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离异后抑郁女性戒毒人员的认知行为治疗案例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为进一步推进戒毒新技术新方法在教育矫治中的运用,湖南省白马垅强制隔离戒毒所以《湖南司法行政戒毒系统2021-2022年戒毒新技术新方法与优势教育戒治项目研究与推广应用推进方案》为基础,在戒毒人员中开展以认知行为疗法为基础的“1+X”戒治方法应用,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引导,帮助戒毒人员改变不良认知,切实提升场所戒治工作效果。
本案例中戒毒所心理咨询师运用了认知疗法中的认知连续体技术、现实检验“灾难化”技术加上格式塔疗法中空椅子技术,治愈了女性戒毒人员李某因离婚而带来的抑郁情绪,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有效的巩固了戒毒效果。
【案例基本情况】
一、个案基本信息
1、基本情况:戒毒人员李某,40岁,健康状况良好,高中文化,首次强戒,系独生子女,帮教条件较好,2021年4月因吸毒被强制隔离戒毒。该员入所3个月后,收到前夫离婚起诉书,后达成离婚协议,财产对半分,10岁儿子归前夫抚养。离婚后,该员一直处于郁郁寡欢的状态。
2、第一印象:身形消瘦,精神状态不好,在咨询的过程中,思维清晰,能够完整表达。
3、主诉:签完离婚协议已经有段时间了,但是内心还是很不舒服。一直以来都是丈夫赚钱养家,担心离婚后的生活。父母都是有头有面的人,就这样单方面被抛弃,觉得给父母丢大脸了。每到独处的时候,经常发呆,睡眠减少,有时候还会情不自禁的哭泣。虽然知道自己这个情况,10岁儿子跟着爸爸好很多,但是一想到这个事,就会出现胸闷、堵塞感,睡觉的时候感觉到身体和床粘在一起,身体无法动弹,就诊后又未发现其他身体疾病。
二、评估与分析
1、评估与工作诊断:(1)经查阅该员电子档案及就诊记录,无身体疾病。(2)scl-90量表测试中,抑郁因子2.2,偏高;SDS量表测试结果显示轻度抑郁,需要及时予以心理干预。
2、个案概念化:(1)觉得自己离婚后,其他人会看不起她,担心拖累家人;(2)离异后不得不一个人承担生活的重担,认为自己无法应对,紧张焦虑的情绪经常发生,担心自己在出所后忍受不住生活压力复吸;(3)虽然与丈夫关系一直不好,但也已经在一起十余年,就这样离婚对于丈夫十分的怨恨,进而觉得自己十分的无能。综上分析,其核心信念为自我感觉无价值、无能。
三、目标与计划
1、咨询目标:(1)短期目标:疏导情绪,缓解因离异而带来的心理压力;(2)长期目标:重塑自信,增强戒毒信心,回归健康生活。
2、矫治计划:(1)咨询师分析导致该员适应不良的自动思维和不愉快情绪背后的认知偏差,进行认知矫正的咨询工作;(2)采用问题解决技术来增加该员面对现实问题的应对能力,而不是一有压力就用吸毒来逃避;(3)使用格式塔的空椅技术等帮助其宣泄情绪,修复婚姻失败带来的创伤,消除引起对前夫的怨恨而带来的社会隐患。
四、实施情况
对该员的心理咨询频率为每周一次,每次60分钟,共进行了10次面对面谈话。
第一阶段(第1-2次):建立关系,收集信息初步评估和设定基本目标。
在前2次会谈中,咨询师主要收集了李某现阶段的困扰和症状反应,了解其症状史和家庭史,并建立互相信任的咨访关系。该员的问题可以整理为三大类:第一类问题是由于自己吸毒,加之又中途离婚,认为街坊邻居们会嘲笑自己,家人也不能接受自己了;第二类问题是失去丈夫,担心出所后不能应对现实生活以及对未来的规划;第三类问题是由于前夫突然的离弃,引起自己不良的情绪反应,回想其之前对自己的消极评价带来的痛苦,更加觉得自己无能。
第二阶段(第3-6次):分享个案概念化,采取苏格拉底式提问初步评价自动思维。
