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守护天使”对戒毒人员开展感恩教育的矫治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每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在父母及其他亲人的呵护下成长,学会走路,学会说话,学习做人做事的准则。当我们长大,往往将生活的重心放在自己的生活上,忽略了亲人们的养育。有时因为想法、观念的差异,会与家人发生各种各样、或大或小的矛盾,造成了隔阂,冲淡了亲情。作为戒毒人员,因为长期吸毒,亲情更容易被忽视,情感较常人更冷淡。山西省临汾强制隔离戒毒所为了唤醒戒毒人员的亲情意识,培养感恩心,多次利用教育基础日在戒毒人员中开展感恩教育,让他们静下心来,细致感受亲人们对自己的培养与付出,深刻体会那份血浓于水的情感,为促进家庭和谐及场所安全稳定奠定了坚实有力的思想基础。
【案例基本情况】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堂课学习,戒毒人员能够感受亲情,增强对父母的感恩意识;学会感恩,懂得在生活中去体贴关心父母;表达亲情,运用恰当的方法表达对父母的爱,进一步增进亲情,改善和促进家庭关系,为成功戒毒提供有力的家庭支持。
二、教学方法
运用讲授法、提问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通过情景体验、游戏互动、播放音视频等手段,引导戒毒人员在具体情境中体验、领悟,增进感恩意识。使用的教具有打印好的亲子卡片、心形卡纸、背景轻音乐《母亲》《烛光里的妈妈》。
三、教学步骤
第一步,课堂导入。(5分钟)
教师讲授:今天我想与在座的各位共同欣赏以下几张图片,同时邀请大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你看到了什么?
第二他们是什么关系?第三他们在干什么?
提问:听取在座人员的回答,然后引入正题。
教师总结归纳:第一幅图是2008年汶川地震中发生的一件感人的事情。那位母亲,佝偻着背,弓起身体,为自己的孩子撑起一把保护伞,而她却因为严重的伤势而命赴黄泉。施救人员发现她时,在她的手中发现了一部手机,手机上有一条还未发出的短信,上面写到: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第二幅图是106岁的老母亲,清明节前夕,奔波400多公里,专程赶到位于西南边陲的云南省麻栗坡烈士陵园,看望在此长眠40多年的独子李加友。年事已高的老人被人背着来到儿子墓前,见到儿子的墓碑十分悲痛,老泪纵横,颤颤巍巍走到儿子墓碑前,突然将脸贴在镌刻在碑上的儿子照片,深情一吻,令人潸然泪下。第三幅图是下雨天一位美国纽约华裔年轻父亲为幼儿园的儿子撑伞,全身都湿透了。照片中正下着滂沱大雨,一对父子走在人行道上,父亲穿着衬衫,手提公文包,尽管全身湿透了,右手的伞却坚定地举在儿子头上,呵护着他不受风吹雨打。
其实,在我们每个人和父母的生活中,都发生着许多感人的故事,父母就像一对善良的天使,无私的关爱着我们,守护着我们。我们与他们之间有一种关系,这就是亲情。亲情是只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存在的特殊感情,不管我们怎样,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健康还是疾病,甚至无论是善还是恶,我们的父母依然也会爱着我们。今天我们讲授的课题是《守护天使》。
第二步,实施课程。(35分钟)
(一)观看《父亲的旅程》深化亲情理解
教师讲授: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论你身在何地,它永远占据在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这种爱是陪你走一辈子,我们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爱我们伟大的父母。为了让大家对亲情有更深刻的理解,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一个视频——《父亲的旅程》。
提问观看完的想法和感受。
教师总结: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无论你有多大的困难,他总是你依靠的屏障;父爱是路,无论你走到哪里,它都陪伴你延伸,为你指点迷津,给你一路阳光。我们每个人活着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我们的肩上都有一份责任,一份担当。今天的我们无论是30岁,40岁,50岁,都依然在享受父母那份无私的爱,我们坐在这里,我们的父母过得怎么样。现在我们已长大成人,虽进了戒毒所,父母却是不离不弃,他们仍然深深地爱着我们。他们爱我们,不是因为我们成功而爱我们,也不是因为我们失败而不爱我们;不是因为我们好而爱我们,也不是因为我们不好而不爱我们,只是因为我们是他的子女而爱我们。大家想一下,父母希望今天的我们是一个什么状态。虽然今天的我们在人生的路上遇到了坎坷,摔了跟头,但是并不影响他们爱我们。
(二)填写《父母的账单》反思了解多少
教师讲授:作为子女,我们对自己的父母了解多少,你是否将他们放在你心里最重要的位置,去关爱和呵护他们,下面请大家拿出纸和笔,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自己对父母的了解,认认真真填写以下信息:
1、父母的生日是哪天?
2、父母的年龄多大了?
3、父亲的体重大概是多少?
4、母亲的身高大概是多少?
5、父母的鞋码是多大?
6、母亲喜欢的颜色是什么?
7、父亲爱看的电视是什么?
8、母亲爱吃的水果是什么?
9、父亲喜欢的运动是什么?
