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多举措帮助新入所戒毒人员吴某适应戒治环境的教育矫治案例

多举措帮助新入所戒毒人员吴某适应戒治环境的教育矫治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吴某,女,36岁,小学文化程度,未婚,家中独女,从小家庭条件优越,与家人感情较好。2018年因好奇吸食冰毒,2022年5月因吸毒被公安机关决定强制隔离戒毒,为初次强制隔离戒毒。

【案例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吴某自小受家人宠爱,性格骄横,受不了委屈,又因家中条件较好,从小生活品质较高,被公安抓获后,想通过自伤自残的行为逃避惩处,在派出所内吞食一根钢丝,后服用泻药后排出。

来到强制隔离戒毒所后,一时无法接受戒毒人员的身份,不能适应强制隔离戒毒所的环境,并且担心家人对自己失望,种种原因导致吴某经常性失眠,思念家人却不敢联系家人,每次组织拨打亲情电话都表现出矛盾、焦虑心理。大队民警多次对其进行个别谈话及开展教育,但教育效果反复,情绪得不到有效改善。出现精神恍惚,萎靡不振,敏感,易受刺激等现象,日常戒治生活中易害怕、哭泣,焦虑,经常失眠。

针对于此,大队民警经过大队会研究,为其定制了矫治方案,多角度制定针对性教育矫治措施使其达到身心适应的目标。 

二、实施过程

(一)个体心理咨询使其主动寻求帮助

大队心理咨询师通过倾听、共情等技术与吴某建立良好咨询关系,遵循平等信任的原则营造平等友好的咨询气氛,使吴某放下戒心,引导吴某进行情绪宣泄,对吴某的所有情绪及感受都予以接纳,获取其信任。之后,民警与其讨论吞食异物这件事,吴某言语中不再排斥,痛哭道自己当时很害怕,想用这种伤害自己身体的方式逃避惩处,入所接受法律教育后,知道自己行为的愚蠢,也感到一丝后怕,后悔当时的做法,这种心理一直折磨自己,怎么也不能释怀。随后心理咨询师运用解释、指导技术对吴某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更深刻的反思检讨自身违法行为,纠正以自伤自残行为逃避惩处的错误认知,深刻忏悔,让吴某正视自己的问题并主动寻求帮助。

(二)亲情帮教助其重拾信心

针对吴某对其家人的矛盾心理,大队民警与吴某家人积极沟通,进一步了解其性格,望其家人与民警合力给予吴某充足的关怀和帮助,让其能尽快适应戒治生活,积极戒治。因吴某对亲情电话的抗拒,吴某的家人给她写了一封信,在信中表达家人永远是她的后盾,只要知错就改,家人们会一直支持她鼓励她,一起陪着她度过难关。

收到信后,吴某鼓起勇气拨打了入所以后的第一个亲情电话,通过此次亲情电话,家人再一次像她传递了家人对她的支持,后大队民警帮其家人申请“AI视讯”进行视频通话,至此,吴某心中压的一块大石落了地。

(三)放松冥想缓解其失眠症状

长久的失眠导致吴某精神状态不佳,大队心理咨询师决定采用放松冥想助其入睡,冥想适应于心因性失眠,是药物治疗最好的替代方式,通过冥想放松减少躯体和精神的紧张,尽快进入睡眠状态。每晚大队民警都会将提前录好的音频播放在大队广播上,“此时,敞开想像的翅膀,幻想你来到一个海滩,你躺在海边,周围风平浪静,波光闪闪,一望无际,使你心旷神怡,内心充满宁静、祥和……”“随着你的呼吸,你会越来越放松,现在请你想象一下,你来到了森林里,这里有参天大树、有美丽的小溪、有散发着清香的野花,你深深的呼吸着新鲜空气……”伴随着不同的音乐和民警舒缓的声音,吴某和其他戒毒人员慢慢进入梦乡。

(四)团体心理辅导帮其融入戒治生活

要想适应戒毒所这个大环境,那么在这个群体性生活的戒毒场所内,就要与其他戒毒人员和谐相处,不独来独往,就尤为重要。为此,大队心理咨询师组织了团体心理辅导,让吴某感受团体的力量。“巧解千千结”让吴某明白有些事情看似困难,难以解决,但只要有心,一步一步终将排除困难解决难题,戒毒也是如此,看似艰难,但当你逃避它,那么毒瘾难戒,只有正视它,才能踏出戒毒第一步;“接力绘画”让吴某在活动中获得自我满足感,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出发,个体希望在团体中与其他成员有人际互动,并希望在团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有自我满足感,当人在集体中能获得自我满足感,就会主动去融入集体,适应环境。

三、矫治效果

通过以上教育矫治方案的实施,目前吴某能端正态度接受被强制隔离戒毒的现实,已适应戒毒所的环境,失眠症状也有所改善,与其他戒毒人员关系融洽,内心丰富,能够主动参加所内文化活动,发挥自我能动性,积极戒治,对戒除毒瘾充满信心,对解除后的新生活充满向往。

【案例思考】

一、对于新入所的戒毒人员来说,第一个难关就是适应戒毒所的环境,转变自己的身份,戒毒人员一般会有极大的落差感、不适应感,无法适应戒毒所的管理模式,就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有些戒毒人员无法自我调节,这就需要戒毒民警有敏锐的洞察力,尽早发现问题,尽早解决问题,为戒毒人员后续顺利戒治打好基石。

二、戒毒人员不能做到身心放松,其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与之相对的解决办法也应该是多样的,没有哪一个方法是一蹴而成的,需要多管齐下,消除戒毒人员抵触情绪,引导其摆正心态,重拾生活的希望,主动适应所内戒治生活,提高我们的戒治质量。

三、亲属往往是戒毒人员戒毒生涯中的重要角色,要重视亲情帮教在教育矫治中的助力作用,发挥亲情感化的特殊功效,增强戒毒人员迎向新生的信心和力量。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