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通过面质技术帮助高学历抑郁症戒毒人员适应戒治环境的案例

通过面质技术帮助高学历抑郁症戒毒人员适应戒治环境的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部分高学历戒毒人员受教育程度高,且入所前社会接触面较广,往往存在身份意识淡薄,对戒毒所内的集体生活不适应,难以融入戒治环境。本案例中的岳某接受过大学本科教育,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在一线城市经营企业,生活水平较高,但入所前患有抑郁症,曾有过自杀行为,接受强制隔离戒毒以来,一直难以适应戒治环境。针对岳某的情况,我大队综合运用个别谈话教育和心理学手段进行干预。经过1个多月的努力,岳某的精神面貌取得了改观,能够积极融入戒治环境,对未来的戒治生活也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案例基本情况】

岳某,男,51岁,已婚,在部队子弟学校念完小学、初中,后到深圳大学读书,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毕业后留在深圳经商,因妻子家在瑞丽,后又在瑞丽经营玉石公司;有抑郁症史,入所前曾有过自杀行为。

(一)现实表现

入所后长期沉默寡言,不与周围人员交流,常常在言语中透出不屑,部分戒毒人员表示不喜欢和岳某说话,“感觉他说的话很不着边际”,同时对周围戒毒人员购买的小零食嗤之以鼻,身份意识淡薄,不能够很好的适应戒治环境。

(二)方案制定

结合岳某入所前患有抑郁症且自杀行为经历,首次谈话应避免涉及此类话题,尽量营造轻松愉快的谈话氛围,消除其心理防御,才能使其正视自己的问题,从而使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同时岳某在认知上存在误区,即认为戒治生活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不愿承认自己在所内与所外的现实差距。因此,谈话过程中需结合心理学上的“面质”技术,即指出来访者自身存在的情感、观念、行为上的矛盾,促使其面对或正视这些矛盾;最后在日常戒治生活中安排性格较好的戒毒人员与岳某交流,密切关注其行为动态,安排其在较为轻松的习艺岗位,工位靠近值班室,以便于观察其行为表现。

(三)戒治目标

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与岳某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以充分接纳来访者为前提,仔细倾听岳某的叙述,充分把握各种信息,为后续使用面质技术打下基础;第二阶段,使用面质,帮助岳某发现自身在情感、观念、行为上存在的矛盾,循序渐进、层层剥笋;第三阶段,促使其面对或正视这些矛盾,勇敢地走出自己的精神世界,树立戒断信心和生活信心,积极主动地适应戒治环境。

(四)实施过程

1.第一阶段

第1次个别谈话:

背景:晚饭后在大队操场集中给戒毒人员放映电影,岳某在人群中低着头,遂把他叫出来面对面坐着进行交谈;

过程:热情、礼貌但不过多询问;

目的:建立良好的谈话氛围,为下次谈话打基础。

谈话摘要:

警官:你为什么低着头呢?是不喜欢看这部电影还是有什么心事啊?(语气温和,眼神交流)

岳某:报告警官,我本身不太喜欢看电影,而且这部电影我之前已经看过了(回答了一个问题,自信,有逻辑,眼神不躲闪)。

警官:那你就是有心事了?(继续关切询问)

岳某:没有什么心事。(眼神飘忽)

警官:既然你不想看电影,那要不要趁着现在给家里人打个电话呢?我去拿亲情电话。(做起身状)

岳某:不用了,谢谢警官。(言语中有些匆忙)

警官:(表示惊讶)你有些特别啊,其他人都特别想打亲情电话。

岳某:唉,要过节了,还是不给他们添烦恼了,让他们过一个好节吧。(神色黯淡下来)

警官:你的心态不错嘛!如果你打电话的话,猜猜家里会是谁接呢?

岳某:应该是我女儿吧。(找到切入点)

警官:你女儿多大了?

岳某:27。

警官:那么巧,和我一样大,属猪的。

岳某:(表情些许惊奇)

警官:你的年纪其实也和我父亲差不多大。如果你想找人聊天的话,以后可以找我,我姓苏。

第2次个别谈话 

地点:大队小花园;

过程:继续初次谈话的氛围;耐心倾听岳某的叙述;

目的:充分把握岳某的各种信息。

谈话摘要:

岳某:苏警官好!您不是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吧?(主动继续上次的话题)

警官:嗯,我考了三次!这不,今年刚考上,之前在别的单位做临时工。你女儿在做什么呢?

