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以兴趣特长为突破口成功激发赵某某戒治动机的教育矫治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和爱好会使人产生一系列积极的情绪体验,让我们感受到生活充实、快乐,让人更加自信,从而使我们热爱生活,适应环境,甚至可以成为我们向上的精神支柱,可以促使我们克服各种困难和险境,培养出顽强毅力,并沿着既定的目标奋勇前进。
在强制隔离戒毒场所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有不少戒毒人员自然而然的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民警们如果能充分挖掘戒毒人员潜能,利用兴趣特长对戒毒人员进行教育引导,便能充分激发他们的戒治动机,唤醒他们对生活的希望,坚定他们戒断毒瘾的信心和决心。例如,我所戒毒人员赵某某,入所后戒治意愿不强,对生活失去信心,不配合民警管理。民警通过谈话了解到赵某某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便以音乐这一兴趣爱好为突破口,引导赵某某创作励志向上的戒治歌曲,逐步改变赵某某的戒治心态,激发他的戒治动机,唤起该员内心对生活的热情,坚定了戒治信念和戒除毒瘾的决心。
就目前来看,民警通过鼓励戒毒人员发展兴趣特长,并为戒毒人员提供展示平台从而激发戒毒人员戒治动机的教育矫治方法,不失为创新教育矫治手段和形式的一种探索和实践。
【案例基本情况】
(一) 基本情况
赵某某,男,1997年1月出生,2021年12月入所。入所后,民警通过视频监控发现该员目光呆滞、面无表情,进一步摸排时发现少言少语,不主动与民警及同室戒毒人员交流,且多次表达自己心情郁闷,身体不受控制。2022年1月1日晚8时许,该员情绪异常激动、烦躁不安,同室戒毒人员立即报告值班民警,民警通过约三小时个别谈话和心理疏导,该员逐渐恢复平静。
随后,民警通过多次谈话,了解到该员大致存在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家庭经济情况变差,心理落差较大;二是父亲患病,健康状态差,比较担忧;三是身为签约艺人,执行强戒后无法正常履行合同,现公司索赔500万元人民币;四是年龄较小,思想还不成熟,情绪不稳,容易产生波动;五是长期在国外生活,受外国亚文化影响较深;六是希望早日出所的愿望很迫切。
(二)方案制定
为防止该员发生自伤自残行为,经评估研判,立即将该员纳入所级重点人员管理,落实落细相关管控措施,确保场所安全。同时,所部成立由管理、教育、医疗、管教大队等部门组成的戒治小组,根据其性格、职业及兴趣特长等特点,共同研究制定了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矫治方案。
一是充分发挥我所医联体优势,聘请精神科专家为赵某某进行专业诊断,制定治疗方案,给予规范的药物治疗。
二是大力开展法治教育,从思想上强化吸毒违法的意识,让赵某某深刻认识到吸毒对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危害。
三是加强个别教育,民警定期与其谈心谈话,并让同教与其加强沟通交流,时常关心、帮助他,充分掌握其思想动态,抚平思想波动情绪。
四是实施心理辅导,改变心理认知,重塑生活信心,重燃人生希望。
五是做好衔接帮扶,加强家属沟通,多维度帮助其戒毒。
六是根据赵某某在音乐上的特长,尽可能提供平台,通过音乐创作激发其生活热情,帮助其树立戒治信心。
(三)实施过程
1、邀请专家会诊,积极进行医疗救治。根据该员患病情况,大队民警及时与该员家属联系将既往就诊资料移交至所戒毒医疗中心,医生结合其临床表现和心理测试的结果,积极联系医联体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专家来所进行会诊,确诊其抑郁症复发,给予专业的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方案,约2月后抑郁症状明显好转,回归正常戒治生活。
2、深入开展个别谈话,掌握思想动态。大队严格按照重点人员管理办法规定对赵某某进行管理,主管民警每周对其进行个别谈话,大队领导每半月对其进行个别谈话,进一步了解该员思想情况,做到动态清楚、方向可控、引导有序。
3、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引导认错改错。一是加强意识形态的转变。通过开展传统文化、历史、法治教育等,激发其爱国、爱家情怀,主动摒弃西方亚文化侵蚀,自发树立戒治决心,其表示通过学习坚决拥护国家禁毒、戒毒政策,能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并端正态度,积极参与教育矫治。二是加强正确人生观的教育。民警通过个别教育、课堂化教育等契机,教育其作为父母唯一的儿子,应当勇于独立负担起个人行为责任,虽然家庭永远是个人的依靠,但这种依靠应当由物质上的依赖转变为精神上的寄托。作为儿子,应该报以感恩的心主动关心父亲的病情,使父亲能切实感受到来自儿子心灵上的支持,同时积极引导其出所后需通过自身努力来回报家庭和社会。
