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重点利用社会支持系统戒除毒瘾的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杨某,男,39岁,高中文化程度,河南省焦作市人。父母健在,有正式工作。妻子李某,已离异,女儿9岁,读小学。该戒毒人员属复退军转人员,在转业待安置期间同学聚会时受人怂恿,沾染上毒品,2014年被父母送到公安机关自戒一次,2015年4月因在市区某中心市场附近吸食毒品海洛因被举报。2015年6月被焦作市公安局决定对其强制隔离戒毒。
杨某入所后,态度冷漠,不服从管理;思想情绪不稳定,易激惹,纪律涣散,个人卫生情况差,不注意保持公共卫生;消极对待习艺劳动任务,经常以“身体不适、胃部不舒服”以及“自己笨”、“干不了”为借口,消极怠工或者只出工不出力,给大队的整体矫治环境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戒毒人员大多不愿意与其正常交往,性格趋于内向孤僻,整体呈悲观消极状态。其入所心理测试SCL-90各项因子分值:躯体化2.3,人际关系障碍2.8,抑郁3.2,焦虑3.4,敌对3.1,恐怖1.8,偏执1.9,其他2.4,表明杨某存在敌对、焦虑、抑郁等严重负面情绪。
【方案制定】
【实施情况】
【案例基本情况】
【方案制定】
干警们通过翻阅其档案资料以及进行个别谈话教育,对其基本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杨某家庭条件较好,在部队积极上进,吸毒前人生可谓一帆风顺,在马上就专业成为一名公务员时,吸毒使这一切成为泡影,前后境遇形成了巨大落差,导致产生一系列心理和行为问题。从另一方面看,虽然杨某已经身染毒瘾,但时间尚短,和其他吸毒者交往不深,在吸毒者亚文化群体中处于边缘位置,人生观、价值观未被全面侵蚀。和父母之间亲情尚存,牵挂9岁的女儿,担心自己的行为对她的人生带来阴影;对部队的战友尤其是在其成长过程中长期帮助自己的老营长一直念念不忘,社会支持系统比较完整,各子系统之间配合潜力较大,如果矫治工作从这一角度切入,预期效果比较明显。干警们在对杨某进行了综合研判后制定矫治方案如下:
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教育,引导杨某在正确认识这一生活事件的基础上,建立正确认知,树立重新生活的勇气,减少负面情绪。
重新建立杨某与老营长、与女儿的联系,实现彼此情感之间的良性互动并持续保持。
综合运用心理矫治手段,不断弱化乃至消除不良心理影响,帮助其树立重塑人生的信心。
创造条件,发挥杨某情商高、组织能力强的优点,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实现人格自我成长。
【实施情况】
(一)从其思想上着手,促其打开心结,对事件形成正确认知。杨某原本可以转业到省直单位成为一名公务员,却因吸毒违法丢掉工作成了戒毒人员,无论怎样看待都是一次悲剧;妻子和他离婚,家庭破裂,打击接踵而至,撇下的9岁女儿虽有其父母照料,但杨某始终一直牵挂。针对这两个方面的心理症结,所心理矫治中心和大队干警多次找该戒毒人员谈心,对其进行心理开导,帮助其正确认识和接受现实;针对杨某对人生未来的迷茫,大队干警积极鼓励他放下包袱向前看,指出现代社会人生选择呈现多元化,杨某家庭条件较好,社会支持度较高,完全可以选择自我创业,照样可以创造人生的辉煌。
(二)找出合适切入点,强化社会支持系统,重建内心自信。基于杨某心中念念不忘过去部队老营长、但想见又怕见老营长的现实情况,干警们经过讨论认为,让老营长来所探访,对杨某会产生激励转化的良好作用,同时也是杨某心理上必须经过的一道坎。干警们多方联系上了老营长,在说明情况后,老营长表示一定会配合大队的工作,还主动联系了杨某在部队要好的几个战友一起到强戒所看望他,在看到老营长和自己一起摸爬滚打的战友时,杨某的眼泪夺眶而出。一番促膝长谈后,杨某发现,他们不仅没有冷眼看待自己,还纷纷鼓励自己放眼往前看,以坚强的毅力早日戒除毒瘾;老领导的鼓励,战友的鞭策消除了杨某长期以来的一个心结,给了他强大的精神动力,杨某第一次在日常生活中露出了笑脸。干警们趁热打铁,专门派人联系他的前妻李某,如实讲述杨某在所里的良好表现,转达他在所里一心思念女儿并希望复婚的愿望。李某的思想一时转不过弯来,心中还存有对杨某的不满和失望之情,所里就专门派了一名年纪较大的女干警一同前往做李某的思想工作,在干警们的努力下,终于愿意再给他一次机会。当俊俏的女儿呼喊着爸爸投入他的怀抱,一家3口在会见室温馨叙谈时,干警们露出会心的笑容。
