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对患有精神疾病的回归社会戒毒人员韩某管控帮扶案例

对患有精神疾病的回归社会戒毒人员韩某管控帮扶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大量的临床数据表明,吸食冰毒、k粉等合成毒品能够对大脑神经细胞产生直接的不可逆的损害,导致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出现急慢性精神障碍。因吸毒导致精神障碍的这类人员融入社会困难,家庭照管压力大,肇事肇祸风险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对因吸毒导致精神障碍人员的管控和帮扶,事关家庭幸福和社会安定。一方面,管控是为了切实预防和减少吸毒人员肇事肇祸,减少毒品社会危害;另一方面,帮扶是为了落实“平安关爱”行动,有效缓解涉毒家庭困难,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做好这类人员的管控、帮扶工作,对预防和减少肇事肇祸,做好市域社会化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案例基本情况】

韩某,男,2012年开始吸食冰毒(甲基苯丙胺),2014年被公安机关抓获,责令社区戒毒三年,至今未复吸,主要依靠60多岁的父亲支撑家庭生活,家庭经济十分困难。据其父亲叙述,韩某原是一个比较懂事的孩子,但因交友不慎吸食毒品之后,整个人就变得脾气暴躁,自言自语,神经兮兮,与人沟通也越来越困难。2015年,韩某妻子因不堪忍受这样的生活,狠心丢下只有1岁多的儿子离家出走。这件事情对韩某刺激很大,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精神疾病症状越来越明显,并伴有严重暴力倾向,生活无法自理,2016年经精神疾病专科医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住院治疗好转后回家,韩某一直靠药物维持治疗。之后,韩某每年都会间歇性发病,严重时就必须送往医院治疗。这样的家庭状况,虽有亲戚的关照,仍是举步维艰。

一、方案制定

海南省府城戒毒所驻文昌市社戒社康工作指导中心民警(以下简称“指导中心民警”)在了解韩某的实际情况后,结合相关文件要求,协助当地政府成立了由镇领导、指导中心民警、禁毒专干等组成的管控帮扶小组,通过实地走访、谈心谈话等方式对韩某的情况进行了综合摸底,结合韩某个人家庭和当地镇政府实际情况,为韩某建立个人帮扶档案,制定详细管控帮扶实施方案。

一是常态化地上门走访谈心,节日带上慰问物品,建立良好的沟通、信任关系。

二是用好帮扶政策,申请办理合适的补助,提供公益性岗位,解决家庭收入难题。

三是在鼓励督促韩某维持药物治疗的同时,利用心理咨询技术,努力减轻其精神疾病症状,逐渐做到生活自理。同时,帮助韩某家人掌握一些心理陪伴技巧,缓解压力,保持乐观心态。

二、实施情况

(一)落实走访谈心制度,建立信任关系

管控帮扶小组坚持每月至少一次上门走访谈心。通过一次次的上门走访谈心,韩某对工作人员渐渐不陌生了,没有对抗的情绪和过激的言论。韩某父亲也和工作人员唠起了家常,详细叙述了韩某的人生经历、现实状况,谈到了自己的身体状况也不好,聊到目前家庭的最大困难是无法工作赚钱,没有经济收入,不知道还能撑到哪一步时,老人不禁潸然泪下。只有当聊到孙子时,老人才有了笑容和希望。孙子从小就跟着老人长大,非常懂事,学习也好,他就是这个家庭的希望了。指导中心民警和当地政府工作人员表示理解和同情,同时也表示,会把实际困难反馈给相关部门,政府一定会给予帮扶和救助的。在每次走访时,管控帮扶小组都会代表政府带上一些米油等生活物资,指导站民警还把自己家中孩子合适的衣物整理好送给韩某的儿子。正是这些日常暖心的交往,指导中心民警和禁毒专职工作人员与韩某及其家人拉近了距离,建立了良好的沟通信任关系,为之后的管控帮扶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积极帮扶就业,助其生活安定