4、大力开展亲情帮教,协调解决赔偿事宜。民警多次组织其拨打亲情电话、视频会见,与家人进行亲情交流,联系律师处理合同违约事宜。目前,其委托家人代为处理违约赔偿事宜,通过民警和家属的共同努力,原告方将500万元赔偿款降至30万元并达成和解。大队民警通过强有力的亲情纽带作用,不断强化亲情帮教,帮助解决了赵某某的后顾之忧,更加有力地筑牢了其戒治思想基础。
5、搭建兴趣特长展示平台,激发戒治动力。民警在日常谈话中了解到,该员对音乐非常热爱,长年学习音乐也有非常扎实的音乐基础。民警针对其音乐方面特长,为其创造机会搭建展示平台。2022年春节,民警让赵某某承担了戒毒人员新春文艺汇演组织协调工作。希望通过音乐创作、编排、演出等系列活动,培养其专注力、耐心、沟通能力。在音乐教学中,该员作为其他戒毒人员的老师,逐渐也能够敞开心扉与人交流。通过民警有意识的创造机会,增强了该员与他人的沟通交流能力,缓解了自我封闭、情绪抑郁的问题,同时也促进了该员遵守所规队纪的意识,强化了该员的戒治信心。
春节活动后,赵某某开始主动找民警谈心,对民警敞开了心扉,同时在谈心谈话中民警不断正向引导,帮助其摒弃恶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巩固戒治信心。通过民警一次又一次地教育引导,该员内心重燃希望,决定通过自己所学音乐编曲专业创作戒治歌曲,警醒世人“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民警在陪伴该员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不断开展有针对地性教育,让其明白,音乐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心灵的陪伴和寄托,通过音乐创作能够帮助其静心思考,感悟人生得失;通过对歌曲多次的修改、试唱、完善,培养其抗挫折能力,树立不怕失败、迎难而上、敢于挑战困难的良好精神风貌;通过近一年时间的努力,一首正能量戒治歌曲《迎着光》创作完毕,得到民警和其他戒毒人员的认可。目前已在所内微信公众号、省戒毒局微信公众号推送,四川法治报也将进行推送,点击量及关注度非常高。
(四)戒治效果
通过综合运用管理、教育、医疗等措施,特别是注重强化自身音乐的特长,有意识地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让其施展,使其在强戒场所照常能发挥自己特长,体现自身的价值,从而逐渐强化戒治动机,增强戒治信心,以点带面转思想、促戒治。目前赵某某各方面表现良好,对毒品危害性认识进一步加深,戒毒意愿更加强烈,多次以口头或书面方式表达其想参加劳动,希望通过劳动方式来证明自己的转变,争取早日回归家庭、回报社会。
【案例思考】
从赵某某的戒治个例来看,个人兴趣爱好对于帮助戒毒人员打开心结、敞开心扉、建立沟通桥梁有促进作用。建立稳定的交流渠道对于民警开展思想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引申出一些思考。
一是要重视入所情况摸排,尽可能全面了解戒毒人员基本情况。戒毒人员入所时,在摸排戒毒人员基本信息情况的同时,增加对戒毒人员特长爱好的询问,并进行登记,为民警下一步发掘和激励戒毒人员树立戒治信心奠定基础。
二是要建立各类平台,充分展示戒毒人员才艺,激励戒治信心。针对戒毒人员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类梳理,如棋类、球类、绘画、书法、声乐、器乐等,并根据戒毒人员兴趣爱好,为戒毒人员提供相应的展示平台。比如在所内定期开展各类比赛,对比赛中获胜和积极参加的戒毒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并结合活动开展集体教育,从而不断激励戒毒人员戒治信心,坚定戒毒意志,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三是要组织专题帮教,积极协调解决戒毒人员的现实问题。针对情况特殊的戒毒人员,需及时研判,并有针对性组织开展帮教活动。戒毒人员赵某某,因违约纠纷,面临500万元的巨额赔偿,其心理压力巨大。民警多次协调解决问题,通过一系列有计划的专题帮教,以真诚帮助打动戒毒人员,让其产生对民警、家庭、社会、国家的信赖感,逐步转化了抵触对抗思想,打通思想最后一公里,正确认识反思自己的吸毒错误行为。
四是民警要加强知识储备,才能给予戒毒人员相应指导。
面对戒毒人员广泛的兴趣爱好,民警应加强自身知识量的储备,不仅要做好日常的管教工作,同时要加强自身学习,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够与戒毒人员有话可谈,才能正确引导戒毒人员,帮助其更好的从心理、生理上摆脱毒瘾。
通过兴趣特长激发戒治动机,增强戒毒人员戒治信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戒治理念,通过兴趣特长唤醒戒毒人员对生活的热爱,增强戒治信心,对其顺利融入所内生活,提高教育矫正质量,维护场所安全稳定有着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