鉴于戒毒人员文化水平不是很高,本案例中咨询师放弃了思维改变记录表,而是在咨询过程中通过苏格拉底式提问帮助其转变三类问题中的不合理认知,比如:街坊邻居茶余饭后嘲笑她,家人会十分的痛苦,再也不想原谅她。其背后的想法是觉得自己吸毒加上离婚,罪无可恕,已经成为他人的笑柄及家族的罪人。咨询师问:你因吸毒被送至白马垅所,家人来看过你吗?该员称:有过几次?咨询师又问:那这代表什么?该员停顿了一下:表示家人怕我在这里过的不好!咨询师称:这个不就是关心你的表现吗?该员点了点头,双眼泛泪光。同时,每次咨询后,咨询师都布置了家庭作业:在下一次来心理矫治中心之前,寻找更多的证据来反驳自己无能和无力的证据。
该员自我发展水平相对较好,也有较强的咨询动机与合作意愿,在咨询中表现出很好的依从性,能够有效的完成家庭作业。
第三阶段(第7-8次):采用问题解决技术处理现实困难,继续评价自动思维,识别并矫正认知偏差。
1、认知连续体技术:
针对因为离婚、吸毒带给自己、家人的羞耻感,咨询师采用“认知连续体”技术处理其错误思维,0分是对于家人来说是十恶不赦的人,100分是对家庭十分有贡献的人。该员第一次给自己打了10分,觉得自己吸毒,加上又离婚,自己简直是家庭的拖累,唯一的10分是因为自己从小到大身体健康,在身体上没让父母操过心。咨询师继续引导:你身边是否存在也是离婚有孩子的戒毒人员呢?该员想了想,同宿舍的刘某,不仅离婚了,8岁的儿子还是她年迈的父母抚养的。咨询师请她为刘某打分,她给她打了40分。咨询师又问那你觉得你和刘某哪个人处境会比较好?该员认为是自己。在咨询师的引导下,该员对自己的负性评分已经上升至45分。
2、现实检验“灾难化”技术
针对第二类问题,担心自己出所后没有经济来源,咨询师采用“现实检验”技术来处理该员“灾难化”的认知偏差。咨询师问:在没有和你丈夫结婚前,你是否有工作经验?该员表示自己之前当过超市收银员和餐厅服务员。那如果你出去了之后,你觉得自己还能够重新拾回这个谋生技能吗?该员想了想:应该可以!后面她又补充了一句:我父母也一直希望我不要在家当家庭主妇,而是要多去闯一闯,才会真正的得到成长。在“现实检验”技术中,该员也发现只要自己愿意,不存在没有经济来源的情况。
3、空椅子技术
针对第三类问题,该员倾诉:与丈夫结婚的十余年,虽然丈夫一直给予自己经济支持,但是常年在外工作,很少回家,也是因为得到的关爱太少,自己才走上了吸毒的道路,在空椅技术中,咨询师引导该员发泄了自己对于丈夫的不满,排解了许久压抑在心里的愤怒,缓解了自己焦虑、抑郁的情绪。同时,让其渐渐明白虽然两人已离异,但还是要和谐相处,共同抚养10岁的儿子。
第四阶段(第9-10次):巩固提升戒断,制作自我肯定清单,帮助其建立自信,预防不良情绪的复发。
咨询师鼓励该员对之前的咨询进行复习,并根据之前自己的作业,整理出一份自我肯定清单,当有类似不良情绪涌现的时候,就拿出来复习,争取自己做自己的咨询师。
最后一次的咨询过程中,scl-90、SDS测试结果显示正常。该员也表示通过咨询师深入浅出的引导,自己不仅学会了消化离婚带给自己的各种躯体不适,也学会了识别、转变错误认知的方法,整个人都轻松了很多。管教民警表示该员自信开朗了很多,在日常戒治生活中也十分乐于开导他人,甚至成为大队的心理互助组成员。
【案例思考】
一、在本案例中,详细解析了李某的咨询过程和技术策略,为对婚姻失败后的抑郁女性戒毒人员进行认知行为干预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拓宽了CBT的咨询应用范围。
二、除了使用常规的CBT技术外,本案例还采用了格式塔空椅技术,帮助该女性戒毒人员走出了离婚阴影,重塑生活的自信,从现实结果上看,不同流派的技术整合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三、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戒毒民警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咨询不等同于个别谈话,如果要彻底的帮助戒毒人员改善不良认知,稳定情绪,必须要经过长期的、分阶段性的咨询过程,否则达不到预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