岳某:她在帮我管理着公司。(自豪)

警官:很厉害嘛!听说你是名牌大学毕业的,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含金量很高的,况且你还有自己的公司。

岳某:是的,苏警官不用担心我出所后的生活问题,因为我有自己的企业。(逐渐打开话匣)我大学毕业后就一直留在深圳做生意,其实那个时候生意蛮好做的,我一步步从小做到大......

警官:嗯嗯,在那个年代,像你这样有文化的人,再加上自身的魄力,是很容易把生意做起来的。

岳某:是的,苏警官。那个时候有很多的煤老板就是靠着“胆子大”而迅速发家的;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深圳把自己的企业办了起来,在深圳买了房,扎下了根;而且我还不停地学习新知识,我给我的学生们培训的时候常和他们说,要不停地更新自己,要努力适应时代的潮流变化......后来我回到了云南,因为我老婆是瑞丽的,刚好瑞丽的玉石生意很火,我也对玉石很快着了迷,所以我干脆就在瑞丽办了一个玉石公司......

警官:你确实是很棒呢!像我就不行,在我没考上公务员以前,我爸就常说如果我做生意的话,肯定是被骗了还帮着别人数钱。(双方大笑,气氛很好)

岳某:苏警官也很厉害,听说现在考公竞争很大,有的岗位竞争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样激烈。

警官:呵呵!你很健谈嘛,一点儿不像我了解到的情况那样,说你平时在宿舍和习艺车间都不怎么说话的。

岳某:唉!(情绪开始低落)苏警官,我也说话的,只是我和他们确实没什么好聊的;我也觉得我不需要参加这样的习艺劳动,很无聊;我想念我的家人,我想早日出所......

第一阶段小结:通过与岳某建立起良好的谈话关系,在倾听其叙述的过程中掌握到其情感上、思想观念上以及行为表现上的矛盾信息,即一是重视家庭、思念亲人,但却压抑着自己的感性情绪,不愿拨打亲情电话,怕自己目前的境况影响到家人;二是在思想上固执的认为自己曾是成功人士,所以现在也理应是“特殊人员”,怀念过去,不愿直面当下,对自己“违法者”的身份定位不够清晰;三是在行为上不愿放下身段与周围戒毒人员交流,难以融入戒治环境。岳某躲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不愿承认自己“墙内”与“墙外”的现实差距,这样做虽然免于他的自尊心受打击,但是从长远来看,有可能会给他带来更大的伤害,即融入不进戒治生活,与周围戒毒人员关系不融洽,与亲人关系逐渐疏离,性格逐渐孤僻,既不利于我们开展教育矫治工作,又有可能成为影响场所安全稳定的隐患因素,因此,下一步需要循序渐进使用面质,帮助其发现并思考自身在情感、观念、行为上所存在的矛盾。

2.第二阶段

背景:在第一阶段建立起良好谈话关系的基础上,与岳某约定时间,让其主动来找到民警交流思想情况。

地点:大队小花园;

过程:循序渐进、层层剥茧;

目的:通过反射矛盾,让其发现并思考自身情感、思想、行为上存在的矛盾。

谈话摘要:

岳某:苏警官好!(精神状态不错)

警官:最近怎么样啊?生活上有什么问题吗?

岳某:这些天一直下雨,有些年纪稍大的人患了感冒,但是我的身体很健康,谢谢苏警官关心!(主动向民警反映情况)

警官:那就好。后来我仔细想了你之前说过的话,我发觉你是一个很矛盾的人啊。

岳某:(一脸疑惑)

警官:你说你很想念家人,但是却又不愿意打亲情电话回去问候一下,这不就是矛盾的吗?

岳某:并不矛盾啊,我是不想影响她们的心情......我在这里面关着,就是打了电话也没有什么用啊,见不到面。(情绪逐渐低落)

警官:就是因为见不到面,所以才要打电话问候啊,如果没有交流的话,你想啊,出所后会不会和家人感情上产生隔阂呢?

