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运用满灌疗法帮助戒毒人员吕某克服恐惧心理的教育矫治案例

运用满灌疗法帮助戒毒人员吕某克服恐惧心理的教育矫治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满灌疗法是由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家埃德娜·福艾(Edna Foa)和费城心理学家科扎克(Kozak)于1985-1986年创建的心理治疗方法,也称暴露疗法或冲击疗法,主要有实景暴露和想象暴露两种方式,旨在不给求助者进行任何放松训练,让求助者想象或直接进入最恐怖、焦虑的情境中,以迅速校正求助者对恐怖、焦虑刺激的错误认识,并消除由这种刺激引发的习惯性恐怖、焦虑反应。

恐惧症是指求助者对外界某些处境、物体、或与人交往时产生异乎寻常的恐惧与紧张不安,可致脸红、气促、出汗、心悸、血压变化、恶心、无力甚至昏厥等症状,因而出现回避反应。求助者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于是极力避免导致恐惧的客观事物或情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因而影响其正常活动。

【案例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戒毒人员吕某,23岁,未婚,初中文化程度,2021年因吸食海洛因和查出患有肺结核,被送至陕西省眉县强制隔离戒毒所特殊病专管区进行戒治。

吕某系家中独子,父母主要以个体经营为业。由于职业缘故,父母对吕某陪伴时间较少,教育时间不多。吕某从小学习成绩一直不好,经常同当地社会青年玩耍并染上较多不良习性,吕某父亲文化程度不高,性情暴躁,晚上回家后经常把吕某关在卧室殴打,给吕某的心灵带来恐惧阴影。长时间的被打和心理压力导致吕某自卑且叛逆,没有读完高中便辍学,和几个朋友一起到西安市厮混和打工。在这里吕某被认识的几个“朋友”引诱,走上了吸毒道路,并染上了较多疾病。

入所当天,民警在与吕某的首次个别谈话中便发现其表现得十分紧张,明显感觉到有焦虑、不安情绪,到开饭时吕某也不怎么吃饭。更为严重的是,晚上集合点名休息熄灯后,吕某在班组内大喊大叫。民警迅速进入现场,发现其心跳加快,面色发红,明显有受惊的迹象。经多次安抚,吕某告诉民警,他自己这两年十分害怕黑暗的密室,在社会上每次都是开灯睡觉。随后几天,吕某也多次出现类似反应。特殊病专管区大队安排干警带领吕某到所内医院和当地医院检查,除肺结核外,未查出任何躯体病变或异常。

为了更全面了解掌握吕某心理状况,专管区心理咨询师采用SCL-90心理测量分析对其进行心理测试,有2项因子分超过2分,恐惧指数因子分显著超标。

二、原因分析

特殊病专管区立即召开医警联席会议对吕某进行专题研判分析。会后安排心理咨询师对吕某进行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充分运用共情、尊重等方法,认真观察吕某的精神和肢体表现,综合分析病因。

1、生理因素。吕某系家中独子,不适应监管场所集中管理的宿舍环境,又是20岁出头的年轻人,经历不多,加之吕某在社会上染上了肺结核传染病,情绪比较低落、精神状态较差,对传染疾病有担心和畏惧心理,种种因素加深了对监管场所环境的恐惧。

2、性格因素。吕某养成了自卑敏感的性格,具有侥幸心理,对戒治有畏惧心理。

3、思想因素。吕某第一次接受强制隔离戒毒,对特殊病专管区不了解,只知道这里都是传染病戒毒人员,在外面看的电影夸大了监管场所恐怖氛围,因此对戒毒所的戒治环境比较恐惧。

4、环境因素。吕某少年时多次被父亲关在黑暗的卧室内殴打,心理有创伤,逐渐养成了对幽暗的灯光和密闭的场所的畏惧心理。

三、治疗方案

根据吕某现实表现,结合测评评估结果和原因分析,特殊病专管区心理咨询师诊断戒毒人员吕某有一定的恐惧症症状,在详细咨询西安市第八医院驻所医生和所内医生后,决定采用满灌疗法进行治疗。

