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人员周某“4+1”法教育矫治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周某,17岁时,被亲舅舅引诱染上毒瘾。父亲看到周某吸毒,感到家庭无望、愤然离去,得知内弟引诱儿子吸毒,与岳父一家断绝来往。母亲怀着一颗愧疚的心,陪伴儿子并鼓励其戒毒。然而,周某吸毒、戒毒,反反复复,实在令她伤透了心。就在周某30岁生日那天,母亲无奈地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30岁生日饭后,劝准儿媳与子分手,送儿去强制隔离戒毒所。
周某曾自愿戒毒,也被强制隔离戒毒,虽戒得了毒瘾,但戒不了心瘾,终究抵挡不住诱惑,断断续续吸毒10余年。周某性格变得偏执、暴躁,遇事不冷静、易走极端。生日饭间,周某眼见警察进门,知道不妙,敲碎酒瓶割颈自刎,想逃避戒毒,被警察及时控制.? ? 入所后,周某觉得爸爸出走、女友分手、亲舅舅教我吸毒、狠心的妈妈送我戒毒,家庭没有温暖、亲人没有真爱,不愿意与人交往,整日沉默不语,对生活没有希望,经常寻死觅活、破罐子破摔。
【案例基本情况】
【方案制定】??
根据周某的情况,戒毒所确定了4+1的教育矫治方案,即“急性脱毒期、康复期、巩固期、巩固期”四期教育矫治,加解教延伸教育,实施教育矫治。
(一)急性脱毒期:消除抵触心理、过激情绪,身体脱毒,引导接受戒治;
(二)康复期:消除错误观念和认知,恢复身体机能,引导知恩、感恩、回馈;?
(三)巩固期:消除吸毒影响,引导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模仿;
(四)回归期:消除回归恐慌,引导能力培养适应择业、就业;??
(五)延伸教育:构建解戒照管渠道,引导应对高危情境保持操守。
【实施情况】??
(一)建立信任,心理破冰
急性脱毒期,?周某不愿与人交往,成为教育矫治的障碍。戒毒所从救助入手,施以关爱,建立信任,实现心理破冰。
一是编入人际熟悉的班组。周某之前有过戒毒,场所内有与他熟知的同戒,戒毒所特意将他们编为一个班组,既减少心理防御,又方便打破沉寂、掌握动态、防止极端事件。??二是选派熟悉的民警专管。特意安排他熟知、感情比较融洽的民警,作为他所在班组的专管民警。这样,有了一定的交流基础,利于消除障碍心理破冰。
三是医疗救助减轻伤病。入所后,周某被颈部伤口、皮肤过敏、咽炎等伤病困扰。民警每天安排换药,专门采集中草药苍耳治疗过敏、蒲公英治疗咽炎。伤口一天天愈合、困扰多年的皮肤过敏、咽炎顽症得到治疗,周某对民警逐渐产生了信任。
四是生活上给予特别关照。周某戒断反应强烈,长期失眠。民警熬制小米粥,辅助治疗,周某感受到真情真意,对民警有了好感。??
(二)感恩教育,修复亲情
亲人间相互不理解,是周某寻死觅活、破罐子破摔的主要原因。戒毒所积极启发他知恩感恩,帮助修复亲情,让他体验家庭温暖、燃起生活的希望。??一是组织故事大赛,分享拥有的关爱。民警自我暴露,带头讲自己的故事,带动学员分享亲人的关心,每天安排3名学员用自己的经历教育身边的人,引导学员追忆亲人付出,感知亲人艰辛,引导周某萌生感恩、回馈。
二是开展包粽子比赛,体验家庭温暖。端午节特邀周某的母亲等40名学员父母来所,与他们的孩子一起包粽子,体验家庭生活。??三是心理拓展训练,尝试感恩实践。邀请周某母亲等80位学员父母来所互动,进行心理拓展训练。学员全部戴上眼罩,由你母亲背负着爬高上低,钻洞过坎。周某摘下眼罩,看到满脸是汗的母亲时,体会到妈妈的付出。戒毒所趁热打铁,安排他们对白说出心里话,鼓励他为父母洗一次脚。心理拓展训练,母亲对周某多了一份原谅、少了一份责备,周某对母亲多了一份悔意、少了一份误会。
(三)国学教育,培养习惯
周某戒治期间,经常与人闹纠纷,但是冷静下来,又极度懊悔、自责。这个现象告诉戒毒所,这里面既有认知问题,更有习惯问题。戒毒所既要加强周某的认知矫正,更要重视他的行为矫正,培养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是开展《弟子规》教学,树立正确行为范式。组织讲解、诵读、讨论、行为示范等,帮助周某理解“孝、悌、谨、信”等,知道如何孝敬父母、如何兄弟相处......??二是针对吸毒行为缺陷,进行矫正教育。戒毒所结合戒毒人员行为特点,精选国学经典内容,编写矫正教育教案。如,周某易激惹,戒毒所以《廉颇.蔺相如列传》、《吕洞宾飞剑斩黄龙》编写教案,教育“和则两利、斗则两害”;周某有地域观念时,戒毒所以《郭解大义释恩仇》编写教案,教育帮理不帮亲;周某目无尊长,戒毒所以《王安石三难苏轼》编写教案,教育“谦受益、满招损”;周某不服管理,戒毒所以《郑伯克段于鄢》编写教案,教育“严是爱,松是害”。
三是组织行为训练,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模拟各种人际交往场景,组织学员应对,帮助周某掌握人际交往行为规范,开展正确的行为习惯,培养他解戒回归融入健康人群的能力。
(四)职业教育,增强能力
周某解戒,面临就业压力。戒毒所鼓励他参加多个职业技术培训班,增强其就业能力。??一是结合城镇自主就业,开展面点师培训。开展面包、水饺、花卷、烧饼、油条、烙饼等的制作,组织理论教学、实习操作、技能考核,适应城镇就业需要。??二是结合农村自主就业,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开展花栽培、蔬菜种植教学,组织花卉嫁接、扦插、组织培养等教学,适应农村就业需要。
三是结合工厂务工,开展机修、缝纫等培训。训练劳动技能,培养劳动协作意识,提高岗位责任意识。??四是结合经济形势,开展就业指导。??
(五)延伸教育,化解危机
为提高周某解戒回归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应对高危情境、拒绝毒品诱惑的能力,戒毒所开展回归教育,培养兴趣爱好,落实解戒教育延伸。解教前,戒毒所组织模拟高危场景拒毒训练,培养二十四式太极拳、乒乓球、唱歌等爱好。解戒后,戒毒所添加微信好友,节日互致问候,推荐美文,K歌点赞、评价、打擂,保持联系掌握情况,为延伸教育奠定基础。曾3次指导应对高危,使其保持操守已逾3年。
一是应对毒品诱惑,避免暴力事件。周某的舅舅向周借款6万元不还,催债时遭遇毒品诱惑,新怨旧恨涌上心头,他萌生持器伤害的念头。民警得知后微信长谈,及时劝解妥善处理,避免刑事犯罪;
二是突发赔偿责任,指导达成谅解。周某早点摊位,因回避文明城市突查,慌乱中撞倒老人,遭遇巨额索赔,一时无措。民警得知后指导下协商解决,达成赔付五千元医疗费的协议;
三是及时肯定鼓励,助力保持操守。周某早点摊位因突查难以维系,便早上菜场卖菜,饭时地铁口外卖,其他时间收旧货,情绪低落。民警及时表扬,给予鼓励,使周某重振信心,坚定操守。 周某在不辞辛劳,勤俭持家,在母亲的帮助下购房置业、娶妻得子;在家孝敬母亲、夫妻恩爱,三代同堂、其乐融融;与邻里练太极、打乒乓,相处和睦。
【案例思考】
周某戒除毒瘾,且能保持操守,我作为他的戒治民警为他高兴,也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自身价值得到实现。与此同时,也启发了我对教育矫治的思考。
(一)家庭温暖,是戒除毒瘾的动力源泉,无可替代
修复家庭关系,保持良好状态,能够促进交流,激发美好回忆、向往美好生活,增强戒毒信心,提高戒毒意愿,抑制冲动。??
(二)爱心耐心,是成功戒治的前提条件,不可或缺
戒毒所应以人为本、科学戒治,依据个体情况循序渐进地教育矫治;不因他们犯了错,而简单粗暴;不因他们教育不改,而放任自流;要有医生对待精神病人,那样的耐心;要有父母教育自家孩子,那样的爱心。??
(三)认知习惯,是保持操守的不二法宝,必不可少
戒毒所不仅要教育他们懂得道理,更要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戒毒所只告诉他们对错远远不够,更重要是还要教他们怎么做。戒毒所要给出一个行为范式,供他们习练参照,培养他们拥有符合传统美德和现代礼仪的行为习惯。只有这样,戒毒所才能有效帮助他们融入健康人群。从教育矫治的实践来看,认知矫正、习惯培养是促进戒毒人员保持操守的法宝。
(四)技能训练,是就业择业的现实需要,应该加强
培养他们多种多样的职业技能,方能适应当前就业形势,满足不同环境下的就业需要,解决生计问题,更好地回避不良职业,减少高危情境几率。
(五)延伸教育,是应对危机的迫切要求,必须跟进
解戒回归后,他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危机,有救助辅导的需求。而高危情境出现之时,照管人员能否及时获知、适时介入,是当前延伸教育面临的难题。就当前解戒照管现状看,需要戒毒所与解戒人员的建立信任、友谊和联系渠道,让他们有倾诉的主观愿望,有倾诉的理想对象,有倾诉的即时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