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运用以人为中心疗法解开戒毒人员倪某心结的教育矫治案例

运用以人为中心疗法解开戒毒人员倪某心结的教育矫治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倪某,男,1994年出生,小学文化。倪某3岁时,其父亲由于家庭矛盾失手杀死其母亲,被判有期徒刑12年。由爷爷奶奶监护抚养,爷爷奶奶过世后去又到外婆家居住,成年后帮别人卖手机。2015年与他人同居,2016年生一女孩,2015年倪某开始吸食毒品,2018年3月被强制隔离戒毒两年,出所后又开始复吸,2020年7月再次被强制隔离戒毒。在第二次强戒期间,其“老婆”留下孩子后不知去向,孩子由其年迈的外公外婆抚养,倪某进所不久后其年迈的外公得了脑溢血,导致生活无法自理。

【案例基本情况】

(一)个案分析

倪某已是第二次进入普洱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强制隔离戒毒了,管教警察发现其性格自卑、自弃,不愿与警察更多交谈,在得知“老婆”跑了,外公患脑溢血生活无法自理等情况后,担心女儿生活问题,脾气暴躁焦虑,表现出不服从所规队纪,仇视管教警察的行为。结合倪某不愿谈论家庭及个人成长经历,教育矫治科通过电话与其近亲属了解,知道了倪某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经历,发现倪某思想上存在以下问题:1、仇视父亲;2、自小缺失父爱、母爱,自卑进而自弃;3、不愿与人谈论过往,不想听到别人家庭故事;4、女儿事实无人抚养产生新的“心结”进而焦虑、烦恼。

(二)教育矫治方案的制定

针对倪某的心理问题,教育矫治科制定了以人为中心疗法的教育矫治方案,按照“真诚、尊重、关注、共情、接纳、保密”要点开展教育矫治,目标是使倪某能够解开心结,豁然看待过往经历,唤起倪某对戒断毒瘾的信心,让倪某主动积极参与戒治生活,从中得到新的成长。

(三)方案实施情况

1.真诚倾听,寻找问题根源。心理矫治中心工作人员单独与倪某在轻松的环境下,让倪某讲述他的成长经历,倾听其心中的仇视父亲进而仇视像父亲一样的管教警察、自小自卑、自弃、放任自流的心理路程,感受他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做了好事被别人夸奖的高兴心情。告诉他合理的个人的喜怒哀愁应当表达出来让别人知道,接受别人帮助;告知他对于父母过错造成的自己成长不幸福不是他能够左右掌控的,过去的事情要知道忘记;告知他个人情绪的发泄不能妨碍别人;充分理解他由于心理存在疙瘩而表现出来的不守规矩的做法。

2.关注共情,助其解开心结。心理咨询师判断,倪某之所以会表现出“不服从所规队纪,仇视管教警察和管教行为”,是由于童年创伤性的成长经历导致其缺乏安全感,内心自卑敏感,他的内心是渴望引起别人重视和关注的。因此,针对倪某的心结,一方面管教警察加大对倪某的关注,积极开展个别谈话教育。另一方面,针对其挂念孩子和外公的客观心理需求,分管教育的副所长专程到倪某家开展家访,了解其孩子学习生活情况,并将孩子学习生活的现状拍成视频、照片拿回所上给倪某观看,减轻其由于挂念而产生的焦虑感。

3.正面激励,助其重拾信心。分管生产副所长发现倪某对电子元件组立制作的成绩不错,凡到车间检查工作都必须到倪某岗位了解生产情况,激励他提高产量。在所领导的激励下,倪某服从生产管理,其产量、质量、收入均为全所最高,最多的月份劳动补偿金达到2000余元。在此前提下,分管生产领导、大队管理警察在车间、在收工点评中对其进一步开展经常性表扬。在所内组织的生产评比活动中,倪某获得2021年度普洱所“五一”劳动节生产标兵,受到更大的表扬与奖励。普洱所规定参与习艺劳动的戒毒人员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后可以提前休息,但是倪某却选择在别人休息时他自愿劳动,始终保持产量质量第一。倪某在场所生产中找回自信,提高了自我的价值感,情绪变得稳定平和,重拾自信,服从管理,连续六个月无违规违纪,获得奖分450分,超额完成生产任务,获得生产奖分105分。

4.教育关怀,助其健康回归。倪某的父亲已经刑满释放独自在外县生活,由于仇视父亲,他不愿与父亲共同生活。面对自己女儿倪某应当怎么做?这是一道心理测试题!管教警察以其对孩子无法照顾的焦虑感受为契机,加强毒品危害教育,转变倪某对吸食毒品的错误认知,让其明白所有的焦虑的果都起自自己吸毒的因,只有自己做到远离毒品,在出所后好好工作生活,才能享受内心的幸福与安宁。同时引导他利用自己娴熟的劳动技能积攒劳动补偿金,出所后给孩子买一点东西,让孩子感受父亲的温暖,倪某听从管教警察的建议,积极投身习艺劳动,到出所时共积攒费用3171.55元。当接他出所的二舅得知倪某在戒毒所戒毒期间还能通过劳动攒钱养家后很感动,高兴地说:“非常感谢普洱所的教育!”。目前通过电话回访,倪某在家能够关爱着孩子、孝敬老人,认真履行做父亲、做儿子的义务,家庭和谐幸福。

【案例思考】

一是对戒毒人员要做好全面的背景调查,才能制定切实有效的矫治方案。倪某由于心灵创伤太过深重,从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家庭及成长经历,在表现出抗拒、不服从管教之后,我们多次与其近亲属电话联系,了解情况,才知道他的复杂身世。

二是对戒毒人员要做好全面的分析研判,充分运用好心理咨询各种技术手段分析研判问题成因、动机需求、性格表现。通过回望个体的创伤性成长经历,找到最主要的症结所在。

三是运用以人为中心疗法,提供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调动戒毒人员内部资源进行自我理解、自我矫正,充分发挥个人的机能以达到心理健康。管教警察及心理咨询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对教育对象喜怒哀愁情绪表达给予充分地理解,富有同情心与同理心,对症下药,先疏心,后管理。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