境中去。长此以往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都会有不可估量的伤害。因此,在日常教育矫治工作中更应该加大以下几方面的教育力度。
一、加强普法工作的教育宣传。对于部分戒毒人员,本身文化素质较低,对于法律,政策,法规存在一定的理解误差。这样的情况对于戒毒所日常工作和顺利开展是有一定影响的。教育矫治工作应该在戒毒人员刚入所时就进行详细的戒毒工作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普法宣传,并进行相应的考核测试,且把测试结果纳入戒毒人员转段考核之中,这样便可以让每一名戒毒人员充分学习,掌握关于戒毒工作的法律知识,不存在理解误差和故意钻空子等抵触行为。
二、开展积极地情绪引导,并组织学习如何缓解消除自身消极情绪。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可能产生消极不良情绪,戒毒人员更是如此。对于此类情况,我们要及时做好心理辅导,帮助戒毒人员消除不良情绪,避免情绪的积累和爆发。同时也要教育指导戒毒人员学习自身缓解和消除消极不良情绪的方法。自身的合理,实时调节对于一个人的抗压能力的增长,自身心态的成长有很大益处。及时的帮助戒毒人员缓解,引导情绪,教育教导戒毒人员科学处理自己的情绪,是对教育矫治人员工作的要求,也是教育矫治工作不断进步的内驱力。
三、戒毒人员家庭力量与萨提亚家庭疗法融入教育矫治工作。在长时间的戒毒人员教育矫治过程中,家庭表现出的力量至关重要。往往得到家庭谅解和支持的戒毒人员表现出了比其他戒毒人员更强也更加长久的戒毒动力。对此,将萨提亚家庭疗法合理的融入戒毒心理治疗中,以其特有的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不只求消除“症状”,最终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这一属性,帮助戒毒人员和家庭在沟通交流中放下过往,更好的,更平等的交流。这样有助于信任感,责任感的建立,长期矛盾的缓解,最终凸显于戒毒工作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