10、母亲习惯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填完以后邀请几位戒毒人员分享。
(三)审视《亲子天平》看清倾斜哪边
教师讲授: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给与我们生命,给与我们无私的关爱和呵护,而我们,又曾经给过父母哪些感动呢?下面我想邀请大家做一个小调查。
发一张印有亲子天平的卡片,在卡片的两侧分别写出:“父母为我做得事”和“我为父母做的事”。邀请戒毒人员审视亲子天平是否平衡,看看父母给与我们和我们给予父母的哪个更多,分享各自的感受。
教师总结:父母给与我们的总是太多,而我们给予父母的又往往太少。心理学中有一种现象叫做“心理过滤”,是因人的认知选择性造成的,它往往使人不能客观、全面地看待现实,常常也会大大地歪曲现实。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容易犯这种心理过滤的错误。比如我们只看到事物的一个侧面,只看到我们为父母做的事而看不到父母为我们做的事,我们有时候只知道理所当然地向他们索取而不知回报。不管要求合理不合理,当不能满足时我们便感到自己委屈、牢骚满腹、求全责备,常常把鸡毛蒜皮的小事无限放大、耿耿于怀、计较得失。父母为了我们操碎了心,无论父母对我们多好,我们似乎永远也不懂感激。实际上,我们也许并不是知恩不报,而是因为我们的心理过滤有时候使自己根本就不“知”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如果你的母亲仍健在,请您担当起作为儿子的义务,去赡养好你的母亲,顺她的心,顺她的意,让她衣食无忧地安享晚年,别给自己留下遗憾。虽然我们现在在人生的道路上走了弯路,但是等我们重返家庭后,我奉劝大家多陪陪父母,多回家看看。
(四)倾听《父母的心声》唤醒内心良知
教师讲授:下面我把摘自养老院墙上的一篇文章---《孩子,请理解我!》读给大家。
教师总结:请大家千万记住,家人是无可替代的,爱情可以重新再寻找,但父母一生却只有一个,珍惜、珍重。
(六)播放视频《沙画》促使爱的表达
1、教师播放沙画,让戒毒人员看清父母辛勤劳作的一生,感受父母的艰辛与不易。
2、发给每一位成员一张心形卡纸,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语,或者当下最想为爸爸妈妈做的三件事情。
3、请自愿读出自己亲情卡片上的内容,鼓励大家付诸实践,用心去关爱父母。
4、设想拥抱亲人。在缓缓的背景音乐《母亲》中,让每位成员将心形卡纸紧紧地贴在心窝上。伴着教师的指导者进行空椅子练习。
5、教师总结:生活在继续,我们与父母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父母张开天使的翅膀牢牢地守护着我们,为我们遮风挡雨,尽一切努力,为我们创造最舒适的生活,那么作为儿女,在今后的生活中,就请用我们的细心去认真关注他们的感受,用我们的耐心去仔细聆听他们的心声,用我们的孝心去抚平他们额头上的皱纹,用我们的爱心,去换来他们一生永久的笑脸!让我们一起祝愿天下所有的爸爸妈妈永远开心、幸福!
第三步,布置课后作业。(2分钟)
今天的作业是写出最想对父母说的三句话,最想做的三件事。
第四步,课程回顾与小结。(3分钟)
1、课程回顾。今天我们通过欣赏照片、亲子天平、讲述故事、反思自己的行为等活动,重温了生活中的亲情。大家也感受和体会到父母对子女爱的无私与伟大,同时也反思了自己能为父母做些什么。通过今天的课堂,我希望大家对父母的爱做出回馈和努力,我们要学会感恩我们的父母。因为感恩是一种对爱的追求,对善的坚守;更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对责任的执著。也希望大家以今天这堂课作为人生一个新的起点,愿大家眼中有光,脚下有路,一路向阳,去拥抱属于自己美好的明天。
2、读心灵寄语:父母的爱永远是我们战胜困难最有力的武器。感谢父母将我带到这个世界,感恩父母在我戒毒路上的支持和陪伴,从现在开始,我要承担起那份沉甸甸的责任,用自己坚强而有力的臂膀守护父母,孝敬父母,让他们以我为荣,老有所依,安度晚年。
【案例思考】
本节课设计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注重在“趣”上下功夫。能够结合戒毒人员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增进戒毒人员感恩意识。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教学目的十分明确,授课方式新颖别致,大大调动起戒毒人员的参与兴趣。教师注重与戒毒人员互动,课堂氛围轻松愉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亲情是成功戒毒的重要基石
亲情是人世间最重要的情,也是戒毒人员成功戒毒的最宝贵的财富。戒毒所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时间节点和教育手段,对戒毒人员进行亲情教育,强化戒毒人员的家庭责任意识,激发他们参与教育戒治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亲情力量感化戒毒人员的积极作用,让戒毒人员谨记亲人的教诲和叮嘱,并把和亲人的约定化成戒治路上的动力和决心。
二、抓住关键时间节点加强教育
强制隔离戒毒所要本着“把每一个重要节日都作为戒毒人员教育日”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国际劳动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春节、中秋节等,组织戒毒人员开展 “感恩亲情、助力戒治”主题教育活动。把传统孝道文化与感恩教育有机结合,教育引导戒毒人员感恩家人、感恩社会、求新向上,引导戒毒人员树牢感恩意识,充分认识到积极戒治,早日和家人团聚才是给父母最好的礼物。
三、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开展教育
一方面在重要节假日到来之际,教育科为戒毒人员开通“点歌台”,通过所广播系统、大队音响设备,为父母点首歌,表达对父母的爱与思念。另一方面组织戒毒人员拨打亲情电话、视频探视,给父母送上温馨的祝福。再一方面也可以按照“亲切问候+思想动态+戒治效果+共同约定”思路,组织戒毒人员写家书,号召戒毒人员感悟孝道文化,牢记家人嘱托,积极成功戒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