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正念防复吸疗法降低女性戒毒人员对毒品渴求度的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正念是指个体对当下保持注意和觉知的能力。在当代心理学中,正念训练是一种增强人们觉察当下的意识的方法,是一种有效应对消极情感和适应不良行为问题的手段。从正念的角度来看,心瘾实际上是个人在认知、情感和身体等方面产生负面经历之后的逃避方法。
女性戒毒人员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她们深受毒品的折磨及家庭、社会排斥,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很容易出现问题。相比于男性吸毒者,女性吸毒者情感细腻,更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更倾向于采取消极归因的方式对待消极事件,自控力和耐挫力较差。通过正念训练,能使个体更好地与药物滥用所引发的渴求和负面情绪共处,从而避免冲动性药物滥用,达到降低对毒品的渴求度。
【案例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本案例中采取方便取样方法,选用了江苏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四大队50名戒毒人员,均为初中以上文化,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40份,最终有效被试40人。所有参加测试的被试均智力正常、精神正常,没有明显影响实验的健康因素。
(二)方案制定与实施
案例中采用正念防复吸疗法干预戒毒人员,干预时间从2021年8月至2021年10月,共计8周。
正念训练材料是根据防复吸疗法编录的正念防复吸音频,共16课,每课用时15分钟左右。干预式为按音频编制的固定顺序,每晚上20:00-20:30播放2课时音频,一周共播放2课,共播放8周(比如:第一周每天播放第1、2课时,循环播放一周,第二周每天循环播放第3、4课,以此类推,直至全部音频播放完毕)。
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干预前:对40名参与者进行同质性检验,将她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用相应的心理学量表对她们的正念水平、情绪调节能力、自我控制和毒品渴求进行前测。
干预中:开展正念防复吸训练。
第一周,识别自动化反应。引导戒毒人员感受自发的、无意识的行为,了解此刻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并没有完全的觉知。例如没有觉知到的渴求引发自发的吸毒行为。戒毒人员通过呼吸和身体扫描探索正念,并练习把注意力集中到身体上。
第二周,觉察吸毒渴求。引导戒毒人员体验触发吸毒有关线索、吸毒渴求以及有关想法,鼓励戒毒人员注意在想法上、情绪上以及感觉上是如何体验吸毒有关线索的。
第三周,日常生活中的正念。引导戒毒人员进行非正式的日常正念练习、集中呼吸和看听练习?鼓励戒毒人员觉察此时此刻的想法、情绪和感受,让戒毒人员确认自己的需要是什么并且以健康的方式满足这些需要。
第四周,高风险情境中的正念。引导戒毒人员回忆过去引发吸毒的情境或者与复吸有关的因素。鼓励戒毒人员在这种情境中用正念的方法去保持对此刻的觉察以及与复吸的渴求在一起,而不是对渴求有关的感受做出反应。
第五周,有技巧的接纳。引导戒毒人员接受可以产生技巧的行动,通过走路冥想以及静坐冥想进行正念训练,探索对不舒适的体验,如渴求、不良情绪、消极想法的不同应对方式。
第六周,把想法仅仅看成是想法。引导戒毒人员把想法仅仅看成是想法,而不是必须去相信或者做出反应的事实。思索想法和复吸之间的联结,体会吸毒线索是怎样导致复吸的?戒毒人员通过静坐冥想以及呼吸训练,练习把想法和行为分离,以中立的观察者的姿态去观察这些想法。
第七周,自我照顾和生活方式的平衡。引导戒毒人员回顾正念练习和自己的复吸案例,确定个人复吸有关线索以及思考当这些线索出来时怎样去更好的回应。比如列出对其有帮助的人的电话以及吸毒的替代活动,练习静坐冥想和呼吸训练。
第八周,社会支持和后续练习。引导戒毒人员回顾正念练习,回忆从开始正念训练到日前为止自己学到了什么。
干预后:效果评估。
通过量表测量对戒毒人员的正念水平、情绪调节、自我控制和毒品渴求进行后测,检验正念干预是否对她们产生了影响。
(三)效果评估
1.组间比较
分类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实验组 |
对照组 |
实验组 |
对照组 |
|
自我控制 |
3.23 |
3.13 |
3.37 |
3.23 |
情绪调节 |
2.35 |
2.37 |
2.36 |
2.38 |
毒品渴求 |
2.08 |
2.12 |
1.85 |
2.02 |
正念水平 |
3.93 |
3.87 |
4.18 |
3.95 |
备注:数值前后差距>0.1表示效果显著,<0.05表示基本无差异 |
通过量表数据得知,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正念水平、毒品渴求、情绪调节困难以及自我控制在正念干预后,结果显示,在自我控制感上,实验组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情绪调节上,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得分无显著差异;在毒品渴求上,实验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在正念水平上,实验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2.组内比较
分类 |
实验组 |
对照组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自我控制 |
3.23 |
3.37 |
3.13 |
3.23 |
情绪调节 |
2.35 |
2.36 |
2.37 |
2.38 |
毒品渴求 |
2.08 |
1.85 |
2.12 |
2.02 |
正念水平 |
3.93 |
4.18 |
3.87 |
3.95 |
备注:数值前后差距>0.1表示效果显著,<0.05表示基本无差异 |
通过量表数据得知,实验组在自我控制上,正念干预前的得分显著低于正念干预后的得分;在情绪调节上,干预前与干预后的得分无显著差异;在毒品渴求上,干预后的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在正念水平上,干预后的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对照组在自我控制、情绪调节、毒品渴求以及正念水平上,干预前与干预后的得分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经过八周干预训练,在民警的正确引导和戒毒人员的积极配合、练习下,正念干预对自我控制、毒品渴求与正念水平作用显著,但对情绪调节的作用还不够显著。
【案例思考】
本案通过开展正念干预来观察女性戒毒人员毒品渴求的影响,干预结果表明,正念训练能够有效降低女性戒毒人员的毒品渴求,且证明了自我控制在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由此引发以下几点思考:
(一)注重戒毒人员自我控制力培养
对于戒毒人员来说,提高自我控制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毒品渴求,因此,在日常戒治中可以加强戒毒人员对自我控制的训练,或者在开展正念训练时可以加入自我控制的课程训练,以此提高戒毒人员的自我控制力。
(二)推动情绪调节力与正念相结合
本案中正念训练虽然对情绪调节影响不显著,但有研究表明提高戒毒人员情绪调节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负性情绪和毒品渴求,在日后的教育矫治中,可以结合正念理论和情绪调节理论,进一步完善正念干预方案,来提高戒毒人员的情绪调节能力。
(三)不断强化正念干预训练的推广
相比其它治疗方法,正念干预主要通过冥想等方式进行,耗费成本少,方法简单,更容易被戒毒人员所学习,并且可以在日常戒治中随时练习,以达到降低毒品渴求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