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沙盘和绘画疗法帮助戒毒人员王某修复人际关系的教育矫治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心理沙盘游戏和绘画疗法,是帮助来访者构建一个无意识世界,通过客观事物投射出来访者的内心世界,从而帮助来访者充分认识自我、改变不良情绪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方法,尤其是针对具有较强防御心理和敌对情绪的人来说,治疗效果更好。
绝大多数戒毒人员在回归社会后,因为身份原因和自身的经历,很难再次被社会以及身边的亲友们接纳,面对这些,他们很容易自卑,产生消极、抑郁、失落、焦虑等多种负面情绪,从而丧失生活信心,再次坠入毒品深渊。戒毒人员在不被社会接纳的情况下,容易产生消极心理,但又渴望被理解和支持,这就需要想方设法将他们心中的“锁”打开,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有效改善负面情绪,缓和他们的人际关系,增强戒治信心,帮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
【案例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戒毒人员王某,男,35岁,第二次戒毒。在青少年时期因受社会闲杂人员诱导,开始吸食毒品,在父母帮助下成功戒毒。后因为第一次婚姻失败,开始产生消极思想,再次吸食毒品。
入所后,虽无任何违规违纪行为,但平时表现为性格缄默、为人孤僻,不愿与他人沟通交流,民警鼓励同班组人员与其积极沟通,但王某并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民警与其谈话了解到,王某自己很清楚自己性格缺陷,同时也明确向民警表示,戒毒所里鱼目混杂,因而不愿意与大家主动交流。
(二)方案实施
根据王某的性格特点,民警决定先运用沙盘游戏法帮助王某进行自我疗愈。
第一次实施过程
咨询师向王某介绍了沙盘的使用规则,王某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沙具,不断地摆出自己想象的造型。
咨询师:你在塑造这个沙盘世界过程中是怎么想的?
王某:没什么想法,就随便摆的。
咨询师:在我们心理学中,有一次词叫做“潜意识”,这是指我们自己都可能认识不到的,却在影响我们的一举一动。就好比你随意摆弄的沙盘,就是你内心“潜意识”的投射。就比如你这条“河”,就是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的分界线,这座“桥”就是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沟通。
王某:也许是的。(肯定的神情)
咨询师:那你能告诉我这个“龙王像”是什么寓意吗?
王某:就是喜欢,我喜欢研究“风水”。
咨询师:喜欢某样东西本身是没有对错的。只要它是符合法律和社会道德的,都可以作为爱好。
……
咨询师:现在请你将沙盘中的沙具减少至4个,留下几个你最想留下的。
调整后的沙具,剩下一对老夫妻、一个抱婴儿的女性、一个龙王像、一条狗。
咨询师:这剩下的几组沙具,也是你潜意识中的一种选择,是你心底最宝贵的财富,是最想保留的父母、妻儿、爱好等等。
王某:我留下它(抱婴儿的女性)并不是因为妻子,是为了我的孩子。(强烈的诉说)
咨询师:我大概了解了你的情况,你现在的感觉怎么样?
王某: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就觉得身上一下轻松了许多,心里面也没有那么苦闷了。希望还有机会来到这里。
通过沙盘游戏,王某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真实想法,积极进行主动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本次咨询后,发现王某发生了一些变化,主动尝试与他人沟通,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也有了较大的转变。两个月后,王某主动预约进行心理咨询。
第二次实施过程
王某:我感觉自己比以前轻松许多,但现在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我开始在意别人的看法。以前我认为自己是一个特别自我的人,轻易不会在意别人的看法,可现在会因为别人说的话而产生一些想法。我很想知道因为什么?
咨询师:我可以理解你的问题。在回答你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房树人”测验吧,然后再一起探讨这个问题的答案。
王某:可以。我应该怎么做?
