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开展学科教育帮助戒毒人员韦某走出“阴霾”的案例

开展学科教育帮助戒毒人员韦某走出“阴霾”的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韦某,女,小学文化,1994年出生。2008年因与人斗殴,被送至未管所三年。2019年因情感困扰放纵自己走向吸毒之路,于2020年9月送至广西女子强制隔离戒毒。该员入所以来,不爱与人交流,对身边的事情漠不关心,睡眠差,能够服从管理正常参加学习与习艺。时有半夜被噩梦惊醒的现象,曾跟其他戒毒人员说活着没有什么意思。警官与其交谈中发现其态度较为敏感、消极,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来,沉浸在过去的事情中。

【案例基本情况】

一、综合分析其成长经历

(一)家庭变故,疏于教育

韦某小时候家庭条件较差,父母终日争吵,在其三岁时父母离异,由父亲及伯父抚养长大。家里于2002年遇拆迁补助,从此经济条件变好,其父为补偿韦某,对其尤为溺爱,有求必应,但韦某始终把母爱的缺失归结于父亲。在家人的过度保护下,韦某养成了性格骄横、冷漠的性格。

(二)环境影响,性格粗暴

该员14岁那年,因为叛逆,终日与社会上的不良青年虚度日子。后因个人矛盾召集人在学校附近把与其有矛盾的同学打成重伤,被送进未管所。在送至我所的入所问话中说起此事,她是这样说的:“我看着她被打得鲜血直流,但是内心毫无波澜,甚至有点暗爽。”

(三)感情受挫、悲观消极

自我价值感低,韦某于2019年未婚先孕,在怀孕6个月时发现男友移情别恋,坚决打掉胎儿,从此悲观厌世,寻找刺激,通过毒品麻痹自己,逃避面对现实。

二、教育矫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通过分析韦某的成长经历、现实表现,并结合分管民警、大队心理咨询师、信息员等反馈情况,大队对韦某的表现定义为消极型人格戒毒人员在流产后的心理障碍。为此大队制定针对韦某的教育矫治个案,帮助韦某走出阴霾,积极面对生活,制定学科教育方案。

表1  针对性教育矫治方案

名称

     主要目标

         主要内容

主要途径

阳光心语

找到阴霾所在, 改善睡眠质量

以噩梦为切入点,找到阴霾所在,引导该员把阳光照进心里,通过心理咨询解开心结。

心理咨询、开导

故事激励教育

坚定戒毒信念,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唤醒生命意识,激活生命能量

多媒体广播

法律知识教育

增强法律知识、认识吸毒的危害

1.知道公民的人身权益受到法律保护,了解公民获得法律保障的途径。

2.引导戒毒人员认识到生命只有一次,要爱护、尊重和关爱自己及他人的生命。

课堂教育、案例分析

实地教学

生命开始,拓展到关爱和善待其它形式的生命。

1.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见证生命、敬畏自然、尊重生命

观察、谈感情

三、综合教育矫治方案的实施情况

(一)对症下药,拨开阴霾。通过心理咨询,韦某说她经常梦到那个未出生的孩子,导致自己惊醒。经询问该员于2019年未婚先孕,在怀孕6个月时发现男友移情别恋,坚决打掉胎儿,当时她看到被打掉的胎儿已成型。面对身心双重受伤,选择用毒品麻痹自己。

了解到韦某的心里阴霾后,一是进行ABC合理情绪疗法,正确看待整件事情的因果并造成的后果;二是让其打电话给家人,电话中其父亲说去庙里替韦某为未出去的孩子祈福;三是安排就医,医生针对韦某睡眠质量差的问题,给予服用安神类药物。通过多方努力,韦某表示现在基本不会再被噩梦惊醒了。

(二)唤醒生命意识,激活生命能量。民警利用“阳光心语”广播站,推出生命教育专题广播,为戒毒人员朗诵关于生命意义的美文,如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戒毒人员透过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通过收听所内的生命教育专题广播,本案中的主人公韦某在习艺过程中的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民警以此“乘胜追击”,找到韦某问她习艺进步的原因,韦某表示从海伦·凯勒的故事中得到了鼓舞,反思以前因挫折而选择毒品的人生,毒品伤害健康乃至生命的后果。也明白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多么的幸运,从今以后要珍惜珍贵的生命,珍爱这个美丽的世界,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也要像海伦·凯勒一样用顽强的生命力创造奇迹!同时她还希望能阅读到海伦·凯勒的更多作品。为了帮助韦某树立更多的信心,民警专门为其购买海伦·凯勒的书籍《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给其阅读,后来韦某表示感谢民警为她做的一切,她能从海伦·凯勒的励志故事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三)法律知识教育,增强法律意识。通过谈话教育、法律知识课堂化教育,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的生命权为出发点,让韦某此类戒毒人员知晓生命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生命不受非法侵害的权利;另一方面从法律延伸到毒品也是毒害生命与健康的一种方式。让韦某知道公民的人身权益受到法律保护,了解公民获得法律保障的途径,吸食毒品既是违法行为又是伤害自己身体与健康,乃至生命的行为。经过以上法律知识学习,韦某在法律认识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再次与韦某谈话时,其表示以前法律意识太淡薄,不顾法律伤害别人,尤其是谈起14岁时因打人被送进未管所的事情,认识到自己的违法的本质和危害,有真心悔改的愿望,并表示从今以后要坚定戒毒的信念,远离毒品。

(四)就地取材,实地教学。针对韦某对生命的漠视态度,民警决定以生命为教育的基点,树立对生命的敬畏,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敬畏自然、尊重生命。为此民警以戒毒所里的一棵铁树上新筑的鸟窝为契机,开展以“珍爱生命,为爱守护”为主题专题辅导课,引导戒毒人员韦某敬畏自然、尊重生命。民警让戒毒人员韦某观察新生鸟儿的成长,每天路过的时候都让其停下脚步观察,让其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感受生命从幼小到成熟乃至独立。经过为期一个多月的观察,小鸟已经开始筑建新窝,张开翅膀开始自己的新生活。民警看到韦某对鸟儿不舍的眼神,能感受到韦某的变化,韦某也逐渐开始注意身边的事情,关心身边的人,并主动向民警忏悔那次伤害小鸟的事情。谈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时,韦某表示从今以后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态度,要像门前那几只小鸟一样要从幼小经历成熟,并独立面对生活。

【案例思考】

通过运用一系列的教育对戒毒人员韦某进行帮助,使得韦某能反思自己的消极生活,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信心,坚定戒毒信念,走向积极戒治之路。通过韦某的案例,值得思考几点。

一、本案例中运用到的理性情绪疗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理性情绪治疗强调的是改变不合理的信念,但是认知水平较低的当事者不易接受这种改变非理性信念的治疗,而在戒毒所里存在部分戒毒人员由于长期吸食毒品,导致精神萎靡、感觉迟钝、幻觉、妄想、定向障碍等方面的身体及大脑的损害,导致此疗法适用受限。

二、本案中涉及对生命观的问题,我们平时对待戒毒人员时,首先教育他们的是要认识到自己的违法行为,反思自己的行为,能真正意识到毒品存在着吞食自己甚至他人生命危险,从内心深入种下戒除毒品,远离毒品的种子,达到教育戒治的目的,这一过程是庞杂、繁琐的,需要民警坚持不懈、金石为开的精神。

三、本案例中的“珍爱生命,为爱守护”为主题专题的辅导课存在局限性,实地取材需要契机,如需在戒毒所里作为长期课程,则需要不停更换主题或以其它方式进行教学,否则可能会效果不佳。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