满灌疗法治疗的起效基于习惯化(habituation)原理。习惯化指的是“对刺激的最初反应随着时间而减弱甚至消失”,其目标之一就是对恐惧情绪形成习惯化,治疗方式是不断持续一个暴露实验,直到求助者报告恐惧感显著减少,即出现了习惯化。

四、实施过程

特殊病专管区民警完成前期医疗安全准备和场所布置准备,安排医生全程监管,发生情况立刻进入。晚上8点,心理咨询师和吕某进行面对面交谈。

咨询师:请听我解释一下这种治疗方法,让我先举一个例子,假如你看过一场惊险的电影,出场后和晚上睡梦中还有一些害怕,如果要消除这种害怕,你再去看看这个片子。多看它几次,那就不仅不害怕,而且会感到索然无味,甚至在电影院内也要打瞌睡了。以同样的道理来治疗你,你愿意嘛?

吕某:我愿意。

咨询师:我要再次向你说明,专管区医疗资源丰富,各种设备俱全,治疗不会对你的安全有影响。但是这种治疗方法在实施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某些不适感,你不能采取堵耳朵、闭眼睛、叫喊等措施逃避,明白了嘛?

吕某:我明白了。

咨询师:现在我们开始治疗,首先我们来进行想象,允许你现在闭上眼睛。你现在在一间房子里,房子有一室一厅,旁边是你的父亲,他看起来很生气,你俩坐在客厅里看电视,你有什么话对父亲说吗?

吕某:(此时吕某身体略微颤抖)没有。

咨询师:你的父亲突然询问你的考试成绩,你老实告诉了他,他很不高兴,恶狠狠的向你靠近,一把把你丢进了旁边的小卧室。

吕某:(此时吕某呼吸加快,身体颤抖幅度变大,应激反应逐步增强)

咨询师:卧室的灯光很暗,你的父亲拿起了他的皮带,马上就向你挥来。

吕某:(此时吕某应激反应明显增强,略微带有哭腔,身体有躲避动作)我错了,爸不要打了。

咨询师:此时父亲消失了,你又重新站在了房子里,这次只有你一个人在客厅,旁边的卧室一片漆黑,你要进去吗?

吕某:(此时吕某应激反应回落部分,呼吸依然加快,身体颤抖减弱)不,我不要进去。

咨询师:卧室里有一条皮带,拿起它藏好,你就不会挨打了,现在你要进去吗?

吕某:(沉默片刻)不

咨询师:现在卧室灯开了,你能看见卧室床上放着一条皮带,现在你要进去吗?

吕某:(沉默片刻)我想我可以尝试一下。

咨询师:你进入了卧室,拿起了皮带,你的父亲突然堵在门口,对你一顿臭骂,让你把皮带给他,你要怎么做?

吕某:(身体颤抖增强,胸腔起伏明显)爸我错了,你不要打我了。

咨询师:现在你可以睁开眼睛,跟我来。

咨询师随后将吕某带到病区专用库房,打开门口的锁。

咨询师:里面有两张床,看见了吗。

吕某:看见了,并排放着的。

咨询师:现在我要你进去躺在一张床上,不得开灯,不得离开床,如果你坚持不下去了,可以站起来,明白了吗?

吕某:(沉默片刻,缓缓挪步坐在床上)嗯

咨询师:(咨询师委派民警跟随看管,坚持5-15分钟,自己通过监控观察吕某)

第一次进入,吕某4分钟后开始出现应激反应,双手包住头部,身体开始颤抖,8分钟后应激反应增大,出现喊叫情况,自行站起,民警立即阻止并将其带出到大厅。

咨询师:你现在有什么感觉?

吕某:(面色变红,呼吸仓促)我现在感觉浑身出汗,还有一阵恶心感。

咨询师:你这次坚持了6分钟,下一次要坚持10分钟,能做到吗?