咨询师:请你用铅笔在这张白纸上任意画一幅包括房子、树、人物这三种元素的画,没有任何要求,你就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画,但要求必须认真画,不要采取写生或临摹的方式,时间不限,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允许涂改。
王某开始作画,大约15分钟后,王某完成绘画。
咨询师:我刚才让你画画,其实这也是个测试,这个绘画测验和沙盘很相似,它们都可以直观反应人的潜意识,现在我们共同来解读一下,也许就能找到你问题的答案。你的画总体是偏向左边的,这说明你很怀念过去,过去的经历当中一定有对你来说很重要的部分;你最先画的是房子,说明你很重视你的家庭;在人物刻画方面,你对自己和妻子塑造的较简单,说明你对婚姻有一定的不信任感;你将孩子的形象塑造的更加丰富,说明他对你来说更加重要;再看树的塑造,你画的是松柏,松柏的寓意应该是高耸提拔的,寓意是自强自立的品格,说明你在戒除毒瘾方面是有内在动力的,但你却将树画的很小,反应你目前是一个相对来说不自信的状态;再看房、树、人三者的联系,有一定的空间距离,说明你的情商还不够高……
王某:这一点我是认同的,我的父母和朋友都说过我情商不高,觉得我说话做事很少顾及他人的感受。本次戒毒我确实感觉到自己没有以前自信了,明明想去做的事情,一旦做起来却总是畏手畏脚的。
咨询师:这就是问题的答案,是因为你还不够自信。你在意别人的看法,你想做出改变,却又怕得不到肯定和支持,就比如你在绘画当中的每个情景都用文字做过标注,这就表示,你内心非常想让大家理解和认同你,但因为担心得不到大家的接纳,所以才会格外在意别人的评价。当然了,你也要看到你自身的可喜变化,你应该看到你已经向前迈出了一步,也做出了改变的主观努力,所以这也算一件好事啊。
王某:那我怎么才能重新树立信心呢?
咨询师:自信并不是一下就能建立的,应当先树立一个个目标,并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完成它或者是克服许多困难后获得,这样才能逐渐培养起自信心来。
王某:我记得第一次戒毒后回归社会的时候,信心满满。好像一切困难都难不倒我,当时就有一种不服输的信念,而且完全不在意别人的言语,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到。
咨询师:没错,这就是自信。后来呢?
王某:可是后来因为没有经营好家庭,又开始心灰意冷,最终没能抵住诱惑,再次坠入深渊。
咨询师:当我们在同一件事上失败,再次经历这种失败后的遭遇,会产生自卑的负面情绪。开始丧失生活自信心,这并不奇怪。而且戒毒本来就是一辈子的事,有一丝丝的松懈,就可能再次给毒品可趁之机。当下就要重新建立你的生活信念和强大的自信心。
王某:我具体应该怎么做?
咨询师:我的建议是你应当首先处理好你的家庭关系,这样既有利于你个人情感建设,减少心理压力,更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好保障。一个关心、支持你的家庭,他们可以一直相信你,也可以一直监督你。这当然都是为了你能更好地生活,更加拥有自信心。
王某:我明白了。只有我做到了,才会有更多的人信任我。
(三)取得效果
经过两次咨询活动后,王某转变比较明显。更愿意与他人进行交流,教育矫治积极性较高,经常主动向民警汇报自己的情绪变化。王某表示自己现在更有精神和动力,在解除强制戒毒前也会认真计划自己的未来,立志要彻底戒除毒品,回馈家庭和社会。
【案例思考】
(一)当遇到戒毒人员缺少交流意愿时,通过普通咨询方式可能往往收效甚微。通过非语言形式的心理疗法,比如沙盘、绘画疗法等方法,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戒毒人员的潜意识,深挖内心深处的想法,更好地帮助戒毒人员认清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咨询关系。
(二)戒毒人员了解自己的真实情况并做出改变,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反复或波折情况,戒毒人员也会出现不适应或消极情绪,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这种情况下,心理咨询师应当对他们进行劝导和鼓励,协助他们,共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一般很难被社会和亲友们所接纳。如果长时间遭受来自外界的否定和自身消极情绪的影响,很容易因为彻底丧失信心而再次坠落毒品深渊。在强制戒毒期间,一定要想方设法给予其精神鼓励,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与戒毒人员亲友建立联系,充分发挥亲情帮教的作用,共同帮助戒毒人员远离毒品毒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