(三)发挥心理矫治作用,跟踪矫治促其转变。干警们看到,杨某虽然在认知上得到了初步的转变,但吸毒毕竟在他的生活中刻下了深深的痕迹,悲观和抑郁仍然像石头一样沉重地压在他的心头,如何根据杨某的个性要素制定出相应的矫治方案成为干警们思考的问题。杨某聪慧而敏感,接受能力较强,大队就及时给他安排了为期三个月的心理矫治,通过个别心理辅导缓解其心理压力,消除负面情绪。心理咨询师运用埃利斯ABC理论,使杨某认识到,是他对吸毒这一事件的看法而不是吸毒本身导致了他心情长期处于抑郁和焦虑状态,并由此产生情绪和人际关系之间的恶性循环;只要能够正确认识和下定决心戒除毒瘾,仍然可以还自己一个晴朗的天空。由于杨某认知水平较高,接受能力较强,很快认识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他积极配合心理咨询师完成作业,充分利用轻音乐、按摩床、发泄室进行各种放松训练,有效缓解了长期困扰自己的负面情绪。同时,由于杨某文化素养较好,干警就鼓励其参加所里开展的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还有意让他参与其中征文整理工作,使杨某看到了和自己朝夕相处的人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他们对国家对社会怀有一颗感恩之心,都在认真地规划着自己的人生之路,杨某深有感触地对干警说,和他们中的很多人相比,我比他们年轻,聪明,亲属关系有的比我还差,人家还没有放弃自己,我有什么理由不振作奋起?在干警们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帮助下,杨某终于走出了人生的阴霾。
(四)及时发现自身闪光点,采取激励矫治法,帮助其自我成长。杨某是一名部队转业干部,有着较强的组织能力,干警们就先安排他当了小组长,让他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提升和塑造自己。杨某不负众望,把组里的事务打点的井井有条,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以身作则,获得了戒毒人员的一致肯定,后来大队就安排他当上了班长,杨某深受鼓舞,一心一意为队里的事务操心劳神,做好服务工作,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案例思考】
(一)效果:
在干警们的持续关心和鼓励下,杨某的戒治之路走上了正轨,在剩余的戒治期里一直表现良好,最终提前五个月解除了戒治。回访结果显示,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操守保持良好。
(二)反思:
一些吸毒前社会地位较高的戒毒人员,由于沾染毒品后出现了较大的社会地位落差,会产生严重的负面情绪;因势利导地做好这一部分人的矫治工作,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会避免产生更多的社会悲剧,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同一般戒毒人员相比,由于吸毒后对其本人和家庭影响更大,像杨某这一部分人的负面情绪更为严重,应及时开展心理矫治;心理矫治应针对最为严重的负面情绪,从改善人际关系和改变认知开始,有序展开。
针对戒治的不同阶段,把握好进度和火候,首先从思想认识开始,其次注重改善戒毒人员的心理状态,再次是创造有利于其个人成长的矫治环境,不断地对矫治成果进行巩固和强化。
针对每个戒毒人员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矫治方案,在综合研判的基础上,选择性地从社会支持系统、帮助解决具体问题、感恩教育等不同角度入手,实行辩证施治,才能实现最佳效果,激励戒毒人员把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化作矫治的积极动力,彻底戒除毒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