吕某:(情绪稍微平复)我尽量。

咨询师第二次将吕某带到专用仓库门口

咨询师:现在放轻松,进去躺在床上,这次有不一样的情况发生,你不许逃避,明白了吗?

吕某:好。

第二次进入,咨询师安排两名民警到场,一名充当父亲角色,一名随时观察阻止,防止意外发生。进入后2分钟,此时一名民警向吕某靠近,吕某开始无异常,随后民警拿出一条类似皮带的塑料套,吕某情绪明显激动,无规律说出当地方言,做出抱头蜷缩动作,开始喊叫,有逃避倾向。持续3分钟后,吕某发现未有下一步动作,双手放下,身体仍有颤抖,坚持15分钟后,民警组织带出到大厅。

咨询师:吕某,你这次表现的不错,有一定进步,你这次有什么感觉?

吕某:我就感觉一下子回到了从前,心跳动的很快,害怕。

咨询师:好,坚持就是胜利,就差最后一点了,你要坚持到底。

咨询师第三次将吕某带到专用仓库门口

咨询师:这次情况又不同了,你还是要进去躺在床上坚持,明白吗?

吕某:明白(进入躺在床上)

第三次进入,咨询师、一名民警和一名戒毒人员到场,这名戒毒人员躺在另外一张床上。

进入5分钟后,吕某开始出现应激反应,身体颤抖。此时咨询师走到吕某旁边进行心理安抚,先用旁边的戒毒人员为例,讲清楚正常人为什么没有幽闭恐惧症,让吕某明白自己产生畏惧心理问题的原因,在认识到问题产生的根源后,吕某心理明显得到安慰,精神明显放松。

随后一周内,在民警在场和咨询师观察协助下,鼓励吕某单独进入幽闭场所,每日进行满灌疗法训练,坚持到恐惧焦虑缓和为止,确认吕某能够依靠自身进行应对,应激反应水平得到明显下降。随后一月内,进行巩固治疗,重复上述措施,效果良好,最终暴露累计时长为20小时。

特殊病专管区民警在运用满灌疗法心理矫治的同时,多措并举,巩固治疗成果。一是开展亲情帮教。首先积极联系吕某家属,讲述吕某在戒毒所的表现,鼓励家属多安慰吕某,不要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在吕某多次与家属拨打亲情电话后,吕某恢复效果更加良好。二是开展专题讲座。吕某的恐惧心理小部分来源于对自身病情的未知,特殊病专管区医师召开专题讲座,使吕某明白肺结核疾病如何治疗、能够治愈,坚定其戒治康复信心。三是落实三人互帮组,特殊病专管区民警安排戒毒人员三人为一个小组,帮助和提醒吕某完成行为改变。

五、矫治效果

经过一个周的强化治疗和一个月的巩固治疗,吕某基本上能按照要求参加各项矫治活动,达到消除焦虑,减轻恐怖情绪的的目标,现在已能正常看待幽闭黑暗环境,晚上在寝室也能正常睡觉,不影响他人。特殊病专管区心理咨询师一个月后回访对其进行SCL-90心理测评,各项测试结果较治疗之前有明显的好转,其中焦虑和恐怖指数因子分值恢复正常。 

【案例思考】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往往存在家庭教育不到位的现象,出现心理问题比较普遍,因此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进行矫治。满灌疗法作为一种心理咨询方法适用于治疗恐怖症人群,由于此法是一种较为剧烈的治疗方法,在采用前必须做详细的体格检查,如心电图、脑电图等,同时必须仔细的向求助者介绍治疗的原理、过程和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清楚地说明在治疗过程中可能承受的痛苦,不能隐瞒和淡化。使用此法的关键因素在于找准刺激物,这就要求戒毒民警在研判分析时要下足功夫,找准目标。如果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不仅不能帮助戒毒人员改善心理问题,也会给场所安全稳定带来不稳定因素。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