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服务首页
司法行政人员首页
欢迎您访问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首页 > 亲情助力戒毒人员胡某重燃生活希望的案例

亲情助力戒毒人员胡某重燃生活希望的案例

分享
案例内容
【案例背景】

戒毒人员胡某,男,无业,小学文化,离异有一女儿。胡某自幼父母双亡,缺少家庭温暖,在其亲戚帮扶下长大成人。婚后,因其好吃懒做,身上有诸多不良习气,一次在朋友的诱导下沾染上毒品而无法自拔,妻子在多次苦劝无果后,负气与其离婚并携女离家出走,杳无音信。胡某深感遭亲人抛弃,濒临绝望,更加自暴自弃,放任自我,在朋友的诱骗下继续吸食毒品,多次被公安机关处理。胡某入所后戒治态度不端正,自由散漫,不愿与民警沟通,对戒毒失去信心,曾对其他戒毒人员流露出自杀言论,破罐子破摔思想严重,对未来不报任何希望,被所里列为重点人员。

【案例基本情况】

一、制定方案

针对胡某的情况,所里非常重视,要求大队专门成立帮教小组并严密做好防范。大队民警联合所教育科民警共同制定矫治方案:一是亲情修复,重构家庭关系。以人文关怀为出发点,以书信牵线搭桥,修复胡某的家庭关系,以感恩教育,续写妻女亲情,重构情感关系,进而催生其内心戒治动力。二是以文化人,普及法律文化知识。辅之以《婚姻法》等法治教育,纠正其对家庭责任的错误认知,促使其承担家庭责任观念。三是合力共筑,重拾戒毒信心。民警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真切诚挚的关心,让其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二、实施过程

(一)共情教育,培育家庭责任意识。针对胡某家庭观念淡薄,对其进行中国传统文化为主的感恩教育。民警以胡某想念女儿为出发点,运用共情交谈方法,理解其怨恨妻子携女出走的心态,但女儿年少,应该得到呵护,自己却未尽父亲的责任,引导其对女儿的愧疚心理。同时,结合所内家庭话剧表演、家庭会议、向家人说说心里话等场景模拟教育,启发胡某内心认识到亲情、家庭、责任的重要性。辅助以换位思考、亲情团聚再现、感恩宣言、感恩家属等教育方法,不断树立胡某识恩、知恩、感恩的家庭理念。以《婚姻法》中规定的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义务条款,让胡某分析自己妻离子散的根源所在。

(二)真诚帮扶,修补家庭长期裂痕。因胡某多年来未与妻女有任何联系,也不知妻女的下落。民警就多次走访其妻子亲属及其好友,但始终没有结果。经帮教小组研究,决定利用现代网络新技术,借助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发帖找人。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抖音平台上一位热心人士提供了胡某妻子的联系方式。民警拨通电话之初,妻子表示不想再与胡某有任何瓜葛。经民警耐心说服,答应与民警面谈。民警及时跟进耐心劝导,胡某妻女因对胡某极度失望,认为其不能悔改,不愿相认,不愿接纳他。通过民警协调社区工作人员多次登门走访,给妻女观看录制的胡某所内表现、对女儿的思念,对妻子的忏悔等视频内容,母女二人被胡某的哭诉忏悔所感动,答应可以书信来往,再给他一次机会。胡某得知可以给妻女写信,内心甚是激动,向民警表示自己会用实际行动,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三)书信搭桥,萌生悔过动力。民警趁热打铁,帮助胡某回忆以往:多年来,是妻子独自一人艰难地把孩子抚养成人,一直在为这个家辛劳付出,反观自己早出晚归,吸毒享乐,一不如意开口就骂,抬手就打。妻子是家的支柱,应该感谢,而非痛恨。认识到这一点,胡某表示很想对妻子和女儿说声对不起,但没有勇气直接面对。民警就建议其以书信形式与妻女交流,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写在书信里。胡某字里行间充满思念、感恩、忏悔、感激。当收到女儿第一封回信,胡某内心无比激动,妻子的回信,更是令其欣喜若狂。胡某真心知道妻子和女儿心里还一直挂念着他,他整个人的状态一改从前。民警抓住机会,再次登门走访胡某妻女,展示了胡某的《戒毒宣言书》和《职业规划书》,母女感受到胡某字里行间都是真诚用心用情表决心,答应与其多写信,多通电话,给胡某机会。女儿特地给父亲买了一双鞋子,寄予父亲走好以后的路。胡某听到民警的反馈消息时,喜极而泣,非常感谢民警。表示一定会安心戒毒,积极戒治,力争早日与家人团聚。

(四)创造机会,亲情接续助力。为充分发挥家庭续力的教育作用,所里在“父亲节”前夕,举办“续力帮教 早日归家”活动,把胡某妻女邀请到所,与其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温馨的场景,融洽的氛围,使双方的沟壑瞬间抚平,哭诉着彼此的想念和期盼。胡某向妻子、女儿承诺:一定尽好作为丈夫和父亲的家庭责任,一定会痛改前非,回报民警、社会的关爱。

三、实施效果

民警以人文关怀耐心帮扶胡某,坚持寻找其妻女,劝说其妻女,经过千辛万苦成功说服胡某家人接纳了他。成功帮胡某重新担当起家庭责任,拉进彼此亲情,修补了家庭裂痕,借助书信搭桥维系家庭纽带,疏解了多年以来的心结,得到了家人的谅解。家人的支持和关爱,也让胡某重新树立了戒毒的信心,为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戒治动力。在所内,胡某积极主动配合各项管理教育工作,多次被评为生产能手、内务标兵。

【案例思考】

本案例中的胡某家庭关系紧张、亲情缺失,帮助其修复家庭关系,改善夫妻、子女关系,进一步激发胡某对家庭生活的热情和对人生的追求,是其重树戒毒信心、增强戒治动力的关键。通过唤醒其家庭责任担当,进一步激发他的家庭责任感,改变了错误认知,真心悔过,坚定戒毒决心,达到事半功倍的目标。

亲情是最无私最感人的情感。在戒毒社会化工作中,家庭支持占据重要地位,亲情帮扶在戒毒场所的整个教育矫治过程中,发挥戒毒人员能否成功戒治的重要支撑作用。吸毒成瘾的戒毒人员,多数因吸毒与家庭关系紧张,尤其是多次复吸、多次被公安机关处理的戒毒人员,家庭情况更为糟糕。亲情的缺失,不仅会导致戒毒人员戒毒态度不端正、产生破罐破摔思想,也会使戒毒人员在戒毒场所无所顾忌,甚至经常违规违纪,危及场所安全稳定。教育矫治工作就需要针对不同戒毒人员情况,制定科学的方案,抓住突破口,施行精准矫治,才能达到治病救人的效果。

您的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您的满意度: