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运用“积极情绪扩展”团体辅导改善艾滋病戒毒人员情绪的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艾滋病戒毒人员由于长期生活在疾病的阴影之下,心理和精神状态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同时,艾滋病戒毒人员易过于强调自身“病人”和“受害者”属性,对自己的偏差行为存在错误认知,影响到这部分群体的戒毒动机和戒毒效能感,进而使戒治效果受到影响。积极情绪扩展项目以中医情绪相生相克(MPMC)理论和积极情绪拓展-建构理论为理论基础,从情绪、认知、关系等着手,旨在改善艾滋病戒毒人员因感染HIV所带来的负性情绪,培养其形成正确的的自我观念及对外界环境的积极认知,帮助其建立积极人际关系,进而激发其戒毒动机,坚定其戒治信念,有助于下一步戒毒技能的学习。本期《积极情绪扩展》团体辅导,共8名艾滋病戒毒人员参与,年龄在30-50岁之间,平均感染HIV时间8年,吸食毒品类型冰毒,处于康复巩固期,文化水平均为小学以上。
【案例基本情况】
一、辅导内容
《积极情绪扩展》团体辅导共分为八个单元,第一单元团体组建;第二单元积极认知;第三单元积极情绪;第四单元积极体验;第五单元积极关系;第六单元积极表达;第七单元积极应对;第八单元积极成长。
团体辅导前通过访谈成员进行招募和筛选。团体为封闭性团体,团体成员固定,每次辅导时间为90分钟。
二、辅导过程
(一)团体组建
第一单元选择比较简单且容易让成员相互认识的活动,“大风吹”“滚雪球”,不仅能调动团体成员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还能达到初步认识的目的。同时通过组建团队,集体讨论团体契约和目标,如“信息保密”“互相尊重”“真诚相待”“积极参与”等,使团体成员体会到安全感,同时也能起到约束作用,形成新的角色定位,为团体推进打下良好基础。
(二)积极认知
第1个主体活动是“我的花生”和“20个我是谁”,成员通过对自我积极探索,对自我的一些特征、状态和潜能有一个认识;第2个主体活动是“我的优势卡”及“优势取舍”,帮助成员挖掘个人潜能,展现自我优势,承认限制,扬长避短。
第1个主体活动的关键是激发成员思考“为什么我们是这么看待自我的?”“认识和探索自我有什么好处”,同时带领者在进行分享和反馈是要注意调动团体动力,鼓励成员之间的欣赏和支持。第2个主体活动,聚焦自身优势,帮助成员更加接纳自己、肯定自己,逐渐对未来充满希望。
大部分成员能写出积极、消极、理想、现实、一致、冲突的自我,而辩证地看待自己,恰恰是自我认识的开始。同时从中带领者引导关注成员的优势、资源和潜能,有助于成员自尊、自我价值感的提高。
成员C在写“20个我是谁”中有一条写“我是强戒人员”,并且成员C分享发现:“吸毒前的自己对生活充满希望,对未来充满期待,对家人、朋友能和谐相处。染上毒品后,天天与毒品为伴,和吸毒前相比简直是两种生活,希望以后远离毒品,过正常人的生活,对家庭、社会做一个有用的人。”带领者对该人的肯定和鼓励对团队将形成示范作用。
(三)积极情绪
第1个主体活动是“你来表演我来猜”和“情绪蛋糕”,第2个主体活动是“情绪诊疗所”和“情绪ABC”,帮助成员认识情绪、体验情绪,理解情绪对个人行为和生活的影响和作用,掌握情绪调节方式。
大部分成员不会及时觉察自己情绪,在日常戒治生活中出现各种各样情绪问题,也不会调节,从而时不时爆发出来。在此单元中增加情绪相关理论知识讲解部分,同时在团体过程中,注意引导成员觉察“此时此地”情绪变化及找到适合自己的调节方式。
成员E分享:人的情绪非常丰富多变,只是通常都被忽视了。只有很好地觉察才能善加引导和改善,从而更有利于健康生活。
(四)积极体验
第1个主体活动是“我的欢乐体验”(绘画形式),第2个主体活动是“心流体验的介绍”,帮助成员树立心流体验的意识,体验心流带给人们的感受。
心流体验对于学员来说是崭新的概念,比如成员F最初以为心流体验是指“心与心的交流”,这个单元注意厘清心流体验概念后,引导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心流体验,快乐地活在当下,即把所学迁移到生活中。
成员A画了一个操场,写了两个字“练习”。分享当时患有鼻窦炎,坚持跑步了一年。成员都被其坚持所打动。
(五)积极关系
第1个主体活动是“我的人际困扰”(情景表演),第2个主体活动是“人际关系技巧”,帮助成员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问题;掌握人际交往技巧。在充满信任、理解、真诚的团体气氛下鼓励成员探索个人的态度、感受、价值和行为,鼓励成员尝试新的行为。
情景表演可以帮助成员更好地认清自己面临的问题并且进行反思。根据避免伤害原则,在此活动中带领者需注意两点,一是让成员们主动选择谁愿意将自己的困扰作情景表演主体;二是进行教育:大家需真诚、投入,不可嬉戏玩闹。
在鼓励和引导下,基本以成员F和其儿子为雏形,剧本假定是刚解除强戒的父亲与儿子的沟通。成员B演主动的儿子,成员F演被动的父亲。成员F因为多次强戒、内心内疚而不愿与孩子联系和表达。在表演中成员F鼓起勇气对B说“我真的想承诺你我能戒毒,但我也担心我做不到”时,其他成员的眼眶都红了。情景表演结束后,带领者通过呼吸冥想调整结束,给予成员时间整理思绪和情感。
(六)积极表达
第1个主体活动是“感恩冥想练习”,第2个主体活动是“未寄出的信”,帮助成员体会感恩他人,树立回报社会、感恩生命的信念。
带领者需带着感情,投入地诵读感恩冥想指导语,还需提示成员日常可经常练习冥想,让内心充满力量。
成员D分享写给大姐的未完成的信,先前以为大姐不知道自己感染HIV及强戒的事,后来打亲情电话时通过哥哥发现大姐其实很早就知道了,一直没说,默默包容他。并且在他发病的时候,家人们都愿意倾囊相授。他很感激。
成员H坦言,午觉没睡好,所以在冥想的时候得到了放松,并没有去想什么。但就这个问题,也想进行一些分享。自己在戒毒所期间每天记录感恩的事。带领者肯定了成员的真诚表达和分享。
(七)积极应对
第1个主体活动是“鸡蛋石头和皮球”,第2个主体活动是观看视频“八条腿支撑起整个人生”,帮助成员体验成长中遇到的各种挫折,培养面对挫折的心理韧性。
被强戒的经历对艾滋病戒毒人员而言是一个挫折,如何面对这个挫折至关重要。团体在这个单元的分享,会出现抱怨、指责等,带领者需做好控场,运用团体的力量,引导思考我们是否始终把自己放在一个“弱者”或是“受害者”的位置,最后落脚到思考我们真正能做些什么,而不止停留在抱怨。在引导前,团体需有足够的空间和张力容纳大家在这其中宣泄情绪。
成员F举例说有个人受到了不公的待遇,后来学习了很多法律知识,梳理清楚后写信给人大代表。但是这里的很多戒毒人员是嘴上发泄,却没有任何积极改变的举动。
成员G分享:最直接就是身边冬残奥会的例子,高山滑雪等运动对普通人来说尚且都会摔,对他们更难。他们身残志坚,我们更应当坚定信念,做好规划,积极生活。
(八)积极成长
第1个主体活动是“写给未来的信”,第2个主体活动是“礼物大放送”,引导成员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最后帮助成员回顾整个团体过程,并进行总结。
这个单元带领者的主要任务是使成员能够面对即将分离的事实,给予成员心理支持,并协助成员整理归纳在团体中学到的东西,肯定成长,鼓舞信心,将所学的东西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应用于戒毒康复中,使改变和成长继续。
成员D写完十年后的自己,感觉自己积极向上的信心更加坚定,决心积极配合戒治,未来充满希望。
成员B写作业时这样写到“通过写给十年后自己的信更加明白了所需要的和接下来该怎么做。”
三、辅导效果
成员评价:团体结束后对成员回访,成员对“积极情绪扩展项目”打分平均为90分,并表达以后愿意多参加此类戒治辅导团体。通过该团体辅导,感受到团体的支持,培养了积极的生活态度,掌握了一些具体可行的戒治方法,坚定了戒治信心。
带领者评价:成员通过八个单元的学习,获得了良好的干预效果。通过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和幸福感指数问卷(Index of Well-Being)前后测显示成员的正性情感和乐观性提高,自尊和主观幸福感提高,从而提高了其心理健康水平。同时戒毒动机和戒毒效能感也有明显提高,有助于促进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
【案例思考】
一、心理健康教育从经验向科学转变。艾滋病戒毒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低,抑郁、焦虑、恐怖等负性情绪严重,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等方面的症状明显。解决其负性情绪问题,改善对未来的悲观和绝望的态度,提升主观幸福感,是对艾滋病戒毒人员进行教育戒治的基础工作,也是重要任务。在此过程中,不仅需要借鉴社会成熟的经验,还要结合艾滋病戒毒人员特点进行修订完善,在循证理念指引下逐步找到最佳的干预方法。
二、心理健康教育从零散向系统转变。同伴状态对艾滋病戒毒人员情绪的调节有极大帮助,对度过心理应激反应强烈的阶段乃至康复转变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积极情绪扩展项目》以中医情绪相生相克(MPMC)理论和积极情绪拓展-建构理论为理论基础,从情绪、认知、关系等着手,遵循心理团体发展阶段的客观规律,通过团体辅导的形式对艾滋病戒毒人员情绪问题进行干预,效果显著。这个过程中,既有心理咨询理论的整理,也有干预方式方法的创新。
三、心理健康教育从“一锅煮”向针对性转变。促进戒毒人员积极改变、戒除毒瘾、回归社会,关键一点是充分激发戒毒人员自我管理与成长的意愿。在此过程中,戒毒人员的心理资本极为重要。咨询师承认戒毒康复过程中的艰难,对戒毒人员真诚表达赞美和好奇,保持一种好奇心鼓励戒毒人员直面这些困难,并在相互支持中继续前行。我们应相信艾滋病戒毒人员是他们自己生命经验的专家,鼓励他们发现自身优势、技能和资源,引导他们主动探索解决方案,在康复之路上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