在了解韩某家庭的实际困难后,管控帮扶小组经研究,决定从申请低保补助和合适公益性岗位两个方面帮助韩某解决家庭收入难题。一是向民政部门了解政策、反映韩某的具体家庭情况,全程陪同韩某及父亲协助办理申请低保补助手续。在办理过程中,韩某文化程度低,沟通能力不足,管控帮扶小组成员就认真细心耐心地协助办理,直至申请成功,韩某的父亲深受感动。二是向人力资源部门反映韩某家庭的实际困难和具体情况,帮助韩某父亲成功申请到在家附近负责村居卫生的公益性岗位,既能够照管韩某和孙子,又增加了一份固定家庭收入。有了低保补助和公益性岗位收入,韩某家庭有了基本生活保障,虽然生活不富足,但总算安定下来了。在后来的一次走访中,韩某的父亲拉着指导中心民警和禁毒专干的手,泪流满面地说:“太感谢你们了,感恩党和政府这么关爱帮扶我们,没有党和政府,我们真不知道怎么走下去了。我们不能给政府和社会添麻烦,我一定会照管好他的,万一有什么紧急情况处理不了,我也会第一时间向政府报告”。

(三)积极协助治疗,恢复正常生活

在一次走访谈心过程中,韩某提出自己已经好了,不想服用药物了。对此,指导中心民警不予以正面回应,而是用简单的话语介绍了吸食冰毒对人的大脑产生损害的过程和后果,慢慢引导韩某进行反思,回忆自己在状态不好时给家人带来的伤害(父亲含辛茹苦、儿子惧怕疏离,肯定这是他不想要的结果),试着让韩某慢慢自己感受、自己体会、自己分析坚持服用药物治疗的益处。在后来的走访中,指导中心民警再没有听到韩某提及停药的事情,情绪和行为都比较正常。同时,指导中心民警意识到,面对韩某这样的情况,他的家人也需要心理疏导和压力释放,需要被理解和给予希望。于是,在和韩某父亲谈心过程中,指导中心民警运用倾听、共情等心理咨询技术,引导韩某父亲把情绪和压力释放,然后从抚养孙子长大成人入手,鼓励保持对生活的希望和热爱。几次走访谈心下来,明显感觉到韩某父亲更健谈了,眼神更有光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三、实施效果

目前,在管控帮扶小组的引导及其家人的细心照管下,韩某坚持药物治疗,病情得到控制,情绪平稳,和家人关系融洽,能够帮忙家人做一些简单的事情,韩某的父亲时常和工作人员汇报韩某的现实情况,管控状态良好。在党和政府的关爱下,韩某家庭每月有低保补助和公益岗位收入,生活有了保障,孩子学习刻苦,生活有了希望,韩某的父亲心中的石头总算落地,家庭总算安定了下来,相信一切会越来越好。

【案例思考】

(一)真诚交流沟通是做好管控帮扶工作的前提

做基层工作,沉下去实地走访和真诚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实地走进管控帮扶对象家中,耐心真诚地谈心交流,才能真正拉近距离、建立关系,才能了解他们的现实困难,真正掌握真实、具体的情况,才能有的放矢、有所作为。

(二)良好家庭照管是做好管控帮扶工作的关键

从长远和根本来看,对于精神障碍戒毒康复人员的管控帮扶,家庭照管是主要和可持续的,工作人员管理是补充和阶段性的。这类人员精神失常,生活不能自理,良好的家庭照管是管控帮扶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能使精神障碍戒毒康复人员得到周全的照顾,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有助于病情有效控制。因此,要建立起与管控帮扶对象及家人通畅的沟通关系和信息渠道,通过他们,及时掌握管控帮扶对象的最新状况,动态采取有效管控帮扶措施。

(三)落实关爱帮扶措施是做好管控帮扶工作的支撑

每一个精神障碍戒毒康复人员的家庭应该都是存在很多困难的,他们是最需要政府落实“平安关爱”行动和帮扶措施的群体。只有切实解决了精神障碍戒毒康复人员家庭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没有了家庭的后顾之忧,家人才有能力、有精力照管好这类人员,家庭照管才能持续到位和有效。这既符合管控安全目标,也是“禁毒+扶贫”关爱帮扶的初心。

(四)合理运用心理咨询技术是做好管控帮扶工作的“助推器”

精神障碍戒毒康复人员及其家人往往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工作人员在沟通交流中除了要真诚相待之外,合理运用心理咨询技术开展心理帮扶,往往能够事半功倍,有效促进工作开展。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