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通过激活00后戒毒人员陈某的艺术素养唤醒其戒治信念和人性良知的案例

通过激活00后戒毒人员陈某的艺术素养唤醒其戒治信念和人性良知的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陈某,2000年出生,高中文化。陈某父母都是工人,属于工薪收入家庭。但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除了供陈某读书外,还省吃俭用让陈某学习钢琴,希望培养他的艺术特长,让他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陈某在钢琴演奏方面有一定天赋,但其从小比较叛逆,文化成绩很差,高三时就辍学了,之后与父母的关系也变得不融洽,经常夜不归宿,跟着社会上的朋友混迹于酒吧、KTV,并逐渐学会了吸毒。由于管教无效,陈某父母在2020年多次向公安机关举报陈某吸毒。2021年2月公安机关再次抓获陈某,并认定其吸毒成瘾严重,决定对其进行强制隔离戒毒,同年4月由公安强戒所转入我所戒毒。

入所后,陈某将强戒归因于父母的举报,戒治态度消极,不愿与民警有过多的交流,特别是在问及家庭情况时总以沉默应对,不愿与其他戒毒人员进行沟通,违规违纪现象频繁,与其他戒毒人员发生肢体冲突的情况较多,民警对其口头教育没有显著的效果。经大中队研判评估,将陈某列为重点人员进行管理。

【案例基本情况】

一、方案制定

艺术修养可以启迪人的心灵,促进人们对自身进行重新认知。陈某所在大中队结合陈某成长经历,联合教育矫正中心及所外专家,利用场所文艺队平台,对其进行艺术修养教育,引导陈某摒弃恶习和低级趣味并促进其教育转化。

(一)重拾钢琴特长,激发戒治信心

经过对陈某自身兴趣的了解,经所外专家建议,决定让其学习演奏贝多芬《C小调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C小调钢琴奏鸣曲也称为《悲怆》奏鸣曲,是贝多芬27岁时的作品,创作于暴风雨的法国大革命年代,这时的贝多芬深受耳聋的折磨。作品诉说了他追求与幻想自由、平等的热情和强烈的愤怒,反映了他与命运坚决抗争的音乐形象。罗曼-罗兰称赞:《悲怆》第三乐章是泼辣的回旋,激情重新抬头,音乐中的光明与黑暗之对照,似乎象征着悲苦与欢乐的交替。弹好《悲怆》奏呜曲,必须深刻理解作者的创作基础,准确把握作品的情绪,正确发挥弹奏技术,仔细研究乐曲,完美地表达作曲家的乐思,生动地刻画一个与命运展开顽强抗争的英雄形象。通过结合创作背景学习演奏这首乐曲可以帮助戒毒人员反思人生经历,激励战胜挫折的勇气,坚定戒除毒瘾的信念。

(二)参与排演小品,领悟家庭意义

中队认为以艺术矫治的形式净化戒毒人员心灵,就是要让戒毒人员从自身心灵开始改变,从而改变戒毒人员对吸毒违法行为的认识,转变人生态度。针对陈某与家人关系出现问题的情况,文艺队编排了一台修复戒毒人员家庭关系的小品。小品演绎戒毒人员吸毒对家庭造成的伤害及父母不顾一切挽救失足子女的故事。在参演小品的过程中,让陈某深入反思自身对父母造成的伤害,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促进其主动反思自身错误的观念和思想。

(三)运用心理干预,培养积极情绪

陈某由于父母举报,初次接受强制隔离戒毒,内心怨恨父母,对戒治生活的态度非常消极,中队决定运用情绪ABC理论,引导陈某正确看待父母的做法,正确接受强制隔离戒毒,用积极阳光的情绪和心态,对待戒治生活。

二、方案实施

虽然陈某学过一段时间钢琴,有一定的演奏基础,但荒废几年,刚上手时演奏效果并不理想,加上陈某个人情绪不稳定,在练习过程中几次发脾气。民警一方面耐心劝慰,一方面通过视频方式邀请所外钢琴老师予以专业指导。经过所有人的共同努力,陈某的演奏越来越好,也在演奏的过程中收获了快乐和满足。

陈某所在大队心理咨询师利用情绪ABC理论,引导陈某认识到其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并不是强制隔离戒毒或父母的举报行为,而是他对这两件事情的看法;引导陈某认识到接受强制隔离戒毒的重要意义,为其疏导心理障碍。经过几次心理咨询,陈某对事情的看法有了转变,他自己坦然说到:“父母举报我也确实是为了我好,他们一直对我很好,把错怪到父母头上是不对的。”“我现在20出头,如果能把毒戒掉,未来还有希望。”在此之后,陈某更加投入地参与文艺队的排练、学习,在其他戒治生活中也表现得更加积极。

在民警安排陈某参演小品之初,其表现出了较强的兴趣,积极性很高,但在知道小品的主要情节是关于戒毒人员家庭关系的时候,陈某打起了退堂鼓,以不会表演为理由辞演。民警明知陈某心里有疙瘩,但又不点破,而是劝说、鼓励其参与演出。在排演的过程中,民警和其他戒毒人员不断鼓励陈某,而陈某也在不断的排演中逐渐深入角色,渐渐地开始反思自己吸毒行为对家庭造成的伤害和对父母带来的打击,认识到父母对自己沉重的爱。

三、实施效果

2021年底,陈某参演的小品、钢琴演奏在年底汇报演出的时候,受到了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陈某也得到了一定的计分考核奖励,这让其内心感到非常的满足,进一步坚定了他对戒治生活的信心。民警让陈某主动打电话向父母汇报自己取得的成绩,陈某没有拒绝。在民警的安排下,陈某和父母在电话里聊了半个多小时,将在所半年来的戒治经历和感想同父母分享。至此,陈某与父母的关系得到了修复。

【案例思考】

一、发掘特长帮助戒毒人员树立宝贵的戒治信心。成长过程中的一些不好的事件,比如辍学或吸毒,让陈某对自己的未来丧失了信心,甚至将自己看作一个行将就木之人。在钢琴学习过程中,陈某从畏难抗拒,再到迎难而上,最后能完全沉浸在优美旋律中,在享受成功的同时,也为自己的负面情绪找到了合适的宣泄渠道,困难的磨砺也使其意识到自身潜力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自己的认识,不再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从而对将来的生活重新树立起自信。

二、组建文艺队给戒毒人员提供良好的教育平台。在戒毒人员当中,有不少具有文艺特长或爱好的,组建文艺队能够为他们提供难得的平台,发挥和展示自己,既能够排解自身情绪,也是很好的教育戒治手段。同时编排健康向上的文艺节目,也能在其他戒毒人员当中起到良好的宣传、示范效果。

三、参演文艺节目使戒毒人员身受潜移默化的教育。经过小品的创编,陈某全程参与到其中,作为故事原型之一,也高度还原了自己过往的经历。陈某从创编初期以应付了事的心态,通过在每次训练、排练中去寻找兴趣、体验自己,到后来在每次创编时大胆的提出自身看法,精心琢磨细节,改善了人际交流能力。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