岳某:应该是不会的,毕竟她是我的女儿。(若有所思)

警官:好吧,但是这个问题你回去也再好好想一下吧。另外,你是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但是为什么连和周围人交流的能力都不具备呢?你曾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做生意不就是要和各式各样的人接触吗?

岳某:他们中的有些人确实是太无知了,导致我不想和他们交流;我听说有的人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动的染上了毒瘾,原因是小孩发烧了,家里大人竟然拿毒品当感冒药喂给小孩吃......

警官:这既是无知的表现,同样也是违法的行为;你也正是因为违反了法律所以才来到这里的。你仔细的想一下,所有来到戒毒场所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在这段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的时间里戒除毒瘾,早日回归家庭。

岳某:(继续辩解)他们在外边也是做着和这里差不多的工作,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做着重复而机械的劳动......

警官:这又有什么可耻的呢?戒毒人员在参加生产习艺劳动期间,既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作息,又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价值,人们用的很多东西都出自他们的手,中国高质量增长的GDP中有每一个人贡献的力量。

岳某:(若有所思)

警官:今天就到这里,你回去再好好想一想。

第二阶段小结:在与岳某已建立起良好对话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层层剥茧般指出其自身存在的矛盾,并与其讨论矛盾,促使其进行自我思考。在对话过程中,当民警反射矛盾时,岳某便下意识的处于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不愿承认自己的问题,在谈及自己的问题时显得躲躲闪闪,不肯正视现实。面质的目的就在于协助来访者自我认识,鼓励他们消除过度的心理防御机制,正视自己的问题。因为面质所涉及的问题对岳某来说可能具有刺激性,有一定程度的威胁,有可能伤害其自尊心,甚至导致危机的出现,但由于在这之前已经与其建立起了良好的对话关系,所以岳某在理智上就不会把面质理解成是对他的一种攻击。

3.第三阶段

背景:在第二阶段循序渐进讨论其自身存在的矛盾后,与岳某再次约定时间进行谈话交流。

地点:大队小花园;

过程:明确指出矛盾之处;逻辑清晰,有条理;

目的:通过谈话教育促使其面对或正视自身存在的矛盾,勇敢地走出自己的精神世界,树立戒断信心和生活信心,积极主动地适应戒治环境。

谈话摘要:

警官:首先,你说你不给家里人打电话是怕给他们带来烦恼,我觉得你很理性,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其实家里人很想接到你的电话呢。“儿行千里母担忧”,我常常给家里人打电话,不为别的,只是因为感情就是感性的,不应该用理性来对待。其次,亲情也是需要维护的,我知道你对自己的女儿很是自豪,我同样也是我父亲的骄傲,你可以试着像我一样,报喜不报忧,让他们知道“我很好,勿牵挂”。你同意我的观点吗?(共情)

岳某:你说的也有道理。(表情自然)

警官:那就找个时间给家里人去个电话,也报个平安吧。

岳某:好的,苏警官。

警官:(继续下一个话题)我觉得在里面像你这样学历高的人真不多见,你和周围人交流会有隔阂吗?比如说他们谈论的东西你可能并不是很感兴趣,而你所想的东西他们又不太能理解,毕竟差异还是存在的。

岳某:是的警官,我感觉他们大多数人都戒不了毒瘾,至少戒断的时间不会太长,因为各种原因所导致的......

警官:那你呢,你认为自己可以成功戒毒吗?

岳某:我觉得我可以,我要好好戒毒,争取早日出所回归家庭。

警官:你说你要好好戒毒,但是你又不积极融入戒治环境;你说你要早日出所,但是你又不积极参加习艺劳动。

岳某:(沉默)

警官:据我观察,你和周围同戒人员相处得并不是很融洽,如果你继续这样下去,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日子里,你会很难熬,因为再没有人愿意和你交谈,你会逐渐困在自己的世界里,这对你的戒治效果也会有影响,知道为什么吗?

岳某:(摇头)

警官:首先,戒毒场所本来就很封闭,加之现在处于疫情防控状态下,连我们警察都是连续的封闭执勤,工作和生活基本处于交叉状态,我大概也能理解你的感受;同时,你也知道我和其他警官不一样,他们是警校应届毕业生,而我是考了很多次才上岗的非警校往届生,我和其他同事之间也存在着不一样,年龄、社会阅历等等,可这些都不是我不去融入集体的原因,相反,我认为这可能还是我的优势呢:我经历了名落孙山的挫折,那我就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备考的那几年并不是白白浪费掉的,那段时光磨砺了我,使我更加坚强的面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你认为呢?

