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交互训练针对戒毒人员张某抑郁情绪开展心理矫治的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戒毒人员张某,男,54岁,小学文化,因吸食毒品被强制隔离戒毒2年。张某入所1个月后,因经济纠纷问题败诉导致自己的养猪场破产,3个月后母亲因病去世。家庭变故对张某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其思想情绪波动大,自罪自责,开始出现思维迟缓、失眠、食欲下降,甚至开始出现自闭,对生活失去信心等抑郁情绪。
强制隔离戒毒所第一时间对张某进行了诊断,以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融入交互训练开展治疗,避免张某进一步发展成抑郁症,产生厌世情绪,造成更大的不良后果。通过阶段性治疗,张某情绪能够趋于平稳,并向积极正向的健康心理状态逐渐调整。
【案例基本情况】
针对抑郁情绪戒毒人员的心理特征,采用交互训练的方式,将色彩、音乐、形态三个要素进行融合,使戒毒人员置身于多媒体场景的实体交互中,从而介入和干预戒毒人员的情感表达,最终实现对抑郁情绪戒毒人员的心理矫治,以便他们今后能够更好的生活。
一、多媒体场景要素
色彩:颜色能够直观地激发视觉效应,从而影响人的情绪、心理等一系列生理反应。从科学角度分析,不同色彩所拥有的波长不同,从而引发不同的情绪反应。其中长波颜色容易使人兴奋(例如红色、橙色),短波容易使人平静(例如绿色、蓝色)。
音乐:音乐则直接引发听觉刺激,从而对人的情绪起到调节和促进的作用。音乐之所以能够传递情感,一是由于音乐本身所具有的艺术特性,二是人通过音乐产生的联想,这就是情感映射。这两种映射是相关联的,借由这种方式音乐才能够调节人的情绪。
形态:通过形体动作,以触觉的方式,来转移人的注意力和精力。并结合戒毒人员实际情况,采用点、线、面元素设计出有利于改善戒毒人员情绪的游戏。其中点作为形态的起始,可以运用不同的排列方式制造出不同视觉效果,良好的运用能够展现极强的生命表现力;线是形态的方向指引,不同的线型、角度和粗细,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面是形态的集合,更加复杂的曲面和参差错落的形态能够给抑郁情绪的戒毒人员带来更多的联想,更深层次的发掘他们内心的想法。
二、制定并实施方案
依据张某的实际情况和表现,制定交互训练矫治方案,并有针对性、有计划开展:
1.元素选取
色彩:由于张某已经出现了思维迟缓、失眠、食欲下降等抑郁情绪,可以选择短波颜色制成的纸片模块。蓝色:给人平静祥和的感觉,同时有安眠和改善记忆的效果。绿色:可以平衡内心、放松灵魂。黄色:能带来美味的感觉,有刺激食欲的效果。
音乐:快节奏的活、繁华、喧嚣往往是城市生活的代名词,在音频选取中将城市作为意向,搭配恰当的治愈系轻音乐元素适合唤起积极情绪。
形态:让张某制作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纸片模块,并将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纸片模块进行拼凑,以点、线、面的方式排列组合呈现出来。
2.地点、时间选取
地点:教育队综合楼二楼全墙面为短波色调涂层的心理治疗室。
时间:选择气温适宜的上午,3个阶段进行。
3.实施
第一阶段:点作为心理矫治第一阶段所使用的形态,造型简单,容易摆放,方便张某进行操作,熟悉和理解心理矫治的流程和方法。让张某将纸片用彩色笔制作成蓝色、绿色、黄色小圆形模块,以代表点元素。然后让其在桌子上对小圆形模块通过堆叠的方式进行排列,通过不同颜色或相同颜色的堆叠,组合出想要的形态或效果。
此阶段配合大队心理咨询师对其积极开展心理疏导,从生活的各个方面给予关心和支持,通过谈家常等方式打开张某心扉,取得信任,让其有苦可诉,有担可卸。
第二阶段:需要更换与第一阶段不同的背景音乐。线作为第二阶段形态,操作上相对复杂。让张某将不同颜色的等边三角形进行分割,得到梯形后再进行分割,再制作出半圆形。然后通过梯形的直线和半圆形的曲线做出自己所期望的线状搭配。
此阶段配合亲情关爱,让张某的儿女跟其多联系、多关心、多沟通,向其灌输“只要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信念,鼓励张某振作起来,家人不但没有放弃张某反而更寄予厚望。
第三阶段:需要更换与第一、二阶段不同的背景音乐。采取的是不规则曲面形态的设计,张某制作的每个模块的形态轮廓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每个模块顶部的曲面也不同。戒毒人员张某可以根据轮廓和顶部曲面两个不同维度来进行交互模块的摆放。
此阶段继续配合警察和亲情心理教育,同时让其张某多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中,分散注意力。并安排与张某关系较好的戒毒人员跟其多聊开心的事,正能量的事。还可以通过树立一些戒毒人员成功的榜样案例,以激励张某勇往直前。
4.治疗后变化
第一个阶段:张某处于治疗的适应期,基本上都能正常完成规定动作。通过观察以及夹控戒毒人员反馈,张某的抑郁情绪恶化趋势逐渐得到缓解。
第二个阶段:明显感觉到张某已经适应了治疗方法,观察其在治疗过程中变得主动,不在抗拒。通过观察以及夹控戒毒人员反馈,张某的抑郁情绪的恶化趋势得到了遏制,失眠症状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开始主动与人聊天,食欲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跟其家属了解到,张某回电话次数变多,感觉其情绪逐渐向好,心态也没有之前那么消极了。
第三个阶段:张某似乎已经享受其中,在治疗过程中变得积极,甚至还能对不同元素之间的组合有新的想法和见解。通过观察以及夹控戒毒人员反馈,张某的心态变得积极,已不需要助眠药物,食欲变得正常,与他人沟通交流顺畅,参加戒毒矫治活动主动性变强。
三、效果评价
1.自我评价
张某表示,自己的情绪得到有效缓解和改善。经过3个阶段心理状态逐渐变得积极向好,想到自己还有儿孙在外面,只要自己还活着就有东山再起的一天。目前自己最想做的事就是全身心投入到各项戒毒矫治活动,并在接下来的戒毒期间好好思考自己失败的原因以及规划好以后的生活,争取把戒除毒瘾戒掉,正常回归社会。
2.家属评价
张某女儿表示,之前一直很担心父亲的情况。经过最近几次的沟通后,明显感觉父亲变得积极向上,心里的石头也能放下了。
3.警察评价
张某心态逐渐积极向好,对戒毒、对生活、有了目标和希望,睡眠质量和食欲也得到了改善,已经摆脱了药物治疗。能更好的与管教警察、亲人、其他戒毒人员沟通相处。守纪意识、规矩意识、主动参加戒治活动方面都有了明显积极变化。
【案例思考】
一、把心理微妙的状态通过色彩、音乐、形态外化,进而让戒毒人员自己发现问题,辅助以心理咨询,通过问题呈现-自我内省-接纳自我-解决问题逐步的让个体自我转化,升华。
二、张某在治疗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的变化不但自己观察,融入家属、警察一起参与,多方参与,修复了戒毒人员的社会支持系统,共同发现优点,提升了戒治信心。
三、构建的治疗场景因人而异,结合个体本身的特点,抑郁情绪的戒毒人员参与度由低到高是意愿改变的显著标志,心理咨询师仔细观察,捕捉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