岳某:警官,我非常认同你的观点,你看起来也比同龄人稳重一些。(认知逐渐回归正轨)

警官:同样的,你在戒毒所的两年时间也并不是白费的,你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经历了大多数人没有经历过的事物。你看过《肖申克的救赎》吗?

岳某:看过的,苏警官。

警官:剧中监狱是惩戒地方,也是救赎的地方,只有真正与自己和解时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主角安迪站在肖申克监狱外的大雨中,对他来说,那是一种解脱和救赎;对你而言,戒毒所的两年时间就是一次机会,你应该过好在这里的每一天,最后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回归家庭,承担起作为父亲、丈夫、儿子的责任。

岳某:我知道了,苏警官。谢谢你!

警官:生活本就是平凡的,要以平常心来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如果你以后有什么事情突然想不通了,可以来找我聊聊,我也愿意听你说话;当然,前提是你觉得我这个人还聊得来的话。

岳某:当然的,警官!谢谢警官。

第三阶段小结:通过前期与岳某建立起良好的对话关系,明确其情感、思想、行为上存在的具体矛盾,然后中期引导其思考矛盾,直至最后勇敢的面对矛盾。从本阶段使用面质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岳某实际上对自己的问题已经在心里进行过思考,当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谈话教育时,岳某并没有显现出“被怼”的神态,反而心平气和的表示认同与接受,所以,面质技术的使用首先需要在建立了足够的信任之后,通过倾听来访者的叙述,充分把握各种信息,明确来访者的矛盾之处,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五)戒治效果

1.自我评估。岳某自述与同室人员相处融洽,谈论的话题基本上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不再认为两年的戒治生活是在浪费时间,对法律更加敬畏;经常通过拨打亲情电话与家人沟通交流,自我评价也更加积极。

2.其他戒毒人员评估。岳某现在不再像以前那样说一些听起来不着边际的话,会主动的与人拉家常;在习艺劳动车间也更加积极。

3.值带班民警评估。岳某在习艺劳动车间表现积极,生产任务能够完成;会主动地与其他戒毒人员交谈,积极主动地融入戒治生活,对未来的戒治生活也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戒治态度转变较大。

【案例思考】

一、重视此类特殊戒毒人员的教育矫治工作。在本案例中,戒毒人员岳某本身具有较高的学识以及独特的看待事物的方法,见多识广,同时系抑郁症患者,入所前曾有过自杀行为。为有效开展此类人员的教育矫治工作,我们要去了解、要知道他们是内心有冲突、有自我认知困难的人,尽量去倾听、接受、在乎他,不要批判。为此,谈话教育首先需要建立良好的对话关系,找准切入点,引出话题,使其愿意开口说话;其次要换位思考,全面摸排掌握各类信息,找到矛盾点,可以尝试转移注意力,而不是简单地否定剥夺;最后通过激励与引导,使该戒毒人员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树立正确的戒治观。

二、提高团队协同作战的能力。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我们的民警是分批次进入戒治区内开展对戒毒人员的教育矫治工作的,所以在对戒毒人员制定戒治方案时要加强各批次民警的沟通,尽量克服特殊时期的工作困难,根据各方意见制定戒治方案,绘制好一张“蓝图”,在换防时交接好工作,及时掌握戒毒人员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一批接着一批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三、提升场所民警的综合业务能力。我们收治的戒毒人员类型多样,接受学校教育程度参差不齐,这对我们民警的教育矫治工作提出了要求,即不仅需要对戒毒人员入所前的受教育程度、社会接触面、既往病史等进行全面细致的排查,还要对戒毒人员入所后的现实表现、思想动态等进行细微的观察;不仅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还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对于在本案例中运用到的心理学手段,我们还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在以后的教育矫治过程中坚持换位思考的原则,以“共情”代替“同情”,达到使戒毒人员愿意主动找到民警倾诉内心焦虑的目标,及时排忧解难,维护场所持续安全稳定。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